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俠

漆俠

漆俠(1923年3月12日-2001年11月2日),原名漆仕榮,字劍萍,筆名范今、張戈揚、萬鈞、泛金、季子涯。中國歷史學家。1923年生於山東省巨野縣龍錮集。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考入國立西南聯大歷史系。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自北京大學畢業後,入北大文科研究所史學部讀研究生。1951年3月至1953年12月在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員。自1953年,任教於天津師範學院(後改稱天津師範大學河北大學)。後任河北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宋史研究會會長、中國農民戰爭史學會顧問(原理事長)、河北省歷史學會會長、河北省社科聯副主席等職。2001年逝世於河北保定。

漆俠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中國農民戰爭史和宋史的教學及研究工作,對中國封建社會分期、中國農民戰爭基本理論、宋代經濟在封建經濟發展中的歷史地位、宋學的發展和演變等問題,都有獨到的見解,尤其對於宋代政治、經濟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在國內外史學界影響巨大。曾榮獲中華全國總工會“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卷“史學家”欄目中列有漆俠的專門詞條。

概述圖片資料來源:《漆俠先生紀念文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漆俠
  • 別名:萬鈞(筆名),字劍萍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省巨野
  • 出生日期:1923年3月12日
  • 逝世日期:2001年11月2日
  • 職業:歷史學家
  • 畢業院校國立西南聯大北京大學
  • 主要成就:宋史和中國農民戰爭史的專家
    曾任河北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
    曾任河北省歷史學會會長
    曾任中國宋史研究會會長
  • 代表作品:《宋代經濟史》、《秦漢農民戰爭史》、《王安石變法》
人物生平,早年求學,轉入河大,學術盛期,晚年貢獻,主要成就,宋史,農民戰爭史,人物評價,個人著作,軼事典故,聽課從師,健身之道,親屬成員,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早年求學

民國十二年(1923年),漆俠生於山東省巨野。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戰爭前,漆俠在家鄉讀國小。少年時代的漆俠喜歡讀歷史故事、名人傳記。漆俠上國小四年級時發生了“九·一八事變”,全國掀起了一個愛國的高潮,少年時代的理想,最終促成漆俠走上了學習歷史的道路。抗戰爆發後,山東淪陷。
民國三十年(1941年),漆俠隨山東流亡學生來到四川綿陽國立第六中學讀高一,這年漆俠18歲。高中其間,漆俠讀完了《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還讀了江藩的《漢學師承記》、皮瑞錫《經學歷史》、趙翼的《廿二史札記》、梁啓超的《歷史研究法》等。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漆俠高中畢業,經過艱苦努力,考入昆明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歷史系,從此開始踏上中國古代史研究的學術道路。從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考入西南聯大,到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秋後轉入北京大學歷史系學習,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漆俠畢業後旋考入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史學部攻讀研究生,師從鄧廣銘
早年時期的漆俠早年時期的漆俠
在西南聯大讀二年級時,漆俠打算學習斷代史,特別是唐宋史,通讀了《舊唐書》和《宋史》,引起鄧廣銘的注意,開始與鄧廣銘有了初步接觸。轉到北京大學讀三年級時選修了鄧廣銘開設的《宋史專題研究》課,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漆俠成為鄧廣銘的入室弟子。從1947—1948年,漆俠先後撰寫的論文《摧兼併(王荊公新法精神之一)》、《宋代對武人的防制》、《北宋元祐舊黨的貶逐》、《尹洙、王安石論“校事”》、《李覯與孟子》、《李覯不喜孟子》(上下),都是經過鄧廣銘審讀或親筆修改後發表在《經世日報·讀書周刊》、《申報·文史》上。

