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黯,字叔達,是西漢大儒董仲舒的六世孫,一字孝治,生後漢時。
董黯自幼喪父,砍柴為生,與母親黃氏相依為命。有個鄰居叫王寄,富而不孝。有一次,王寄的母親見了黃氏說:“我家境比你好,身體卻不如你,為什麼?”黃氏回答:“雖然家貧,但兒子待我很好,心情愉快,身體自然就好了。”王母聽了,回家責罵兒子,她希望兒子以董黯為榜樣做一個孝子。沒想到王寄非但沒有聽進去,反而懷恨在心,有一天趁董黯不在家,他把黃氏打成了重傷。董黯知道後,跪在母親床前痛哭:“兒子不孝,讓母親遭此大罪”。黃氏說:“不怪你,是我自己失言造成的。”不久,黃氏含恨去世。董黯悲憤交加,他想立即報仇,但想到王母只有王寄這一個兒子,如果現在就殺死王寄,也等於要了王母的性命,他於心不忍。他給母親守墓,想著報仇的事,睡覺也枕著斧頭。他日夜痛哭,以至於淚積成潭,樹上的烏鴉也被他的哭聲感動,伴他哀鳴不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黯
- 外文名:字孝治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東漢永元八年二月十五日
- 職業:學者
董黯簡介,慈城來歷,
董黯簡介
家貧少孤,事母盡孝,採薪供養,甘果美味,奔獻於母,母甚肥悅。比舍有王寄者,富而不孝。二母各言其子,寄聞而銜之,伺孝子出,苦辱其母。黯恐貽母憂,默而不言。母既葬,斬寄首以祭母墓,自囚以告有司。和帝釋其罪,召為郎中,不就,以壽終。
黯母嘗寢疾,喜飲大隱溪水,不以時得。於是築室溪旁,以便日汲,厥疾用瘳。溪在縣南一舍,故以慈名溪,又以溪名縣。(光緒慈谿縣誌卷二十四·列傳一·漢·一)
慈城來歷
慈城是個善良溫順的名字,不說許多人不知道,它蘊含著孝慈孝敬的意義,要說它的來歷還跟東漢著名的董孝子有關。
慈城西南有一條溪流,從餘姚四明山余脈——大隱山發源,因此名為大隱溪,一直橫貫原慈谿縣,是慈谿的重要水流。話說距今近二千年的東漢時期,慈城北邊住著一戶人家,家中母子相依為命。雖然家裡很窮,但兒子董黯很懂事又孝敬母親,日子倒也過得平安。不想有一次董母生了一場大病,不吃不喝臥床不起。這可急壞了董黯,不停地求藥問醫,每天坐在床邊伺候母親。
幾天下來,董母瘦得皮包骨頭,身子虛弱極了。一天,董黯又熬了一碗稠粘的菜粥,跪在娘的床前,流著眼淚勸說母親:“如果不吃不喝,再健康的人也熬不了幾天,人是鐵飯是鋼,你好歹吃點喝點,挺過幾天,這病會有轉機,不然讓我怎么辦呢……”董母只得強撐身子,張口含了一口菜粥,不想入口又苦又澀,馬上吐了出來,口中喘著粗氣,看見兒子痛苦的樣子,就說:“兒啊,娘聽你的話,吃不了飯,就喝點水吧!”說罷就接過半碗水來,一口一口地咽了下去。這董黯是個十足的孝子,一邊見娘總算咽了幾口水,就在水上面動開了腦筋,一時想到傳說中的大隱溪,水質鮮美清甜,心中就打定主意去遠處挑水給母親喝。於是次日一早,董黯挑起一付水桶擔,腳穿山襪草鞋,安頓好床上老母,便匆匆出發上路了。
這大隱溪離家足足有30多里山路,一路上爬山越嶺,尋道問路,翻過七七四十九座山,爬過七七四十九道嶺,總算來到大隱山下。只見一道清澈見底的溪水,汩汩流出山岙,曲曲折折一路向北流去,溪底鋪滿大大小小的五色鵝卵石,溪水長流,不時濺起簇簇浪花,石縫中常見一群柳葉般的小魚追逐戲嬉。董黯不禁捧起一掬山泉,呼嚕一聲喝了下去,果然,一股清泉沁入心脾,甘冽無比,不覺長舒一氣,脫口大喊:“我總算找到你了!”一時間,群山迴響,回音繚繞,百鳥唱和。環顧四周,青山連綿,綠樹蔥蔥,連日的憂慮,路途的勞頓煙消雲散,心境豁然開朗。董黯思娘心切,不敢留連忘返,抓緊舀滿水桶,上路回家。常言道“百步無輕擔”,董黯並非山區土生土長,肩挑一擔水,翻越幾十里山路,一往一回,肩上紅腫,腳底打泡,腰酸背痛,吃得了千辛萬苦,歷經曲折坎坷,巔巔晃晃直到天黑才回到家,尚有半擔溪水。此時不敢怠慢,起火燒水,又是泡茶。
董黯將茶水端上娘的床頭,聲聲喚娘喝茶。這時,為娘的怔了半天,心裡半是甜蜜半是辛苦,甜的是丈夫雖然早亡,兒子長大成人這般懂事,這般孝敬老母,又能吃得千辛萬苦,苦的是自己生了這不知名的毛病,拖累了兒子,不知這病是長是短是死是活,何年何月才能結束?想著想著,又被兒子的請求喚回了思緒,雙手接過兒子的熱茶,咽了一口,呼出一團悶氣,咕咕又喝了大半碗,只覺得有股清新的暖流,曲曲折折流過心胸流過五臟六腑,似乎胸口脹悶減輕許多,病情減輕許多,頓時喜上心頭,把兒子誇讚了一番。有了喝的總比不吃不喝強多了。
自此之後,兒子隔三差五挑水回家,母親努力喝著溪水,把它當飯又當藥,總之病情不見再加重,還時有減輕的感覺,如此這般也不知過了多少日子,母子兩人心生一計:與其天長日久挑來遠水解近渴,何不就近結廬為舍,就地取用?這就邀集了一幫親朋友好鄰里鄉親,在大隱溪邊搭起數間房舍,把董母安頓下來。從此在董黯的悉心照料下,董母的病竟慢慢地康復了。
人們傳說,一是大隱溪的水好,二是董黯的孝心感動了神靈。董孝子的故事從此傳開了,直到董黯死後,人們為他建造了董孝子廟,把大隱溪改名為慈谿,日後的慈谿縣名也因此而得名,要說慈城與董孝子有什麼關係?慈谿的縣治就在此鎮,因而名為慈城也就順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