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農民生活研究》是2020年9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冬仿。
基本介紹
- 書名:漢代農民生活研究
- 作者:陳冬仿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220963
《漢代農民生活研究》是2020年9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冬仿。
《漢代農民生活研究》是2020年9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冬仿。內容簡介本書在充分吸收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綜合運用社會學、文獻學、民俗學、政治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方法,一方面對漢代農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
《先秦兩漢農業與鄉村聚落的考古學研究》是2017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劉興林。內容簡介 先秦兩漢是我國傳統農業體系從萌芽到形成的重要的時期,本書是在過去工作基礎上補充蒐集先秦兩漢農業考古資料,分析和解釋這些材料,來系統考察該時期農業生產和技術的發展以及鄉村聚落和農民的生活。本書的體系表現在相互關聯...
《漢代居延地區社會生活史研究》是2018年8月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瑛、肖從禮。 書名 漢代居延地區社會生活史研究 作者 張瑛、肖從禮 出版社 蘭州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8年8月 頁數 511 頁 定價 70 元 開本 32 開 ISBN 9787311053567 目錄 ...
《漢代農業:中國農業經濟的起源及特性》史家許倬雲於1972年完稿、1970年代末出版的研究漢代農業發展技術、漢代農業政策及農業發展狀況的專著。全書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對漢代農業的分析:政府解決人口與土地問題的措施,土地成為被追逐的財富,農民的生計,農業資源,耕種方法與技術,農作之外的選擇等。第二部分,...
《漢代農業》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美) 許倬雲。內容簡介 中國的統一在漢代得到鞏固,而中國文明的發展方向似乎也在漢代確定,通過漢代農業來考察中國農業文明,具有重要的意義。——許倬雲 由此,作者在書中詳細地分析了漢代農業的種種情況:政府解決人口與土地問題的措施,土地成為被追逐的財富...
《漢代農業:天下帝國經濟與政治體系的生成》是2024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中國的統一在漢代得到鞏固,而中國文明的發展方向似乎也在漢代確定,通過漢代農業來考察中國農業文明,具有重要的意義。 ——許倬雲 由此,作者在書中詳細地分析了漢代農業的種種情況:政府解決人口與土地問題的措施,...
全書從漢代的歷史語境出發,內容涉及政體、社會階層、政府權力、軍事、文學藝術創作、宗教與權力的關係、長安的地位和作用、城市生活、經濟與貿易、農民及其耕作、手工業及工業技術。區別於其他漢學家對秦漢歷史的研究,本書一方面是它的研究視角新穎,另一方面是對城市以及城市及鄉村中人的社會活動的關注。內容目錄 前言...
、“民變”分別研究;李振宏教授認為要轉向農民觀念、農民意識、農民生活和農村經濟的廣泛研究;姜錫東教授認為當前史學個案性研究中的瑣碎之風不利於推進農戰史研究;岳慶平教授認為學者不要集體失語,要關注社會熱點、注重田野調查;臧知非教授談到了學術生態環境,防止“歡樂死”;王子今教授認為多視野深入研究,如漢代的...
水稻在中國推廣種植後,很快傳到了東亞近鄰國家。大約在 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交,中國水稻北傳朝鮮、日本,南傳越南。漢代,中國粳稻傳到菲律賓。公元 5世紀,水稻經伊朗傳到西亞,然後經非洲傳到歐洲。新大陸被發現後,再由非洲傳到美洲以至全世界。 按技術水平分 可分為刀耕火種文化和現代耕作文化。刀耕火種是原始...
中國古代一些知識分子以半耕半讀為合理的生活方式,以“耕讀傳家”、耕讀結合為價值取向,形成了一種“耕讀文化”。分類 過耕讀生活的知識分子主要有三類:一類是讀過書的農莊主、較富裕的自耕農。他們經濟條件好,有讀書受教育的機會,又參加農業勞動。漢代的崔寔自幼讀書,學識淵博,成年後經營田莊,40歲左右就成為...
“假民公田”是漢代租佃關係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對其展開討論,有益於漢代土地所有制形態的研究。主要有四種意見。一、安置流民的一項措施。韓養民認為:“假民公田”不是增加國家財政收入著眼,而是安置流民的措施之一。在這種情況下,假稅的稅額不會過高,很可能實行三十稅一。它同自耕農的田租一樣,在一定時期...
12.《論漢武帝以前的鹽業政策》,《鹽業史研究》1996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先秦秦漢史》1996年第6期複印。13.《編戶齊民與兩漢王朝的人口控制》,《東嶽論叢》1996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先秦秦漢史》1997年第1期複印。14.《商品經濟與漢代農民的歷史命運》,《文史哲》1996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
元代佃戶之生活 我國禮節形態與演變之研究 中外坐俗研究 漢代學術思想之三變 吸菸風俗傳播考 我國飲食風俗之起源及其傳播 我國服裝演變之研究 抗戰論 黔桂邊區考察記 三國時代魏滅吳蜀之因初釋 殷周社會初考 儂智高起兵反宋是正義的戰爭 土司制度在桂西 古書解讀初探 我國民族歷史沒有奴隸社會的探討壯學論叢 附錄...