轉入河大

1951年,漆俠畢業前夕,范文瀾主動邀請漆俠加盟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1953年,因為他人的住房問題打抱不平而被錯誤地打成反黨小集團成員,並因此受到調離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的處分,從此使他背上了“歷史問題”的沉重包袱。後調入天津師範學院(河北大學前身)。因感念河北大學在他遭遇危難之際“收留”了他,從此以後漆俠一直再沒有離開過河北大學。
1954年出版的《隋末農民起義》是漆俠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後寫的第一部歷史學著作。這一年,漆俠31歲。1955年,漆俠以萬鈞的筆名出版《唐太宗》。1959年出版的《王安石變法》是漆俠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後對讀研究生時期所寫論文《王荊公新法研究》進行重大修訂後的著作,強調“力圖以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理論為指導,從具體事實材料中說明:王安石變法是宋代封建專制統治極端虛弱下的一個政治改良運動,它是地主階級的一個自救運動。”
1961年,漆俠38歲晉升副教授。進入六十年代後,漆俠曾醞釀更大的寫作計畫,在當時史學界熱烈研究農民戰爭史的流風影響、鼓舞下,“打算把中國農民戰爭史分卷寫出,第一卷包括秦漢部分,第二卷為魏晉隋唐部分,第三卷為宋元明清(鴉片戰爭前)部分。”1962年,以漆俠主筆,與河北大學歷史系的幾位教師合作完成了《秦漢農民戰爭史》。
1966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始,漆俠就被《光明日報》《天津日報》點名批判,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關進“牛棚”勞動改造。從1966到1976年的十年間,漆俠沒有發表一篇論文。

學術盛期

1973年2月,漆俠從下放勞動返回河北大學,開始了重新收集資料的工作。漆俠說“我為自己規定了一個最起碼最基本的要求,不看完700種書,決不動手。經過七、八年的努力,我終於達到了這個要求,積累了140萬字的資料,開始了宋代經濟史的撰寫。又經過三年的努力,到1981年底完成了宋代經濟史的初稿。”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實行改革開放以後,漆俠雖然以較大熱情投入封建社會分期、農民戰爭性質、歷史發展動力等問題的討論。1978年,漆俠發表《關於中國封建經濟制度發展階段問題》,提出了中國封建時代三個階段和兩個高峰的總的理論體系。在這個總的理論體系之下,展開對宋代經濟史系統而詳細的論述。
1979年,漆俠晉升教授。1982年,漆俠在河北大學創建宋史研究室,成為獨立研究機構。宋史研究室隸屬社會科學研究所,漆俠任所長。1984年,漆俠申報的中國古代史博士學位授權點得到批准,這是漆俠學術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同年,全國哲學社會科學“七五”規劃重點課題“中國古代經濟史斷代研究”立項,漆俠的《宋代經濟史》是該項目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獨立完成的作品。此後陸續出版《兩宋政治經濟問題》(與鄧廣銘合著)、《知困集》、《探知集》以及與喬幼梅合作出版《遼夏金經濟史》。1987年、198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漆俠嘔心瀝血之作《宋代經濟史》上下冊。

晚年貢獻

1990年,漆俠在河北大學宋史研究室的基礎上組建歷史研究所,仍然是獨立研究機構。漆俠任所長。組建歷史研究所是漆俠治史思想的一種實踐,他在《關於宋史研究》一文中說過,處理通史與斷代史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就必須是亦只能是:在專的基礎上通,在通的基礎上專。搞斷代史必須以通史為基礎,這是學習和研究包括宋史在內的所有斷代史的一個前提條件。所以他組建歷史研究所的最初構想是在以宋史研究為主的基礎上,設立“秦漢史研究室”、“魏晉隋唐史研究室”、“明清史研究室”。但是限於河北大學在保定的辦學條件,除了1990年從北京大學引進秦漢史專家王漢昌先生之外,一直未能引進到漆俠較為滿意的學者。
晚年的漆俠晚年的漆俠
2000年,漆俠為適應申報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要求,又將歷史研究所改為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2001年3月,該中心被評為本學科唯一的教育部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因年齡關係,漆俠任中心名譽主任和學術委員會主任。同年11月2日8時40分在河北保定去世。

