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天台國家森林公園

漢中天台國家森林公園

漢中天台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陝西省漢中漢台區武鄉鎮,北依巍峨秦嶺,南俯漢中盆地,是全國距離中心城區最近的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也是省級風景名勝區。

漢中天台國家森林公園面積3674公頃,海拔640—2038米,轄天台山啞姑山太白、石堰四大景區共112處景點,其中天台山和啞姑山分別為陝南著名的道教和佛教聖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中天台國家森林公園
  • 森林公園級別:AAA級
  • 地理區域:陝西省西南部
  • 地理位置:陝西省漢中漢台區武鄉鎮
  • 面積:3674 公頃
  • 氣候帶: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 管理單位漢中市武鄉林場 
  • 批准時間:2002年12月2日 
  • 批准文號:林場發〔 2002 〕 274 號 
位置境域,自然資源,主要景點,旅遊信息,

位置境域

漢中天台國家森林公園地處南北氣候分界線,年平均氣溫10.1℃,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森林覆蓋率達92.3%,空氣清新,降水充沛。園內森林景觀四季分明,陽春,山花爛漫,斑斕絢麗,一片勃勃生機;盛夏,綠蔭濃郁,遮天蔽日,環境清爽怡人;金秋,霜葉似火,層林盡染,一幅多彩畫卷;嚴冬,白雪青松,晶瑩剔透,仿佛冰雕玉砌。

自然資源

天台山具有茂密而豐富的林木和藥材資源。因山高林秀,四季氣候變化多端,使得這座神奇的山更加獨特。傳說唐代名醫孫思邈,辭官後曾游醫陝南為百姓治病,為選好藥登臨天台山,看到林深泉幽的山野遍布著茂密的藥草,興奮地把此闢為採藥基地廣濟眾生。後世人家修建天台寺,紀念這位藥王。據《漢中府志》記載,天台寺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主殿供奉孫思邈,故名藥王殿。

