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風土記是專門記載中國古代地理和風俗的歷史文獻,是一種歷代傳衍的民俗記錄和民俗解釋文獻。該書對以《漢書·地理志》、
周處《風土記》、盛宏之《
荊州記》及《
大唐西域記》為代表的漢唐風土記給予較為深入的研究,探討了中國古代風土觀念的起源和演變,並以周處《風土記》為個案研究了漢唐風土記的寫作體例與文獻特徵。
作品目錄
緒論 第一章 中國古代風土觀述論 第二章 周處《風土記》研究 第三章 漢唐風土記中的域外風土映像——兼論中國古代華夷文化觀在漢唐時期的轉變 第四章 漢唐風土記與中國古代的空間觀念 | 附錄一 周處《風土記》輯佚 附錄二 《晉書》卷58《周處傳》 附錄三 《義興周將軍廟記》 附錄四 周處《風土記》序跋十種輯存 附錄 五隋唐正史經籍志著錄風土記目錄異同表 |
創作背景
中國的文獻民俗志除了《
詩經》、正史和諸子百家的記載外,還體現在大量的被冠以“風土誌”“土風錄”和“歲時記”等名稱的歷史文獻中。這種文獻在中國傳統的古籍文獻中有一個專名,即風土記。漢唐時期曾經湧現出許多著名的風土記著作,如周處的《風土記》、盛弘之的《荊州記》、
楊衒之的《
洛陽伽藍記》、
莫休符的《
桂林風土記》等,其數量不下百餘種。漢唐風土記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風土與民俗的統一,時間與空間的統一,具有重要的歷史民俗學研究價值。基於此,《漢唐風土記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對中國古代“風土”觀念演變進行探討。風土在中國古代是民俗的代稱,常見於中國古代的各種正史和文集。但風和土,本是自然事物,一屬天氣現象,一屬地質資源,它們雖然對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巨大的影響,但它們並非人類生活的本身,然而在中國古代風土合稱,竟成為社會風俗,即人類社會生活的代稱。作者從殷商卜辭資料和《
淮南子》《
呂氏春秋》等古代記載入手,深入考索,揭示了風與四季和歲時節氣有關,在特殊語境下成為農業生產和民眾經濟、文化生活的象徵符號。土地是人們的繁衍生息之所,是人類一切生活賴以存在的基礎,更是人類所有民俗活動展開的舞台。因此風土表現出較強的人文特性,是一定區域內氣候和風俗,即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總和,也就是風土人情和風俗習慣的統一。另外,該書第四章深入探討了中外空間觀念的異同,指出漢唐風土記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民眾生活中的空間觀念,體現了中國古人對生存環境的認識、感知和探索過程。
周處《風土記》是漢唐風土記的代表性著作,深入剖析這部著作,對於認識漢唐風土記此類文獻的性質和學術價值具有重要的意義。該書第二章以四節十四個部分的重要篇幅,詳細探討了周處風土記撰寫的時代背景、歷代學者對它的輯錄和研究、周處風土記的區域文化特色和文獻體例特徵。經過研究,該書指出風土記是中國古代的地理書,是中國古代地方志的
濫觴,是特定區域文化的產物,它以記載當地的山水、氣候、風俗、歲時節令和人物、傳說為主,它體現了中國古人天人合一的人地關係觀念;展現了中國古代下層民眾的思想與生活,從多個層面體現了中國漢唐時期的歷史民俗;體現了中國古代民眾生活中的空間觀念,體現了中國古人對生存環境的認識、感知和探索過程;漢唐風土記中的外國遊記和風土傳,還體現了漢唐時期中國民眾與世界交往交流的歷史,是體現了中國文化對外部世界異域文化的認知與衝擊。總之,該書認為漢唐風土記作為特殊的地理文獻,也是中國傳統文獻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新形式,在體裁、類別方面豐富了中國古典文獻的內容。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李傳軍,1975年生,山東濟寧人,歷史學博士,青島大學師範學院副教授。先後師從北京師範大學曹文柱教授、蕭放教授學習魏晉南北朝史和歷史民俗學,在《光明日報》《歷史研究》《民俗研究》《孔子研究》等報刊雜誌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出版專著《歌謠俗語與兩漢魏晉南北朝社會》,研究成果多次獲省、市優秀社科成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