主要成就

宋史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以來,特別是八十年代以來,宋史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宋代典章制度、政治史、經濟史、軍事史、法制史、文化史、文獻整理等專門、專題、部門領域取得不俗成就的名家或佼佼者應當說不乏其人,但是若從研究水平之高、研究範圍之廣、研究內容之深的論著來衡量當屬漆俠獨步,迄今無人企及。
王安石變法是宋代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事,自南宋初年被宋高宗否定以後,直到晚清近八百年間很少有人認真進行研究。大多數研究王安石及其變法的學者不專治宋史,而大多數都是泛泛而談之作,有深度的文章並不多見。對於王安石變法進行科學、系統、全面的研究大致首推漆俠。《王安石變法》出版後引起海外關注,產生了較大影響。日本學者梅原郁寫過書評,前蘇聯學者也寫了書評。《王安石變法》出版以來已有五十餘年,雖然八十年代以來王安石變法研究有了很大進步,發表的論著大大超越20世紀前八十年的總和,但是《王安石變法》經受住時間的考驗,迄今並沒有出現足以超越的同類作品。
宋代經濟史》則可以說是漆俠的代表作。《宋代經濟史》近百萬言,是我國經濟史和宋史研究中的里程碑式著作,曾獲首屆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宋代經濟史》從人口、墾田、水利、經濟作物、經營方式、土地所有制形式、賦稅制度等方面,全面論述兩宋300年間社會經濟關係發展演變的全過程,重點研究了宋代農業生產、土地關係、手工業發展、國家專利制度、商業和城市經濟、對外貿易、貨幣及經濟思想等問題。《宋代經濟史》出版後,勿庸諱言,《宋代經濟史》一書的出版,學界有“青出於藍”之謂,漆俠自己也認為他的老師是20世紀宋代史學的第一人,“真正能盱衡天水一朝史事的,只有先生”,“宋遼夏金斷代史方面的通才,只有先生才稱得上,40多年以前,先生的老師陳寅恪先生,曾獎勉先生,‘並世治宋史者,未能或之先也。’這個結論經歷了幾十年的檢驗,依然是極其正確的評論。”所以“青出於藍”之謂並不能否認鄧廣銘先生在20世紀宋代史學第一人的地位,而是說從宋史研究的某些方面超越了老師。從另一個層面講,這樣的評論有三層意義:其一,表明《宋代經濟史》的學術水平達到宋史研究的一個新高峰;其二,學生超過老師是學術發展之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必然結果;其三,鄧廣銘先生培養學生有方,名師出高徒,是對宋代史學的又一大貢獻。
《宋代經濟史》《宋代經濟史》
漆俠與喬幼梅合作出版的《遼夏金經濟史》是《宋代經濟史》的姊妹篇,此前對於遼朝、西夏、金朝經濟史研究,只有單行本著作問世,如陳述《契丹社會經濟史稿》、張博泉《金代經濟史》,西夏經濟史主要是吳天墀西夏史稿》中有所論述,因而《遼夏金經濟史》是第一部系統、綜合論述10—13世紀中國北方少數民族經濟史的著作,這部著作不論是占有的資料還是內容的豐富都比此前研究有所補充、有所提高。也可以說這部著作既集過去研究之大成,又把遼夏金經濟史的研究提升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宋學的演變和發展》是漆俠晚年最後未竟的遺著。《宋學的演變和發展》有兩個貢獻:其一,是以宋學涵蓋宋代的學術,使此前被擯棄於宋代學術之外的如宋學形成階段的范仲淹歐陽修等思想家的思想,王安石及其代表的荊公新學蜀學等都得到了充分的論述。由此摒棄了此前以理學為主體的舊的學術框架,形成了一個更富有內容,更切合宋代學術實際的新框架。在此新框架中,漆俠極其重視從整體上把握宋學形成、發展、演變的歷史過程。特別是書對北宋初年以來學風、文鳳、政風巨大變化的論述和指明以王安石為代表的荊公學派在宋學發展階段居於主導地位,是不同於以往宋代思想史論著的主要亮點。其二,是第一部由宋史研究者從歷史學所包含的政治、經濟、文化更廣闊的視角撰著的宋代學術思想論著,其編寫體例、宗旨和風格與此前的同類著作頗多不同,這對從多角度觀察宋代學術思想無疑是極具學術價值的。漆俠先生的著作由弟子匯聚為十二卷本的《漆俠全集》,2008年由河北大學出版社出版。

