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陶塑珍品。1969年山東濟南市郊無影山西漢墓出土。雜技陶俑燒造於一個長方形陶盤上,有二十一人,七人登場表演雜技,姿態生動,其中兩人為女子,穿長袖花衣,相向起舞;兩人倒立,兩手著地,上身挺直,下肢前曲,頭部前伸,作“拿大頂”姿態,造型矯健穩重而有力;一人騰身而起正在翻筋斗;另一作難度很大的柔術表演,雙足由身後上屈放於頭側。表演者左前方一人,穿朱色長衣,可以轉動,似為指揮。右樂隊七人伴奏,使用的樂器有鐘、建鼓、小鼓、瑟、笙等。兩女子長跪吹笙,其餘都是男性。陶盤左右兩端有七人,長衣曳地,拱手而立,作觀賞狀。一側三人戴冕形冠,另側四人頭戴環形帽。(這個舞台是一件長形陶盤,21件陶俑或演奏、或觀賞,被固定在陶盤之上。在舞台的中心,有一頭戴冠、身著朱袍的陶俑。似為演出司儀,他正在向觀眾介紹節目。司儀身旁有兩位身著紅、白兩色舞衣的女子,她們正揮動長袖,翩翩起舞,旁側戴尖帽的男子,正相向倒立表演“拿大頂”。向後還有兩位男子在表演軟功,舞台後有七人組成的樂隊,演奏者分別在吹笙、鼓瑟、擊缶、敲鐘、捶鼓,個個神情專注。舞台兩側有七名觀眾或助興者,他們頭戴冠、腰系帶,相向拱手而立。)整組造型較為稚拙,僅塑人體輪廓,姿態亦稍呆滯,但色彩濃艷,人物繁多,渲染出市井意趣。雜技表演,漢代甚盛行,文獻多存記述。解放後發現的漢畫象磚和畫象石,有不少以雜技表演為題材,但是成組雜技陶俑的發現,較罕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代樂舞雜技陶俑
- 定義:漢代陶塑珍品
- 出土日期:1969年
- 出土地點:山東濟南市郊無影山西漢墓
- 雕刻人數:二十一人
- 包含藝術:舞蹈、音樂、雜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