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角百靈

漠角百靈

漠角百靈(學名:Eremophila bilopha),是百靈科角百靈屬的一種,該物種的保護狀況被評為無危。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漠角百靈
  • 拉丁學名:Eremophila bilopha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雀形目 
  • :百靈科
  • :角百靈屬
  • 命名時間:Temminck, 1823
  • 英文名稱:Temminck’s Horned Lark
棲息地,外形特徵,分布範圍,生活習性,生長繁殖,保護名錄,

棲息地

棲息地包括熱帶沙漠、亞熱帶或熱帶的(低地)乾草原和亞熱帶或熱帶的(低地)乾燥疏灌叢。

外形特徵

漠角百靈的平均體重約為38.8克。
漠角百靈是一種小型鳴禽。身長14-15 cm。上體灰紅棕色,下體蒼白色,黑白面孔。幼鳥是上體帶紅色並且下體變蒼白。頂冠前端黑色條紋後延成特徵性小"角"。兩脅有些褐色縱紋。雌鳥及幼鳥色暗(且無"角"),但頭部圖紋仍可見。飛行時翼下白色。虹膜-褐色;嘴-灰色,上嘴色較深;腳-近黑。

分布範圍

分布於阿富汗、科威特、埃及、利比亞、阿爾及利亞、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黎巴嫩、以色列、茅利塔尼亞、突尼西亞、葉門、西班牙、伊拉克、摩洛哥、敘利亞、沙烏地阿拉伯、西撒哈拉、約旦和甘比亞。
漠角百靈分布圖漠角百靈分布圖
分布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茅利塔尼亞西北端、西薩哈拉、埃及(西奈半島)、中東(敘利亞、約丹, 以色列南部, 伊拉克西部, 沙烏地阿拉伯北部,科威特)及摩洛哥東部。)  

生活習性

棲息於乾旱山地、荒漠、草地或岩石上,非繁殖期多結群生活,常作短距離低飛或奔跑,取食昆蟲和草籽。在中國西北地區為留鳥、夏候鳥,遷延時中國北部地區數量較多。 飛行叫聲為音高而憂鬱的siit-di dit。由棲處或于飛行時發出的鳴聲為簡單的高音嘶聲,或為輕快的tu-a-li, tioli-ti或相似聲音。

生長繁殖

營巢於草叢基部的地面上或灌木叢中。巢呈淺杯形,用雜草、毛髮、鳥羽、鬚根等構成,其上有垂草掩蔽,免受風和太陽的傷害。繁殖期5~7月,每窩產卵4~5枚,卵淺褐色或近白色,上密綴褐色細斑。大小約為9~10厘米。兩性輪流孵化,孵化期12—13天雛鳥破殼而出。剛出殼的雛鳥赤身裸體,只在一些部位長有絨羽,留巢期11天,這期間由雙親共同哺育,主要是餵食昆蟲的幼蟲。

保護名錄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8年鳥類紅色名錄。
●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