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由來:人體》是2019年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字由來:人體
- 作者:劉金柱,王強軍主編
-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7月1日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8270052
《漢字由來:人體》是2019年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漢字由來:人體》是2019年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漢字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象形字、會意字、指事字、形聲字……在先民創造漢字的過程中,他們將自己的思維乃至中華文明的一切都融入到了這一個個小...
《漢字的起源》是2002年05月由中華學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顯春。該書講述了漢字起源於生殖崇拜文化,發明於太極文化(異於自然產生說),創造於刻契、繪畫、結繩、編貝等。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文字史學科里漢字起源史研究領域的圖書,創立漢字學新理論——漢字發明說(異於自然產生說)。漢字發明說認為,...
《圖解漢字起源》是2009年10月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祥之。本書主要介紹了漢字的部類、漢字的起源等內容。作者簡介 王祥之,號竹堂散人,1941年3月生於河北省樂亭縣。歷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協中央國家機關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韓書法家聯誼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北京中外民間文化藝術...
而制人體之字,用肉為偏旁,是亦假借也。人曰肌,鳥獸曰肉。此其分別也。”其實,《說文》釋“肌”為“肉也”,可見“肉”、“肌”對言則異,散言則通,人肌亦可謂“肉”。甲骨文中“肉”有用其本義例,如《合集》6507:“乎取肉?”(叫人取肉嗎?)《左傳·隱公元年》:“公賜之食,食舍肉。”...
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的象徵,也可以說是一個民族的面孔和靈魂。沒有漢字也就不會有輝煌燦爛的中國古代文明,可以說漢字是中華文明之母。希望本書能有助於你更為客觀、更真實、而且更有效地學習和了解華夏民族的文字、文化和文明。圖書目錄 上篇 圖說字根 前言 懂道理與認識漢字 第一章 人體字根 第二章 兩性...
“屍”是漢字部首之一,“屍”作意符的字大多與人體或人的居住有關,如:屋、尾、履、尿、層、屁等。(基本信息主要來源:《畫說漢字》、漢典網)文字源流 屍是象形文字。屍字習見於商代甲骨文和金文,也習見於西周金文,多用為夷方、東夷、準夷、南準夷之“夷”,不用為屍體之屍,也不用為“臥”之義...
心(拼音:xīn)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心”古字形像人或鳥獸的心臟,本義即心臟。古人認為心是思維的器官,因此把思想、感情都說做“心”。又由思維器官引申為心思、思想、意念、感情、性情等,又引申為思慮、謀劃。心臟在人體的中央位置,故“心”又有中央、中心、中間...
手(拼音:shǒu)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見於西周金文,象形字,其古字形像人的手,有五指。在古文字里,手作偏旁通常寫作側面形(“又”)。手本義指人體上肢前端能拿東西的部分,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引申作動詞,表示手持、用手拿著,又引申為自己親手做,還引申指小巧易拿的,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