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漕運新渠
- 外文名:New grain transportation by canal
- 長度:全長70.5公里
- 別名:漕運新渠
- 出處:《明鑑》
(原屬兗州府魚台縣,今屬微山縣),南至留城(當時屬南京沛縣,明萬曆年間沒於微山湖中,在微山島南3公里處),全長70.5公里,稱之為漕運新渠(亦稱夏鎮新河或南陽...
明嘉靖四十四年,開鑿漕運新渠經山東微山夏鎮。工程浩繁,運河暢通。為紀念此事,由徐階撰文、周天球書寫、吳鼐刻石。三名士均懷絕技,使此碑文、書、刻水平較高,...
由此可知,在明隆慶元年(1567年)漕運新渠開鑿之前,南陽湖已出現,不過面積很小,不及當時昭陽湖面積的十分之二、三。漕運新渠通航後,原泗河運道的南陽至留城段...
三孔橋滾水壩,位於今昭陽三孔橋村原漕運新渠河槽內,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建。...... 三孔橋滾水壩,位於今昭陽三孔橋村原漕運新渠河槽內,清嘉慶二十三年(18...
明隆慶元年(1576年)漕運新渠通航,夏鎮商業隨之興起。萬曆初,首先興起於夏鎮閘西端,以服務於漕船和過往客商的飲食業為主。萬曆十七年(1589年),夏鎮土城築就,...
明隆慶元年(1567年),漕運新渠鑿成,薛河改入漕運新渠。新渠以下段失去水源,成為故道。上段自鑿新渠時打壩截水南流後,流域面積減去四分之三。原下游支流小蘇...
明隆慶元年(1567年),漕運新渠鑿成,薛河改入漕運新渠。新渠以下段失去水源,成為故道。上段自鑿新渠時打壩截水南流後,流域面積減去四分之三。原下游支流小蘇...
三孔橋滾水壩 位於今昭陽三孔橋村原漕運新渠河槽內,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建,共3孔,每孔寬一丈五尺,減泄運河異漲之水,經呂壩南行入湖。...
位於山東省微山縣駐地夏鎮西南部,其中心部位是前進村。東面緊靠明修的漕運新渠,南面和西面瀕臨昭陽湖。地形均較周圍隆起。...
明隆慶元年(1567年)工部尚書朱衡主持開挖自南陽經滿口過夏村,至留城的漕運新渠,“此地高,(黃)河水不能及”(漕運新渠碑碑文),由此可知,當時南陽至滿口間(今...
位於今昭陽老壩村漕運新渠河槽內,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建,泄運河異漲之水漫壩入微山湖。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三孔橋滾水壩建成後廢。1 ...
位於山東省微山縣城西部,也稱為西港,奎文路西端老運河北岸。此處原為漕運新渠的重要碼頭,1970年國家投資70萬元,改建為港口,1973年竣工。港口占地面積15238平方米,...
在昭陽西南一公里,明代漕運新渠堤上,一千零九十人,耕地六百零六畝。...... 在昭陽西南一公里,明代漕運新渠堤上,一千零九十人,耕地六百零六畝。...
隆慶元年,工部尚書朱衡主待開挖的漕運新渠在三河口村東、北方向與這三條河相匯。當年六月,工將竣,山洪驟,沖毀薛河壩,淤三河口,糧艘多壞,朝野譁然,劾衡欺誤...
明代隆慶元年(1567年)漕運新渠竣工,南陽成了運送貨物的碼頭。其後明清兩代,南陽“漁船、酒船、商船、米麵船、往來相接、群聚檐檣林立如街市”。繁盛之時,...
明隆慶元年(1576年)漕運新渠通航,夏鎮商業隨之興起。萬曆初,首先興起於夏鎮閘西端,以服務於漕船和過往客商的飲食業為主。萬曆十七年(1589年),夏鎮土城築就,...
漕運新渠挖成通航後,留城至境山段仍沿用舊渠,避不開黃淤,至萬曆十七年(1589年),又難以通航。因而,總河潘季訓主持於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開挖李家口河,“自...
三孔橋,位於微山縣昭陽街道駐地,建於清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每孔寬約5米,地處漕運新渠與泇河的交匯處(漕運新渠南行,泇河東行,在此“丁”字相交),...
清康熙年間,獨山湖“周回一百九十六里”,北、東兩面緊靠山坡,西、南即漕運新渠,隔渠與昭陽湖相望。清道光年間,“獨山湖在魚台、滕縣境,近日北岸兼入濟寧境...
西南為部城,部城原名夏村,亦稱夏陽,明代後期,漕運新渠(濟寧至境山段運河)竣工,南北漕運暢通,夏村港口船舶劇增,工商業日趨繁榮,隆慶三年(1569年),遂改村為鎮...
韓莊舊屬嶧縣,湖口雙閘為韓莊至台兒莊河段“嶧縣八閘”第一閘,自明代嘉靖、隆慶年間開漕運新渠,為微山湖泄洪及為大運河濟運之要津。清順治年間重修,於兩側加...
自南陽向東北,經白沙、東單、房頭、大辛莊、西焦村、西蓋村、巒谷堆、滿口、折向西北,沿沒於湖中的漕運新渠,經馬口、建閘,至南陽回閉。南陽湖在南四湖北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