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藉物興懷,表達了詩人對橫徵暴斂、搜刮無度的統治階級的譴責及對勞而不獲、生計斷絕的勞苦農民的同情。全詩明寫漆樹,實則句句寫人。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漆樹嘆
斫取凝脂似淚珠①,青柯才好葉先枯②。
一生膏血供人盡,涓涓還留自潤無。
作品注釋
①斫(zhuo):砍,斬。
②柯:樹枝。陶潛《讀山海經》:“洪柯百萬尋,森散覆暘谷”。
作品賞析
首句寫漆樹的主人及其幫手用砍刀在樹身上砍出一道道裂口,從裂痕中流出白若凝脂的漆汁以作制漆原料,這本是正常的工序,但詩人為什麼又用擬人化的手法將淌出的漆汁比作“淚珠”呢?原來,漆樹剛長出青綠的樹枝,還未到成熟收穫的季節就橫遭砍斫,以致樹葉得不到營養液汁而提前枯萎,難怪它會落淚了。這漆樹不正是封建時代貧苦農民的化身嗎?他們終年在大地上辛勤耕耘,為人們提供衣食之源,卻遭到封建國家、豪紳惡霸敲骨吸髓的剝削,竟至出現“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聶夷中《田家》)的怪現象,有多少橫遭殘害、生計斷絕的農民啼飢號寒,掙扎在死亡線上啊!
末兩句詩中,詩人又代漆樹,實則是代廣大農民發出了不平之鳴:漆樹將它一生的膏血——即作為它生命的精華的漆汁全都貢獻給了人類,人們是否也應該讓它留一道涓涓細流滋潤自身,維持其生命呢?正像那些農民一樣,他們勞碌終身,流盡血汗養育了人們,那些大人先生們是否也應該讓他們獲得一份勞動果實以維持生計,而不應將民脂民膏搜刮盡淨呢?張炎認為,詠物詩“體稍認真,則格而不暢;模寫差遠,則晦而不明”。這首詩取譬明切,語多雙關,將漆樹與農民的形象融合為一,融情於物,寄慨遙深,因而詠物而不粘,寄情而不滯,不即不離,不格不晦,是一首寓意顯豁、撼人心魄的佳作。
作者簡介
施閏章(1618~1683) 字尚白,一字紀雲,號愚山,晚號矩齋,又號蠖齋。清初宣城(今屬安徽)人。父母早逝,養於祖母,事叔父如父,從同里名士沈壽民游,博覽群籍,善詩賦及古文辭。1649年(順治六年)中進士。順治八年授刑部主事。1656年(順治十三年)擢山東學政,取士“崇雅黜浮”,有“冰鑒”之譽。又修葺孟廟、閔子廟、伏生祠墓等。在濟南居官五年,對濟南風物多所題詠。1661年(順治十八年)任江西參議並分守湖西道,為官幹練親民,公正無私,注意興學,深得民心,人稱“施佛子”。1667年(康熙六年),清廷裁撤道使,被罷官,歸鄉閒居十年。1679年(康熙十八年),詔試博學鴻詞科,授翰林侍講,參加纂修明史。後充任河南鄉試正考官。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轉侍讀,病逝於官署。施閏章詩與萊陽宋琬齊名,並稱“南施北宋”,主東南詩壇數十年。著有《學余堂集》、《矩齋雜記》、《蠖齋詩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