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三傑——張良傳》是一部記錄張良傳奇人生的書籍,書籍的作者是曹堯德,2007年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漢初三傑——張良傳
- 作者:曹堯德
- 出版時間:2007-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漢初三傑——張良傳》是一部記錄張良傳奇人生的書籍,書籍的作者是曹堯德,2007年出版。
《漢初三傑——張良傳》是一部記錄張良傳奇人生的書籍,書籍的作者是曹堯德,2007年出版。...
張良(約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河南潁川城父(今河南寶豐)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張良的祖父、父親等先輩在韓國的...
“漢初三傑”指西漢建立時張良、蕭何、韓信這三位開國功臣,另外還有漢初三大名將之說。漢高祖劉邦曾問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領。劉邦遂說:“...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張良的地位,僅次於蕭何、曹參;張良與蕭何、韓信,被稱為「漢初三傑」;評論張良,有一句概括性的總結定論,可謂擲地有聲——帝王師;張良的...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張良的地位,僅次於蕭何、曹參;張良與蕭何、韓信,被稱為「漢初三傑」;評論張良,有一句概括性的總結定論,可謂擲地有聲——帝王師;張良的...
張良受書張良介紹 編輯 張良(?—前186)字子房,漢族,漢初三傑之一。傳為漢初城父(《後漢書注》雲:“張良出於城父”,即今安徽亳州市東南)人。先世原為韓國...
漢高祖劉邦的謀臣,秦末漢初時期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漢王朝的開國元勛之一,“漢初三傑”(張良、韓信、蕭何)之一。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之爭中...
張良與蕭何、韓信為“漢初三傑”,劉邦曾稱他“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千里外”。劉邦即位不久,先後殺掉韓信等有功之臣,張良急流勇退,來到 漢中張良廟 紫經山...
張良,漢初三傑之一,字子房,事跡主要見於《史記·留侯列傳》。張良系韓國貴族,秦滅六國之後,張良收買刺客,於博浪用鐵椎刺殺秦始皇,可惜誤中副車,被迫逃亡。秦末...
為什麼漢高祖劉邦會對韓國公子張良言聽計從?為什麼同為“漢初三傑”,韓信、蕭何都被殺死,只有張良活到最後?半句如伴虎!史上最全張良傳,教你全身而退的智慧!...
韓信、張良、蕭何是漢高祖劉邦的開國功臣,他們為西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顯赫的名聲,被後人稱為“漢初三傑”。在西漢開國之前,他們都...
張良是眾所周知的生活在戰國末年至西漢初年的一個重要歷史人物,與蕭何、韓信並稱“漢初三傑”,被後世史家譽為“謀聖”、“良相”。據考證,張良的故里在河南省...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
在古邳豐富的旅遊發展資源中,張良殿是其中最具歷史文化內涵,圯橋以張良進履而名揚華夏,留侯以佐漢功高永垂千古。張良,字子房,劉邦的首席軍師,漢初三傑之一,封...
漢高祖劉邦的謀臣,秦末漢初時期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漢王朝的開國元勛之一,“漢初三傑”(張良、韓信、蕭何)之一。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之爭中...
張良(約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潁川城父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張良的祖父、父親等先輩在韓國的首都陽翟(今河南...
圯上敬履原名《圯橋三進履》,講的是漢初三傑的張良年輕時,在橋上遇到一個老人,老人三次約張良夜間都橋上見面,並把破破爛爛的鞋故意掉到橋下,讓張良撿來給...
滄海君(cāng hǎi jūn)史記作”倉海君“,秦時東夷濊人(穢人)的一個君長。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在秦滅韓後向東見到他,從他這裡得到了一個大力士,於前218...
漢張留侯祠,是東漢末年,漢中王張魯為紀念一代謀臣,漢初三傑之一張良而建。張良,字子房,戰國時韓國人,本姓姬。秦始皇滅韓後,姬公子為報喪國之仇,重金聘求力士...
相傳為漢高祖劉邦的主要謀臣,“漢初三傑”(張良、肖何、韓信)之一的張良,輔佐劉邦成就帝業後,就“激流勇退”,託名“辟穀”,隱居於此。後人仰慕他“明哲保身”...
謀聖張良 編輯 文成侯——張良 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約公元前250—前186年)的稱號,字子房,偉大的謀略家、政治家、道士。張良堪稱謀士的楷模,被後人尊為"謀聖"...
張良(約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河南潁川城父(今河南寶豐)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張良能受到高祖的如此推崇,和他在...
張良廟位於秦嶺南麓紫柏山下,316國道旁, 張良廟 始建於東漢末年,是漢高祖劉邦的開國謀臣“漢初三傑”之一張良功成身退隱居之地,是全國最大的祭祀張良的祠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