漢平吳楚七國之亂,是指漢景帝鎮壓諸侯王叛亂的戰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平吳楚七國之亂
- 所處時代:漢代
漢平吳楚七國之亂,是指漢景帝鎮壓諸侯王叛亂的戰爭。
漢平吳楚七國之亂,是指漢景帝鎮壓諸侯王叛亂的戰爭。隨著漢初社會經濟的發展,諸侯王勢力急劇膨脹,危及中央。漢景帝即位,採用晁錯“削藩”之策,先削楚、趙、膠西諸王地,前三年(前154)正月又削吳地。吳王劉濞遂以誅晁錯為名,聯...
七國之亂是發生在中國西漢景帝時期的一次諸侯國叛亂。參加叛亂的有吳、楚、趙、濟南、淄川、膠西、膠東等七個諸侯國,故稱“七國之亂”,也稱“吳楚七王之亂”“七王之亂”。漢文帝時期,放棄了國家鑄幣權 ,於是西漢出現了貨幣的不統一和鑄幣權的分散的局面,導致地方諸侯(如吳王劉濞)開採銅山鑄錢,進而在...
漢遣人策動吳軍中的東越人反吳,吳王濞被殺。楚王劉戊和參加反叛的諸王,也因兵敗自殺或被殺。歷時三月的吳楚七國之亂,遂被完全平定。結果 此後,景帝免除了諸侯王的行政權和官吏任免權,削減了王國官吏,規定諸侯王不再治民,只能衣食租稅。諸侯王強大難治的局面大為改變,因而進一步加強了統一,鞏固了中央集權。
由於漢文帝對同姓諸侯王基本上採取姑息政策,所以導致了景帝時期的吳楚七國之亂。漢景帝即位後,先提拔晁錯做內史,然後又升晁錯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之一。晁錯經過分析,告訴劉啟要特別提防諸侯勢力最強大的吳王劉濞。漢景帝知道了七國反叛的訊息,就派太尉周亞夫帶領三十六個將軍去攻打吳國、楚國;派曲周侯酈寄攻打趙國...
劉非與漢武帝劉徹為同父(即漢景帝劉啟)異母之兄弟,長劉徹12歲。漢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立為汝南王,次年封為江都王。平定吳楚七國之亂時,劉非年方15歲,他奮勇參戰,立下大功,轉封為江都王,國都廣陵(今揚州),治理原來的吳國。前後守江都27年。《漢書》說他“好氣力,治宮館,招四方豪傑,驕奢甚”...
全境只有四十餘郡﹐其中大部分郡屬漢高祖劉邦所建立的諸侯王國所有。漢初諸侯王國地位遠在漢郡之上。景帝三年(前154)平定吳楚七國之亂以後,諸侯王國支郡逐漸被削,諸侯王特權被奪﹐王國地位降格,與郡同為一級行政區劃。漢王朝的地方行政區劃遂行郡(國)縣兩級制,與秦代的單一郡縣制實質上沒有什麼差別。文景兩代...
漢景帝劉啟即位後,任命其為車騎將軍。漢景帝三年(前154年)吳楚七國發動叛亂,周亞夫以太尉率軍平叛,不到3個月,就平定了叛亂。後遷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反對廢立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盧5人封侯等政事上與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撥和誣陷,受到景帝猜忌,於中元三年(前147年)...
⑵漢家三十六將軍:漢景帝三年(前154),吳王劉濞糾合六個諸侯王叛亂,史稱“吳楚七國之亂”。景帝命太尉周亞夫率領三十六位將軍前往討伐。東方:本指吳楚等國,這裡是藉以暗指叛將吳元濟盤踞的淮西地區。吳元濟叛亂後,朝廷下令削去其官爵,命令宣武等十六道進軍討伐,一時戰雲密布,形勢緊張。⑶雞鳴函谷:《史記·...
全境只有四十餘郡,其中大部分郡屬漢高祖劉邦所建立的諸侯王國所有,漢初諸侯王國地位遠在漢郡之上。景帝三年(前154)平定吳楚七國之亂以後,諸侯王國支郡逐漸被削,諸侯王特權被奪,王國地位降格,與郡同為一級行政區劃。漢王朝的地方行政區劃遂行郡(國)縣兩級制,與秦代的郡縣制實質上沒有什麼差別。文景兩代...
詐奪琅琊王兵權,兼併琅琊國壯大實力,西進,兵鋒直指長安,與漢軍對峙於河南滎陽、成皋一帶,後漢朝內部發生政變,呂氏一族被剷除,劉襄失去舉兵的口實,在漢朝安撫下撤兵,後又有濟北王劉興居、淮南王劉長等同姓藩王叛亂不斷,直至漢景帝時重用堅持認為藩國問題嚴重到“不得不削”的晁錯,決意削藩,導致吳楚七國之亂...
漢代的周亞夫,屯兵細柳,軍令嚴整,文帝稱他為真將軍,景帝時任太尉,平定吳楚七國之亂。詩中以“柳營”來稱平蔡之師,隱含對統帥裴度的歌頌,用語甚為得體。晉代潘岳為河陽縣令,滿縣栽花,人號曰“河陽一縣花”(《白帖》)“河陽花府”系美稱河陽安撫使署,馬寬是在這裡當判官的。“神仙”一詞,古詩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