農民戰爭史

作為20世紀後半葉中國的歷史學家,漆俠並不能超脫他的時代。但他卻以自己的努力和獨立思考,走在了時代的前列,並做出了創造性的成就。也可以說他是20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中國農民戰爭史研究的主要開創者和推動者之一。漆俠的中國農民戰爭史研究有鮮明的特色。
為了深入考察農民戰爭史,20世紀70年代以後,漆俠轉向了中國古代經濟史的研究,漆俠學術思想上的這種轉向,也不是偶然發生的,這與他以政治、經濟為觀察、認識、論述農民戰爭史問題的核心和基礎有著密切關係。漆俠研究中國農民戰爭史的發展系統而全面,對秦末、漢代、魏晉、隋末、唐末、宋代、元末、明末等都有專題性討論,且始終把握中國農民戰爭史研究的發展方向和脈絡,這在中國農民戰爭史研究學者群體中是極為突出的。
漆俠對於全國性的農民戰爭史的深入研究,屬於填補空白、貫通農民戰爭史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在國際上也產生了很大影響。對重大理論問題的探索,是他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史學實踐的成果。二者有機結合,自成一家,成就卓著,成為當時中國農民戰爭史研究中的領軍人物之一。
漆俠在促進學術發展、推動農民戰爭史學研究發展過程中也做出了突出貢獻。自20世紀50年代起,漆俠在河北大學歷史系從事中國古代史教學工作的同時,便與歷史系同仁合作展開古史分期、農民戰爭史等問題的研究。其中《方臘的起義》是與錢君曄先生合作完成,《秦末農民戰爭》是與寶志強、段景軒先生共同完成;《隋末農民起義》是與寶志強、段景軒、李鼎芳先生合作完成,漆俠承擔大部分章節的寫作和全稿的校閱工作,是組織者和主持人。自1978年中國農民戰爭史研究會在上海成立之後,1981年到1983年,漆俠連續參加了此後的三屆年會。因在農民戰爭史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和領軍人物的學術地位,於1981年當選為中國農民戰爭史學會第二屆理事長。這一時期中國農民戰爭史研究會的成立與《中國農民戰爭史研究集刊》的編輯出版,極大地推動了中國農民戰爭史的研究。漆俠能夠當選理事長,負責農民戰爭史研究會的組織、協調工作,說明了他在農民戰爭史研究領域的成果和貢獻,得到了學界同行們的高度認可和尊重。

人物評價

  • 宋史專家王曾瑜認為,漆俠“學識淵博,是同時代學者中的佼佼者”,是我國20世紀遼宋夏金史研究領域中,繼鄧廣銘之後的又一卓有成就的史學名家,是“宋史學界的又一位泰斗。”王曾瑜評價漆俠的《宋代經濟史》:“人們喜歡用集大成一詞形容某人的學術成就。我想,用此詞形容《宋代經濟史》一書,是當之無愧的。因為自近代開展宋代經濟史研究以來,國內外尚無一部巨著,對宋代經濟史作了如此系統而深入的論述。此書總結了過去,也開拓了未來,確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不論從中國經濟史研究的角度看,還是從宋史研究的角度看,都是如此。”
  • 鄧廣銘認為,漆俠的“《王安石變法》一書,對於熙寧新法進行了認真的探索,超越了前此所有的同類著述。”
  • 景戎華在《讀書》上發表文章,稱“漆俠先生的宋代經濟史研究,近年來創穫甚豐,特別是已經震動了素以治宋代經濟史著稱的日本史壇。漆氏乃鄧氏之高足,可謂‘青出於藍’。”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張守常說漆俠“他是我同班同學中做學問的成績最好的一個。他先就農民戰爭寫了不少文章,後來主要是研究宋史,特別是宋代經濟史,其成就是超過了鄧廣銘先生的。”
  • 台灣歷史學者黃寬重評價漆俠對河北大學宋史研究的貢獻時,借用台灣學人讚譽傅斯年創建中央研究院的評語,認為漆俠完成的也是“一個無中生有的事業”。

