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老薛河、薛沙河、新薛河3條河道,總流域面積1251.5平方公里。十字河在滕縣莊裡以上分為兩股:一股為西江,發源於棗莊市山亭區柴山前;一股為東江,發源於棗莊市山亭區徐莊鄉米山頂。兩股在滕縣海子處合併為一股,南流至官莊以北又分為兩股,西股為新薛河,東股為薛沙河,汛期洪水自由分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十字河
- 占地面積:1251.5平方公里
- 著名景點:微山湖濕地公園
- 流域面積:1251.5平方公里
- 包含:老薛河、薛沙河、新薛河
- 發源地:棗莊市山亭區
老薛河,薛沙河,新薛河,
老薛河
亦稱薛河、老薛王河、運糧河。明萬曆《兗州府志·河渠》載:“薛河在滕縣城南四十里,源出寶峰山諸泉,謂之西江,西流納永豐、鳳凰二泉,又西至於薛山,名為薛河。南流至雲龍山,東江水入之,同為薛河。又西納玉花、三山二泉,逕故薛城南,至於東邵……故由三河口穿昭陽湖,於金溝入泗。”
明隆慶元年(1567年),漕運新渠鑿成,薛河改入漕運新渠。新渠以下段失去水源,成為故道。上段自鑿新渠時打壩截水南流後,流域面積減去四分之三。原下游支流小蘇河成為主要幹流,在夏鎮紙坊匯入三八河,由石壩村入運河。新薛河開挖後,改稱老薛河。老薛河全長35公里,總流域面積166平方公里。
薛沙河
原名南明河。明萬曆《滕縣誌》載:“南明河俗稱捉白河。其源出嶧山黑風口諸泉,西經粱山,又西經奚公山,受薛河支流,同為南明河。又西至永興村西南,經白山入微山湖。”南明河原流域面積很小,明隆慶元年“遏薛南流”,入南明河後,又稱薛沙河。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泇河開成,南明河與泇河十字相交,故此段又稱十字河。1957年,山東省沂沭泗治淮指揮部在《十字河治理施工方案》中定名為十字河。並把老薛河及1958年開挖的新薛河納入十字河流域。新薛河開挖後,官莊以上主流入新薛河,薛沙河流域面積減少三分之一,其下游支流蟠龍河成為主要源頭,所以又稱蟠龍河今薛城建有蟠龍河濕地公園。薛沙河流域面積296平方公里。
薛沙河原經石壩村南行,穿大運河經大王廟、三官廟之間,過後學村,於南壩村入微山湖。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在三官廟以上一公里處薛河內打一石壩,遏薛沙河於彭口閘西北種口村入運河。穿運河後西南行又分為兩股,西股為主流,於野場西入微山湖;東股為岔流,南行於南壩村西入微山湖。兩股形成“人”字形,(當地稱褲衩子河)。
薛沙河,1991年薛城段按二十年一遇防洪標準治理後,行洪流量標準達到2000立方米每秒,而境內入湖口段安全泄量僅300立方米每秒。為此,1992年10月微山縣水利局編報工程設計方案,山東省水利廳批覆,按二十年一遇防洪、三年一遇除澇標準進行治理。1993年,治理自微薛邊界至104國道段,長1165米,退堤復堤,內堤距由125米擴至180~240米。1994年治理南壩段,長1240米。1998年繼續治理104國道以下3.5公里。挖河築堤,河底寬40~60米,內堤距190~300米,國家投資390萬元。1997年,實施老薛河南岸復堤工程,自大官口村起,至老運河交匯口止,長4.3公里。堤內灘地取土築堤,堤頂高程41.5~39.5米,頂寬4米,邊坡1:2。投資130萬元。
新薛河
明隆慶元年(1567年),工部尚書朱衡主持在薛水內築豸里溝壩、東邵壩,開東邵支河,“遏薛水入於呂孟湖”,走線彎曲,河床窄淺。建國前,堤防殘缺,淤積嚴重,每至汛期,洪水出槽,中、下游地區十年九淹。1957年冬至1958年春,濟寧地區組織6.9萬民工,自薛沙河官莊以下開挖新薛河,削減了薛沙河的汛期洪水,減輕了該區域洪澇災害。後經數次治理,疏浚河道,修復加固下游堤防,河道流暢。
1993年8月4日~5日,新薛河流域普降暴雨,最大點雨量440毫米(官橋),境內流量達2350立方米每秒,入湖口水位高達37.6米,堤防多處決口、漫溢,災情嚴重。暴雨過後,微山縣水利局編報《新薛河治理工程設計》,山東省計畫委員會批覆,按二十年一遇防洪,三年一遇除澇標準治理。治理長度:自滕微邊界至愛湖頭,長11.63公里,河底寬120~140米,微山縣政府組織夏鎮、昭陽、彭口閘三鄉鎮施工,1993年10月開工,1994年3月竣工,總投資1200萬元,其中鄉鎮及民眾集資1000萬元。
新薛沙河流域面積789.5平方公里,下游堤距700~800米,達到二十年一遇防。現在下游建有擋水橡膠壩,並在此處建設亞洲最大的濕地公園---微山湖濕地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