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主要選取重要的以孝為核心的家庭倫理、以忠為核心的政治倫理與漢代法制、官制等政治制度的整合、互動關係加以闡述。該書分上下篇,上篇論述“倫理對制度的影響”,下篇論述“倫理制度化對倫理之反作用”,在研究漢代倫理對制度影響的前提下,針對漢代倫理制度化的社會實踐對倫理的作用予以系統的研究。
作品目錄
上篇 | 下篇 |
---|
一 倫理與漢代法制 (一)孝倫理之人律 (二)宗法血緣規則之人律 (三)“春秋決獄”“原心定罪”與儒經人律 二 倫理與漢代官制 (一)倫理與官吏選拔制度 (二)倫理與官吏考核制度 (三)倫理與官吏居喪休假制度 三 倫理與漢代教化 (一)尊老與教化的推引 (二)旌表與教化的推引 (三)興學與教化的推引 (四)德治與教化的推引 | 四 漢代倫理制度化與倫理的強化 (一)孝倫理的強化 (二)貞倫理的強化 (三)忠倫理的強化 五 漢代倫理制度化與倫理的政治依附化 (一)“三綱”“五常”倫理的定型 (二)信倫理的弱化 (三)忠孝倫理關係的政治調整 六 漢代倫理制度化與倫理的異化 (一)倫理外延的擴展 (二)倫理內容的異化 (三)倫理的形式化 (四)倫理的功利化 |
創作背景
倫理與制度的互相整合,制度倫理化和倫理制度化,是中國古代社會和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特徵。漢代作為中國兩千年封建社會的奠基時期,是倫理與制度穩定的互動關係初步形成的關鍵時期。基於此,《漢代倫理與制度關係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鑑賞
該書作者注重橫向比較分析,即同一時期的法制條文與法制實效的差異性分析。如孝忠倫理與法制融合的相關法律條文規定與現實法制實踐存在差異;同一時期社會各階層人物的孝忠倫理認識與實踐也有差異。作者亦注重縱向動態研究,即兩漢的各個歷史階段,孝忠倫理與制度的互動是有差異的。進而探索二者縱向的歷史流變問題,在學理上進行系統的論述與探尋。除了對兩漢各時期的倫理與制度整合互動關係進行橫向比較分析與縱向動態研究之外,作者還注重漢朝與秦朝及其以後封建王朝的對比研究,從而揭示整個封建時代倫理與制度互動關係的演變規律。
作者大量徵引漢代文獻與考古資料,除了充分發掘、利用各種傳世古籍外,高度重視了出土文獻的運用,例如,睡虎地秦簡、武威漢簡、尹灣漢簡、張家山漢簡,等等。作者還將大量的碑刻墓誌、漢畫像石等納入研究視野之中。使得該書的論證具有堅實的史料依據,而且更凸現出其資料翔實、內容豐富的特點。作者還廣泛借鑑、吸收前賢、時哲包括海外漢學專家的相關研究成果。
該書在諸多問題上有創新和突破。例如,法制、官制和教化是倫理對漢代制度產生影響的三個重要方面;倫理制度化固然也有強化倫理的作用,但其異化影響也不可忽視等等。作者總結了倫理對制度影響的主要特徵:一是漸進性,二是層面多,三是方式、途徑靈活多樣,四是教化對倫理與制度整合關係具有調節作用。作者強調,“漢家制度”,即倫理制度化的發展是一個日漸積累的過程,但正是在這一過程中的種種表現,對漢的政治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也對此後兩千年來政治文化的發展起著典範和導向性的作用。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劉厚琴,女,1965年6月生,山東高密人,歷史學博士,曲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研究院教授,中國古代史與專門史碩士生導師。1983—1987年就讀於曲阜師範大學歷史系,獲歷史教育學士學位;1990—1993就讀于山東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碩士學位;2003—2006年就讀于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獲歷史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