主要景點

漢中天台國家森林公園核心景區天台山,巍峨錦繡,山頂平坦如台,相傳是接通天地、往返仙界的天階平台,故曰天台。其山勢雄偉,陡峭險峻,層巒疊嶂,氣勢壯觀,自古就有“陝南第一名山”的美譽,西漢名臣東方朔更是贊曰:“惟天台乃名山也”。景區內吸呼奇泉、飛仙靈崖、晴天夜雨、蠟燭筆立、二仙圍棋、琴泉雅奏、七孤堆峰、岱頂風光等十八處著名的人文、自然、天象景觀組成了聞名遐邇的“天台十八景”。天台山道教文化源遠流長,相傳,天師道(五斗米道)第三代天師張魯曾在此地修行傳道;藥王孫思邈曾在此尋方採藥,懸壺濟世;武當祖師張三豐在山中修行圓滿,臨崖捨身而下,羽化成仙。深山藏古觀,幽徑通殿堂,園內始建於唐、宋,興盛於明、清的道觀建築依山延續、錯落有致,幽靜古樸、香火旺盛,自古以來吸引著眾多文人墨客、士紳信眾前往朝覲拜謁,是陝南地區著名的朝聖祈福之地。
天台山的著名,在於它的獨特景觀,清人嚴如煜有詩“蒼蒼石峰立嵯峨,險道新盤上舊阿。地狹寺隨峰石轉,僧歸身帶野雲多”。天台十八景聲名顯赫,為:諸葛故堡、石堰交流、呼吸奇泉、飛仙靈岩、太極神圖、張拉塌洞、梅花古碑、晴天夜雨、早種晚收、蠟燭筆立、二仙圍棋、銀洞白光、琴泉雅奏、白雲風洞、青龍昂首、避灘地穴、土孤堆峰、岱頂風光。這些景觀天造地設,趣味橫生,有的奇絕險峻,有的清雅平和,有的秀麗委婉,有的冷艷孤傲,每一處景觀都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一、諸葛故堡:位於武鄉鎮北,糧站以東。三國時期,蜀漢劉備曾屯兵漢中,封諸葛亮為武鄉侯。後人於此地修築諸葛故堡,並於鎮西街花園樹有諸葛像,立碑石記載,後於文革期間被毀。
漢中天台國家森林公園
諸葛故堡
二、石堰交流:位於武鄉鎮北六公里入山口。古有石堰寺,寺前東,西兩溝雙水交匯。相傳為漢高祖劉邦率民工開鑿,潤灌良田千畝,惠殷至今。駐足岸邊,山青水碧,波濤翻滾,夾岸卵石環鋪,巨岩形如臥牛,頗為壯觀。
三、呼吸奇泉:位於天台山東溝,森林公園主大門東側,龍王廟內,有一天然間歇泉,水質清澈,冰涼透骨,切一涌一停,如人呼吸。涌時泉水滔滔,激起浪花朵朵,靜時層層下落,旋成一口銀鍋,直至點滴俱無,此泉為宋代嘉佑年間發現,有碑記載,堪稱一大水文奇觀。相傳,白娘子被鎮雷峰塔獲救之後,誓報法海凌辱之仇,決意重返崑崙山修煉,途經此地,見山清水秀,一股清泉湧出,便按落雲頭,投身山泉,在此修煉“八爪金龍功”,旋以吐納,一吸一呼,泉水一停一涌,故此得名“呼吸奇泉”。
漢中天台國家森林公園
漢中天台國家森林公園
四、飛仙靈崖:位於藥王坪上雷祖殿東南側,有處天然峭壁,高數百尺,險峻無比。相傳,此處常有修道成仙,功德圓滿者舍向其下,翼成正果。宋代有一李娃女子修道圓滿後,曾在此盤腿而座,雙手合一,從此崖跳下,毫髮無損,得道成仙,後人在此修築“仙姑堂”。又傳元末翰林張三豐,在天台山受個道點化,亦從此崖跳下,遂成仙而去,故此處得名“飛仙靈崖”。
五、太極神圖:又名天台寶光,每歲陰曆六月十五,正午雷雨過後,于飛仙靈崖之上突現七彩光環,向上旋至峰頂,經久不息,為一大天象奇觀,很難親見。相傳,太白金星曾雲遊天台山,見此處山水秀麗,名貴藥材眾多,便想將此地人參、天麻、玉竹、靈芝移至太白山,並引走天台神泉。靈芝不願離開此地,補金星手持寶物太極神圖追趕,打中靈芝頭部被捉,神圖墜下山崖,無處可尋,幫留飛仙靈崖之下,每歲僅陰曆六月十五正午雷雨過後便有奇觀再現。
六、張拉塌洞:位於藥王坪雷祖殿西北半山腰,有一天然石洞,深約十餘米,險要奇特。元末翰林張三豐陷居天台山,曾在此洞中修煉成仙,因三豐平日極其拉塌,人稱“張拉塌”,由此洞名為“張拉塌洞”。
七、梅花古碑:位於藥王樓三清殿古柏樹下,有一高1.4米石碑,上刻一樹梅花,運筆奇絕。相傳,唐代大畫家吳道子從四川回長安,路經古梁洲(漢中)時,前來天台山,正逢藥王殿完工,石匠正在刻碑。吳道子當晚宿於廟內,夢一青衣老者引其殿前觀梅。天亮後見天台山花草繁多,獨少紅梅,即按夢中所見,欣然畫出一樹梅花,後由石匠精心刻於碑上,留存至今。據《漢中市地名志》:碑上梅花系清代大書畫家譚公鼎(漢中城固人)於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所畫,迄今已330餘年。