個人著作

類型具體信息
專著
1、《隋末農民起義》;上海,華東人民出版社1954年7月版
2、《唐太宗》(筆名萬鈞);學習生活出版社1955年4月版
3、《王安石變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3月初版,1979年1月再版
4、《秦漢農民戰爭史》(與寶志強、段景軒、李鼎芳合著);三聯書店1962年6月初版
5、《求實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4月版
6、《宋代經濟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2月
7、《兩宋政治經濟問題》(與鄧廣銘先生合著);上海,知識出版社1988年11月版
8、《知困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5月版
9、《遼夏金經濟史》(與喬幼梅合著);河北大學出版社1994年初版
10、《探知集》;河北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11、《宋學的發展和演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
12、《歷史研究法》;河北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編著
1、《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遼宋西夏金史卷》(副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年5月版
2、《宋史研究論文集》;1987年年會編刊,(與鄧廣銘先生共同主編);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6月
3、《宋史研究叢書》;第一輯,河北教育出版社、河北大學出版社1992~1999年陸續出版
4、《宋史研究論叢》;第一輯,河北大學出版社1990年4月版
5、《中日宋史研討會中方論文選編》(與鄧廣銘先生共同主編);河北大學出版社1991年5月版
6、《國際宋史研討會論文選集》(與鄧廣銘先生共同主編);河北大學出版社1992年8月版
7、《中國封建社會經濟史》(四卷本);齊魯書社、(台灣)文津出版社1996年11月版
8、《中國改革史》(一卷本);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9、《中國改革通史》(十卷本);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版
論文
1947年
1、摧兼併(王荊公新法精神之一);《經世日報·讀書周刊》第65期,1947年11月1日
2、宋代對武人的防制;《經世日報·讀書周刊》第72期,1947年12月31日
1948年
3、北宋元祐舊黨的貶逐(范今);《經世日報·讀書周刊》第76期,1948年1月28日
4、尹洙、王安石論“校事”;《申報·文史》第9期,1948年2月2日
5、李覯與孟子;《申報·文史》第17期,1948年4月3日
6、李覯不喜孟子(上、下);《申報·文史》第18—19期,1948年4月10日、4月17日
1950年
7、北宋熙寧時代農田水利事業的發展——王安石新法研究之一;《光明日報》1950年6月21日
1951年
8、王安石新法的淵源;《歷史教學》1951年第4期
1952年
9、論王安石的保甲法;《光明日報》1952年2月2日
10、范仲淹的歷史地位;《大公報》(上海)1952年2月7日
11、胡適的實驗主義與其歷史學的反動本質;《大公報》(上海)1952年5月15日
12、包拯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歷史教學》1952年第10期
13、關於史可法的評價問題;《歷史教學》1952年第12期;《中國歷史人物論集》三聯書店1957年2月版
1953年
14、學習史達林學說,反對歷史工作中的教條主義;《大公報》(天津)1953年3月26日
15、由批評初級中學課本《中國歷史》第一冊引起的幾個問題—答讀者韋立群同志;《人民日報》1953年6月30日
16、關於新社會制度發生於舊社會制度中的問題;《新建設》1953年第9期
1954年
17、論李密在歷史上的作用(方若生);《歷史教學》1954年第3期
18、方臘的起義(與錢君曄合著);《中國歷史人物論集》五十年代出版社(北京)1954年8月版
19、有關隋末農民起義的幾個問題;《中國歷史人物論集》五十年代出版社(北京)1954年8月版
20、秦末農民戰爭(署名漆俠等);《中國歷史人物論集》五十年代出版社(北京)1954年8月版
21、宋朝的“差遣”和“通判”的職責和性質怎樣區別;《歷史教學》1954年第10期
