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壽西洞庭湖自然保護區

漢壽西洞庭湖自然保護區

湖南漢壽西洞庭湖(目平湖)自然保護區面積35,000公頃,該局成立後,以“資源持續利用,生態良性發展”為目標,積極開展西洞庭湖濕地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使西洞庭湖濕地保護與管理邁上了“全面保護,合理利用”的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漢壽西洞庭湖自然保護區
  • 占地面積:35,000公頃
  • 目標:資源持續利用,生態良性發展
  • 濕地:亞熱帶內陸濕地
濕地簡介,背景資料,改革後的變化,

濕地簡介

湖南漢壽西洞庭湖(目平湖)自然保護區 ,面積35,000公頃。本濕地是整個洞庭湖濕地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亞熱帶內陸濕地的典型代表,濕地內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具有重要的保護和科研價值。

背景資料

漢壽西洞庭湖自然保護區
1、健全組織機構。2006年,保護區管理處與漢壽縣湖洲管理局合併後,成立了西洞庭湖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同時將原有的經營職能分離出來,成立了湖南天馬湖洲資源有限公司,實行在全面保護的前提下對西洞庭湖實施經營開發。通過健全組織機構,真正使西洞庭湖的行政管理機構和經營管理機構實行了分離。
2、理順管理體制。漢壽縣人民政府將原湖洲局直接經營的蘆葦和洲灘發包給湖南天馬湖洲資源有限公司實行經營開發,其發包收益直接上交縣財政,該公司直接對縣人民政府負責。西洞庭湖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綜合行使對西洞庭湖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建立健全了部門協調管理機制,改變“政出多門”、“政企不分”的局面。
3、強化職能配置。一是科學設定了內部機構和派出機構。新的西洞庭湖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明確為副處級事業單位,保護區管理局下設蔣家嘴和岩汪湖2個正科級分局,保護區管理局機關設定了辦公室、財務科、資源保護科、宣傳教育科、旅遊管理科等5個副科級科(室)。二是科學核定了人員編制。全局核定事業編制39名,其中機關23名。三是落實了工作經費.縣政府將保護區管理局列入財政全額撥款單位,將保護區工作人員的工資、津貼和保護經費了納入財政預算。同時市財政每年給予一定的工作經費,因而人員經費與工作經費都得到了保障。