當前農村還在使用的許多耕作農具、收穫農具、運輸工具和加工農具等,大都在漢代就出現了。這些農具的發明及其與耕作技術的配套,奠定了我國傳統農業的技術體系。在漢代,黃河流域中下游地區基本上完成了金屬農具的普及,牛耕也已廣泛實行。中央集權、統一的封建國家的建立,興起了大規模水利建設高潮,農業生產率有了顯著...
由於冶鐵業的發達,鐵器農具在漢代已經普及,且種類大增。北魏時從整地、播種、中耕除草、灌溉、收穫、脫粒到加工各個環節,有記載的農具達30餘種。其中尤以犁的革新、耬車和提水工具的創製,作用更為顯著。戰國時的犁有犁鏵而無犁壁,只能破土、鬆土,不能翻土;漢代發明犁壁以後,土垡就可按一定方向翻倒,從而能...
實體文化不僅決定著農業的生產方式,也決定了農民的生活方式。研究農業實體文化與農民社會生活方式的關係,是農業文化研究最具現實意義的方面。表現 民俗與民間信仰是農業文化的重要表現農業民俗文化是指傳承於民問的、世代相襲的、與農業生產有關的文化事項。例如,為了安排好農業勞動,古人創造了適應農業生產的獨特的...
9.《商丘文學通史研究》,主持,2004年度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批准編號2004BWX004,資助經費12000元,2006年8月經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審核結項,證書號2006D009。10.《潘太常集校注》,獨自完成,全國高校古委會2005年度資助項目,資助經費5000元。11.《漢代梁苑文學研究》,主持,河南省教育廳2007...
戰國初李悝創平糴之法、漢代董仲舒“限民名(占)田,以澹贍不足”的主張以及宋代王安石推行的青苗、均輸、市易、免役、農田水利政策等,都是中國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時期農業經濟思想的代表。歐洲古羅馬的一些文獻中也散見各種片斷的有關農業經濟的論述。發展 農業經濟學作為一門科學,是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農業生產...
第三節 農民的重負與暴動 第四節 本期割據與統一的交替之由來 附記:試談“同化力”第九章 秦漢 第一節 秦統一六國之由來 第二節 秦統一後政治經濟的設施 第三節 以農民暴動作信號的豪傑亡秦 第四節 楚漢之爭 第五節 漢代農業生產諸力之向上 第六節 漢代土地之分配 第七節 漢代農民的生活狀況...
《董安國》十六篇。漢代內史,不知何帝時。《尹都尉》十四篇。不知何世。《趙氏》五篇。不知何世。《汜勝之》十八篇。成帝時為議郎。《王氏》六篇。不知何世。《蔡癸》一篇。宣帝時,以言便宜,至弘農太守。右農九家,百一十四篇。農家者流,蓋出於農稷之官。播百穀,勸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
本書不僅注重文獻資料的考辨,更充分利用當時的考古學成果,其採用了王國維先生的“三重證據法”的科學研究方法,將考古學與歷史學結合為一。如敦煌漢簡和居延漢簡的發現,對漢代邊疆屯戎、烽燧制度、兵役制度、戶籍制度等提供了很多史料,彌補了史籍記載之不足。大量漢代畫像磚的出土,提供了漢代人們生活、戰鬥的...
江村農民:20世紀30年代日常生活舉證 “文化轉型為何如此費精神?”——費孝通先生留下的一個話題 農民負擔 “養生”與“送死”:漢代家庭的生活消費 原始積累的秘密:英國佃農何以抵抗過度侵奪?關於傳統租佃制若干問題的商榷 農民身份:西歐中世紀的社會認同 西歐農業稅現代化之旅 農民負擔與近代國家財政體制 艱難的小農...
一、戰國時期的重農政策和自耕農的生活狀況 二、第一次土地兼併高潮 三、第二次土地兼併高潮 四、第三次土地兼併高潮 第四章 漢代的田莊經濟 一、豪強地主勢力的成長 二、田莊經濟發展的三個階段 三、如何評價漢代的田莊 第五章 漢代的假田制與假稅制 一、邊疆地區的假田制 二、內地的假田制 三、關於“田...
因為時間的緣故,歷史上的文明古蹟現今已經不可見。汪承恩《南湖》詩歌描述的“頹崖落日摩秦碣”景觀已經蕩然無存,漢代廣德王國也只留有傳說而已,宋代名相江萬里住持過的石鼓寺只能從山勢看出個大概。惟獨橫溝如今還在苟延殘喘,尚有恢復的可能。儘快修復橫溝,努力恢復景觀,已成為越來越多人們的共識。但對於修復橫...
《兩漢思想史》是2014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兩漢思想史》是徐復觀晚年的著作,一共三大卷。以不同時期論文,相繼雜纂而成,他於1972年出版的《周秦漢政治社會結構之研究》作為我們現在看到的完整版《兩漢思想史》的第一卷。之後陸續出版的《兩漢思想史》的第二卷、第三卷,分章節研究了漢代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