22、趙匡胤與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發展;《歷史教學》1954年第12期
23、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中國歷史人物論集》五十年代出版社1954年版
1955年
24、宋代手工業簡況;《歷史教學》1955年第5期
1956年
25、關於我國農民戰爭史的研究;《人民日報》1956年12月4日
1957年
26、從農民的分化看漢代社會性質;《天津師範學院科學論文輯刊》(人文)1957年1月版
27、學習宋代歷史的一個讀書報告;《歷史教學》1957年第2期
28、讀《宋書·徐豁傳》和《王弘傳》——試釋晉代占田制度;《天津日報》1957年6月1日
1958年
29、女真建國及建國初期的社會狀況;《教學理論與實踐》1958年第1期
30、關於中國古代中世史封建社會部分的分期分段問題;《歷史教學》1958年第11期
1959年
31、關於曹操評價的根本問題(執筆);《天津日報》1959年5月16日
1960年
32、關於中國農民戰爭的性質問題;《光明日報》1960年2月18日
1961年
33、中國封建社會歷史分期問題(執筆);《河北大學學報》1961年第1期
34、我國封建社會中農民的經濟地位;《河北日報》1961年6月23日
35、二十等爵與封建制度;《歷史教學》1961年第11~12期
1962年
36、關於皇權主義問題;《天津日報》1962年1月3日
1963年
37、論王安石變法;《人民日報》1963年5月16日
38、正確認識歷史上的封建統治階級和封建王朝;《新建設》1963年第7期
39、談觀點材料的統一;《天津日報》1963年11月6日
1964年
40、農民是地主階級的對立面,還是地主階級的後備軍;《哲學研究》1964年第3期
1966年
41、農民戰爭與讓步政策;《文匯報》1966年3月10日
1976年
42、地震不可怕,人力能勝天——讀《夢溪筆談》關於登州地震的記載(萬鈞);《遼寧日報》1976年8月30日
1978年
43、王安石的哲學思想;《河北大學學報》1978年第3期
44、讀《李自成》——論農民的革命民主主義;《文史哲》1978年第6期
45、關於中國封建經濟制度發展階段問題;《山東師範學院學報》1978年第6期
1979年
46、漫談宋史學習;《書林》1979年第1期
47、宋代貨幣地租及其發展;《河北大學學報》1979年第1期
48、宋代學田制中封建租佃關係的發展;《社會科學戰線》1979年第3期
49、農民戰爭是推動中國封建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光明日報》1979年12月18日
1981年
50、宋遼金史研究的“大有”年;《中國歷史年鑑》(1979年)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51、宋代的瑤族和壯族;《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81年第3期
1982年
52、關於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問題;《河北大學學報》1979年第4期
53、司馬遷的調查訪問方法——讀《史記》札記之一;《求實集》
54、談《史記》中的“太史公曰”——讀《史記》札記之二;《求實集》
55、關於宋代人口的幾個問題;《求實集》
56、宋代以川峽路為中心的莊園農奴制;《求實集》
57、宋代植棉考;《求實集》;與《宋代植棉續考》合併後收入《探知集》
58、宋代紡織手工業生產的發展以及紡織手工業生產的各種形式;《求實集》
59、宋代地租形態及其演變——兼論地價及其與地租的關係;《求實集》
60、女真族從原始社會向奴隸制社會的過渡;《求實集》
61、西晉末年以流民為主的各地起義;《中國農民戰爭史研究集刊》第一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
62、論“等貴賤,均貧富”——宋代農民的政治經濟思想;《中國史研究》1982年第1期
63、宋代封建租佃制及其發展;《陝西師大學報》1982年4期
1983年
64、讀書雜誌;香港《華僑日報·文史雙周刊》1983年1月8日,第27期
65、宋代農業生產的發展及其不平衡性——從農業經營方式、單位面積產量方面考察;《中州學刊》1983年
66、怎樣研究宋史;《文史知識》1983年第9期
67、猛安謀可在中原的土地占有制和紅襖軍起義;《中國農民戰爭史研究集刊》第四輯
68、關於宋代差役法的幾個問題;《宋史論集》中州書畫社1983年8月版
69、中國封建地主階級的形成和演變;《歷史研究》1983年第5期
70、宋遼金史;《中國歷史年鑑》(1983年)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版