改革後的變化

保護區管理局成立以來,圍繞濕地保護建設和對外交流與合作開展了大量工作,具體表現在四個“明顯加強”:
1、對外交流與合作明顯加強
保護區管理局先後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共同簽署青山垸退田還湖、恢復濕地示範項目之後,又與WWF對退田還湖後青山垸生態環境的管理進行了探討,引入“社區共管”理念,對青山垸進行共管,並簽署了《青山垸社區共管協定》,青山垸實行“社區共管”後,有效地保護了青山垸的生態環境,濕地恢復迅速,並產生了良好的效果,其成功經驗已向全國推廣。
自2006年以來,保護區管理局和WWF合作指導社區居民在青山垸發展有機漁業生產,並組織漁民到浙江省千島湖進行了有機魚生產培訓,漁民借鑑千島湖有機魚生產經驗,積極清除青山垸的污染源,嚴格按照有機漁生產標準養殖,目前青山垸魚類產品已達到了國際生產標準,連續三年順利通過了南京國環有機認證中心(OFDC)的有機魚類產品認證,涉及鯉、鯽、鯿、鰱、鱅、青、草、鯰等20個魚類品種。
2、濕地資源保護明顯加強
加大保護區範圍內工業企業的污染治理力度,關閉了洋淘湖紙廠、坡頭紙廠,部分企業已實現達標排放。同時,對青山垸實行封閉式管理,拆除了垸內“迷魂陣”和廢堤上的建築物,為青山垸內的濕地生物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繁衍生息環境。加大了對破壞濕地資源和生態環境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先後查處危害野生動物案件16起,收繳獵槍、鳥銃22支,處理當事人65人,對其中7人給予了刑事拘留,3人依法判刑。
加強了濕地資源監測巡護工作。2007年組織部分監測人員到江西鄱陽湖、湖北洪湖、東洞庭湖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學習、考察與培訓,提高監測巡護技能,2008年,投入資金48萬元,進行監測點硬體建設,並落實了監測點的工作崗位責任制,在區域範圍內設3個固定監測點,即龍王湖監測點、朱家山監測點和淤洲四組監測點,每個監測點配備了交通船隻、風力發電機組,同時,每個監測點安排4人輪流駐守,對濕地資源實行逐日監測巡護,詳細記錄鳥類(疫源、疫病候鳥監測工作)等資源的動態變化情況,建立和完善濕地資源資料庫。
由於保護得力,2006、2007年連續2年,前來青山垸越冬的候鳥超過並穩定在13000隻左右,白琵鷺、小天鵝、紅頭潛鴨、灰鶴、骨頂雞等珍稀鳥類,每年都要前來青山垸棲息覓食。如今,青山湖垸已經成了東亞越冬候鳥在西洞庭湖的主要棲息地之一。青山垸內現有濕地植物(包括沉水、浮水、挺水植物)143種,新增13種;鳥類134種,新增37種(以越冬水鳥為主); 野生魚類有13科58種,新增50多種(註:以前青山湖垸為圍墾的內陸垸,全部為農田或旱土,野生魚類無法進入垸內,垸內池塘內的養殖品種只有青、草、鰱、鱅四大家魚),形成了湖泊定居型和半洄游型二種生態類型。
3、濕地宣傳教育明顯加強
保護區管理局始終把自然資源保護的宣傳教育作為濕地保護的基礎性工作來抓,採取多種形式,宣傳國家有關自然保護的法律法規,濕地保護的重大意義,增強了人民民眾的法律觀念和濕地保護意識。兩年多來,先後有大中專和中小學生、社會各界人士5多萬人次接受了濕地知識的宣傳教育,保護區周邊民眾關注生態,關愛生靈、保護鳥類的意識明顯增強。濕地保護宣傳教育的成果多次在中央電視台、湖南衛視、湖南經視等新聞媒體予以報導。保護區宣教中心2006年被湖南省科委定為湖南省科普教育基地。保護區管理局每年在“世界濕地日”、“世界環境日”等特殊紀念日,在漢壽縣城、保護區周邊社區主辦大型的濕地保護攝影圖片展,累計發放濕地保護法律、法規、宣傳資料、宣傳傳單等15萬餘份,製作了專題宣教片《走進國際重要濕地——西洞庭湖自然保護區》,並組織策劃出版了<濕地飛歌> 、 <西洞庭湖濕地風光>等濕地生態保護宣傳書籍(專著),為宣傳濕地、保護濕地,提高社會公眾對濕地保護工作創造了精神和文化產品。大多數原居漁民從當初的生態環境破壞者變成了維護者,並自覺參與到青山垸的生態環境保護中來,大力發展有機漁業和以觀鳥為主的生態旅遊業。
4、濕地項目建設明顯加強
保護區管理局成立後,以項目為抓手,積極做好保護區的各項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申報工作,多方爭取國家和國際環保組織對西洞庭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資金投入,2007年《湖南省西洞庭湖國際重要濕地保護建設項目》獲國家發改委批准實施,為保護區管理局爭取項目資金250萬元,2008年該項目已經在保護區範圍內全面開始啟動;自2006年以來,先後組織實施了《西洞庭湖鳥類動態監測》、《西洞庭湖魚類動態監測》、《洞庭湖濕地植被調查》、《西洞庭湖黑鸛棲息保護與宣傳》等項目,已經連續幾年得到WWF的大力支持與資助,並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建立健全了西洞庭湖濕地資源資料庫,保護區工作人員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為西洞庭湖的濕地生態環境保護提供科學依據,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