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南書院位於陝西省漢中市。清乾隆四年(1739)副使岳禮、漢中府知府朱閒聖、南鄭縣知縣侯天章創建於城北。置學田100餘畝,集諸生講習其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南書院
- 創辦時間:嘉慶十七年(1812)
- 所屬地區:陝西省漢中市
- 占地面積:100餘畝
- 管理單位:陝西省漢中中學
發展歷史,現狀,地圖信息,
發展歷史
陝西省漢中市漢南書院,後知府趙洵清查城內外官地盡歸書院。嘉慶十七年(1812)漢中府知府嚴如煜、南鄭縣知縣楊大垣等捐資增建文昌祠、奎星閣及齋房10間,倉2間,又丈量書院田地,並捐銀1500兩、錢2000串發商營運,取息充膏火費。時訂條規,規定每年二月初開館,十一月散館。每月官課1次,館課2次,小課3次。生童各發功課簿,記錄每天所習功課,院長抽籤檢查。鹹豐末年,縣令周蕃壽、陝甘道何承勛等人捐銀4000兩復興書院。後又籌銀19200兩另建中梁書院以課南鄭縣生童,以“漢南”為府屬書院,課府屬各縣生員。清道光年間,漢中知府楊名揚,牽頭主持整修漢南書院,翻修增加了一些房舍,剩餘銀兩充為辦學基金。同治二年(公元1863),書院突遭火患,齋舍焚毀殆盡,學田簿籍又遭燒失。同治四年(公元1865),時任江西巡撫的西鄉縣人李文敏,聞知書院困境,捐銀2000兩,各界人士又踴躍樂捐,書院得以恢復。光緒三十一年(1905)知府恩開改建為漢中中學堂。
光緒初年,褒城王屏山因目疾辭官歸里,他熱心公益,親任書院長,將家產變價銀3200兩彌補學院空虧。期間,還建成齋舍四十餘間,可接收生童240餘名,現在所見漢南書院遺存建築,基本上都是這一時期的建築風格。1912年秋,漢南中學堂在校長劉宗向主持下艱難復學,1915年更名為“陝西省聯合縣立漢中中學校”,簡稱“漢中聯中”。1931年,時任校長周彬如及教師段維特等進步人士,用暗喻擁護中國共產黨之意,易名為陝西漢中共立學校,簡稱“共中”。1935年,漢中專員張篤倫,覺察出“共中”有“共黨因素”,勒令學校改名為“漢中聯立中學校”,簡稱“漢中聯中”,直至1949年12月漢中解放。1955年,“漢中聯中”改名為“漢中市第一中學”,1981年,再次改名為“漢中中學”,並成為全省二十所重點中學之一。
漢南書院是清代以來漢中最著名的學府,也是知名的人才搖籃。從書院歷史看,每一時期均不乏大量棟樑之才,如嘉慶時期洋縣岳震川、李友竹,城固韓履寵,南鄭陳道坦,鹹豐同治時期西鄉李文敏,城固王烈,寧強陳才芳等等,不一而足。
漢南書院堪稱漢中鄉土文獻的聚集地,如清嘉慶年嚴如煜原輯、城固高萬鵬補註的(山南詩選》,這是山南(今漢中、安康)歷史上唯一的一部詩選;清同治年羅秀書等人的《褒谷古蹟輯略》,還是研究石門石刻的要籍之一。
如今,在漢中中學的校園裡,還殘存著漢南書院的大門、二門、禮堂、教員院、蓮池遺址,以及眾多的石刻遺存標本。步入其中,歷史滄桑感油然而生。也讓我們記住:這裡曾是漢中聖賢讀書、科舉求名的理想場所。
現狀
現屬於陝西省漢中中學用於開設講座,為文化保護單位。
地圖信息
地址:中學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