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樹4:漢字中的野獸之美

漢字樹4:漢字中的野獸之美

《漢字樹4:漢字中的野獸之美》是由廖文豪所著,於2015年1月在甘肅美術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漢字樹4:漢字中的野獸之美
  • 作者:(台)廖文豪
  • 原版名稱:漢字樹
  • ISBN:978-7-5527-0319-1
  • 類別:社會科學
  • 頁數:184
  • 定價:45
  • 出版社:甘肅美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170*230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經典文摘,

作者簡介

廖文豪,現任中國台灣台北商業大學副教授,鐘情於古漢字研究,鑽研甲骨文十餘年,發表過《漢字龍原來是一條逆天之龍》、《文身習俗對漢字的影響》、《在漢字里遇見上帝》、《品茗漢字里的酒香》等文章,所著《漢字樹》系列已授權中文簡體版、韓文版。

內容簡介

全書共收錄將近500個與動物相關的漢字,詳細解釋這些漢字的基本含義、常見用法以及漢字背後的趣味故事,同時蒐集並標註這些漢字的甲骨文、金文、篆文等字型以及繁簡寫法等,由簡到繁、由淺入深逐步揭示漢字的發展脈絡。讀者可以迅速了解不同漢字之間的邏輯關係,即便是毫無文字學根基的讀者,也能憑藉自己對漢語的使用經驗,很快讀懂漢字的來龍去脈。

目錄

與動物相關的漢字/1
第一章 蟲/4
“蟲”——蛇蟲類/6
大蛇龍/13
“己”——蠕動的蟲/22
“蟲”——各種小蟲/23
“風”——將蟲帶來的使者/26
第二章 魚/28
“魚”的衍生字/30
“冉”是什麼動物?/35
魚鱉以外的水生動物/46
第三章 鳥/48
“隹”——飛翔的鳥/51
“鳥”——在地上行走的鳥/67
“弋”——古代獨特的獵雁技能/72
“羽”——一對鳥翅/79
“非”——一對張開的翅膀/85
“升”——振翅飛翔天空/89
第四章 獸/92
“羊”的衍生字/94
“牛”的衍生字/108
虎咬豬——“虎”的衍生字/116
“豕”的衍生字/127
“犬”的衍生字/134
“馬”的衍生字/148
其他動物/158

經典文摘

龍lóng
  
“逆天”的“大蛇”。
“也”的甲骨文是一條張開口的大蛇。這兩個甲骨文也是“龍”的古字。
所有“龍”的甲骨文都有“也”的構件,可見“龍”的本字就是“也”,是一條大嘴蛇。後來,古人又在蛇頭上添加一個符號而成為“龍”。這個添加符號的構形差異相當大,它到底是什麼呢?有的說是龍角,有的說是龍冠,但無論如何,大多數的甲骨文都顯示這個符號“辛”,到了金文 及篆體一律都改成了“辛”。由此我們推知:一、“龍”是由
“也”衍生而出的,可見“龍”是由蛇演化而來的。二、“龍”是由“也”“辛”組成的合體字,代表一條逆天蛇龍,篆體除了逐步調整筆順之外,也在龍身添加了背棘。有關逆天的說明請參見“辛”。
由於篆體及隸書將龍張開的大嘴簡化成“月”,又將頭與身體拆開來,後來的人便無法看出龍原來的形象是一條會張口吞噬獵物的大蟒蛇。將張開的大嘴簡化成“月”的漢字還有“能”與“豸”。
風fēng
從“邊境”將“蟲”帶來的使者。
如何描寫看不見又摸不著的風呢?古人發現風與蟲鳥有密切關係,《禮記》說:“盲風至,鴻雁來。”古人發現,當北風一吹來,大型候鳥就跟著來,但等到東風吹起時,這些大鳥又飛回北方了。風把大鳥帶來。也把大鳥帶走,風像是一位引領大鳥的使者,因此,“風”與“鳳”的甲骨文都代表從邊境將大鳥帶來的使者。然而,風不僅帶來鳥類,風也帶來蟲類,東漢許慎說:“風動蟲生。”《禮記·月令》也說:“東風解凍,蟄蟲始振。”東風一吹來,蟄伏於冬眠的蟲類便一個個冒出來了,但當寒冷北風吹襲時,各種蟲類也紛紛不知去向。令古人納悶的是,這些蟲類從何處而來呢?又歸往何處去呢?大概是從邊境而來吧!造字者顯然也有此種認知,認為風就是將蟲與鳥從邊境帶來的信使,於是風又有了另一種構形,“風”的篆體代表從邊境帶蟲而來也,這個構形就成為現代漢字“風”,而甲骨文的“風”則轉作“鳳”。“凡”的甲骨文是一個有框線的東西,在所有包含構件“凡”的漢字,幾乎都與邊境或框線有關。
“風”與“鳳”二字同出於一源,之後再分化成不同構型及意義的字。
再zài
又“一”次釣到一隻“鱉”。
鱉是貪餌的動物,常遭古人釣獲。《焦氏易林》:“魚鱉貪餌,死於網釣。”《韓詩外傳》:“魚鱉厭深淵而就乾淺,故得於釣網。”“再”引申為第二次,又一個,相關用詞如再次、再版等。篆體是由“冉”“一”所組成,另一個篆體 添加了水,表示又“一”次從“水”里釣到一隻“鱉”。
習xí
小鳥(或鳥人)在“白”天揮動“羽”翼,練習飛翔。
“習”的甲骨文 是由“白”“羽”兩符號所組成,代表在白天不斷揮動羽毛練習飛翔,因為在晚上,視線不清楚。相關用詞如練習、學習、習慣等。“習”所描寫的對象到底是小鳥還是鳥人呢?古代稱呼“鳥人”為“羽人”,就是穿著羽毛衣飛翔的人(請參見“翏”)。有些夜行性鳥類擅長在夜間飛翔,它們的幼鳥顯然也能在夜間練習飛翔,這樣看來,在白天練習飛翔的或許是古代鳥人吧!?
家jiā
下層有“豬”圈的“房子”。
河南省焦作市在2010年出土了一批西漢陶製墓葬品,其中一具雙層建築陶器,下層為豬圈,上層為房舍,房舍內還可設廁所,排泄物可直接排入豬圈,與豬糞混合,可以作為肥料。而人們在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中發現更早的新石器時代的大規模的乾欄式建築,是先在土中打入木樁,接著在木樁上架上橫樑並鋪一層木板,木板上再搭建供人居住的房屋。這種騰空的建築除了能防止水災及野獸侵害之外,底層還可以飼養家畜。對先民來說,豬是極具經濟價值的財產,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由甲骨文 、金文 、 的構形,可看出先民過著人與家畜共同居住的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