八、晴天夜雨:位於藥王樓三清殿前古柏之下,盛夏夜晚,古柏自會降雨,天愈晴而降雨愈大,堪稱一大奇觀。相傳,宋代有一愛財如命的喇嘛,名叫達世滿爾,專盜民間財寶。盛夏一夜晚,他上山潛入廟中偷抄古柏下千金碑秘方,並刻毀碑文。天亮後,求醫治病者見石碑藥方被毀,痛哭不已,遂感動南海觀音,於當晚從寶瓶中降下甘露,石碑藥方得以復原,而後,盛夏天晴夜晚,古柏常降夜雨。
九、早種晚收:位於藥王樓三清展前,有一隙地,為天台道觀寶地。相傳,道士曾受異術,早晨播種,傍晚收穫。此地被三清所占,賜予滴米升,位於仙姑堂巨石之上,石有裂縫,向外滴米,每日一升,少則一人吃光,多則人數不限,均可飽腹,故由此而得名。
十、蠟燭筆立:位於花王樓西側數百米,有一秀峰直立,猶如蠟燭獨挺,峰頂蒼松苒曲,又形似立筆,為天台山之象徵。相傳,古時天台山有一農家,臘月喜得一子,取名“臘豬”,愛如掌上明珠,臘豬七歲時喪父,母將子嬌慣成性,成年後常打罵其母。一天,母不堪其子虐待,碰死石峰,臘豬從此醒悟,追悔不已,葬母於對面峰頂,常立此望峰哭泣,天長日久,化為石峰,以醒後人孝敬父母。
十一、二仙圍棋:位於天台山岱頂西梁,有一平石滑潔,立於一巨石之上,頂如棋盤,近之道路極險。相傳,呂洞賓、漢鐘離二仙曾在此圍棋。平石北部有一蒼松,紮根於棋石之中,四周陡峭險峻,無立足之處。
十二、銀洞白光;位於天台山以西十餘里溝內,山崖間有一石洞,百般日雨過晴夜,遙望洞內白光四射,燦爛奪目,乃一大天象奇觀。相傳,天宮黃龍為感藥王醫病之恩,在此鑿洞存入白銀,封閉洞口,用前爪磨成金鑰匙,放於藥王大殿。殿內有一道士,愛財如命,夜盜金鑰匙,入洞欲取白銀,不慎將金鑰匙落入石縫,石洞封閉,再不能出。至今發謠日:“進銀洞,繞石虎,雪白銀子兩萬五,誰能找到金鑰匙,買下一個漢中府。”
十三、琴泉雅奏:位於藥王樓北部山腰間,有一泉池,泉水瀅瀅,上靜下動,滴水成韻,婉如琴樂彈奏,唯不見水源,其下積之成潭,該潭稱為“老龍寶池”相傳,天台龍王冬住黃龍洞,夏住天台龍宮,每歲春末夏初,龍王出黃龍洞,經盤龍坡,住進天台龍宮,盛夏常在“老龍寶池”飲水,琴泉雅奏為龍王吸泉所致。
十四、白雲風洞:蟒蟲洞。位於仙都峰以北懸崖半腰,有一奇洞,有時白霧繚繞,有時微風許許。相傳,洞內有一神物,昔日樵子,獵夫莫敢近驚,稍有觸及,頓起飛沙走石,拔木摧屋,釀成巨災。民國時期愛國將領楊虎城,張丹屏曾來天台山,入洞探險,引出殺身之禍。
十五,青龍昂首:位於花王樓以北後山,山勢綿延起伏,其首至雷祖殿,勢若青龍臥嶺,兩面三石如龍甲,形態十分逼真。相傳,天台山下胥水河龍王之子小青龍,與漢江龍王之女相互愛慕,么定終身。漢江龍王欲將其女高攀東海龍王,拆散這對情緣,青龍也被父囚於天台山,常年臥嶺,遙望漢江,天長日久,化作山樑,故此得名。
十六、避難地穴:又稱天台龍宮,位於藥王以東數百米,有一天然溶洞,進口狹窄直立,洞內石筍林立,鐘乳倒懸,有“玉石龍床”,“定海神針”等景物。相傳,唐代名醫孫思邈被太宗封為藥王,大將蔚遲敬德不服,追殺藥王至天台山,曾躲進此洞避難,幫此得名。
十七、七孤堆峰:位於太白廟以南,山脈有七峰起伏,龍形排列,形如古冢,十分壯麗。相傳,天宮七仙女曾下凡來到天台山,被王母發現,急化峰隱身,避過其母,隨後騰空返回天宮,留下七座孤峰。
十八、岱頂風光:位於藥王樓後山,為天台山主峰。立於岱頂,群峰盡在腳下。清晨,向東靜待天邊紅霞,遠眺兩座乳峰山,如裸體仰臥之少婦,紅日從兩乳間噴薄而出,越過地平,騰空躍起,冉冉上升,將天際染成火紅,射出萬道光彩,青山綠樹塗滿金色,剎那變化,美不勝收。

旅遊信息

開園時間:全年08:00-16:00開放(15:30停止入園)
門票:¥27.5起
地址:陝西省漢中漢台區武鄉鎮
交通:漢中市區乘26路公交直達;漢中市區乘23路公交至武鄉鎮,再乘計程車直達景區門口
漢中天台國家森林公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