1984年
71、宋代商業資本和高利貸資本;《宋史研究論文集》(1982年年會編刊)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7月版
1985年
72、南宋從差募並用到義役的演變;《歷史論叢》第五輯,齊魯書社1985年1月版
73、宋代市舶抽解制度;《河南大學學報》1985年第1期
74、宋代在我國歷史上的地位;《文史知識》1985年第2期
75、諸葛計同志《唐末農民戰爭戰略初探》序;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版
76、建國以來中國農民戰爭史的研究;《中國農民戰爭史研究集刊》第四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版
77、陳亮的經濟思想;香港《明報》月刊1985年10月號
1986年
78、論呂惠卿的經濟思想;香港《明報》月刊(第21卷第1期)1986年1月號
79、宋代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及其在中國古代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地位;《中國經濟史研究》1986年第1期
80、再論王安石變法——王安石逝世九百周年;《河北大學學報》1986年第3期
1987年
81、關於宋代僱工問題——宋代社會階級構成探索之一;《河北大學學報》1987年第3期
1988年
82、宋朝草市、機戶、客戶,蜀、洛、朔、黨爭等;《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遼宋西夏金史》辭條
83、《三言二拍》與宋史研究;《河北大學學報》1988年第3期
84、關於南宋農事詩——讀《南宋六十家集》兼論江湖派;《河北學刊》1988年第5期
85、宋代封建經濟制度的演變;《兩宋政治經濟問題》
86、宋代的土地占有和社會的再生產;《兩宋政治經濟問題》
87、宋代手工業生產的發展;《兩宋政治經濟問題》
88、宋代手工業內部諸關係的變革;《兩宋政治經濟問題》
89、宋代城市經濟和商業的發展;《兩宋政治經濟問題》
1989年
90、孟慶斌同志《泊頭市梨業志》序;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版
91、契丹遼國建國初期的皇位繼承問題;《河北師院學報》1989年第3期
92、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治史、執教、育人;《河北大學學報》1990年第3期
93、宋元時期浦陽鄭氏家族之研究——宋元社會階級結構探索之一;《劉子健博士頌壽紀念宋史研究論集日本同朋舍1989年9月版
94、契丹斡魯朵(宮分)制經濟分析——遼社會經濟結構研究之一;《河北大學學報》1989年第4期
95、關於王安石變法研究中的幾個問題;《中國史研究》1989年第4期
1990年
96、宋代榷鹽制度下封建國家、商人與亭戶、備丁、小火之間的關係;《鄭天挺先生紀念論文集》中華書局1990年3月版
97、《宋史研究論叢》第1輯序;河北大學出版社1990年4月版
98、人生需有指路燈;《中國青年報》1990年5月15日
1991年
99、報刊必須堅持雙百方針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方向——從一篇文章的遭遇談起;《河北大學學報》1991年第1期
100、宋太宗第一次伐遼—高梁河之戰——宋遼戰爭研究之一;《河北大學學報》1991年第3期
101、《哲學的使命》評介;《探索與求是》1992年第2期
102、宋太宗雍熙北伐——宋遼戰爭研究之二;《河北學刊》1992年第2期
103、遼國的戰略進攻與澶淵之盟的訂立——宋遼戰爭研究之三;《河北大學學報》1992年第3期
104、中國封建時代兵制的變革與封建經濟制度推移的關係;《知困集》
105、范仲淹集團與慶曆新政——讀歐陽修《朋黨論》書後;《歷史研究》1992年第3期
106、宋代植棉續考;《史學月刊》1992年第5期
107、九百年前一場偉大改革的再現——《汴京夢斷》序;《光明日報》1993年10月13日第六版
108、《南皮縣誌》序(1992年2月15日);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109、王育濟《天理與人慾》序(1992年8月7日);齊魯書社1992年12月版
110、關於長篇歷史小說《汴京夢斷》的序言和通信(與鄭熙亭合著);《河北師院學報》1992年第4期
1993年
111、《任丘市志》序(1992年2月20日);書目文獻出版社1993年1月版
112、中國古代史記編纂形式探源;《中國史研究》1993年第2期
113、劉寶辰編著《花岡暴動——中國“勞工”在日本的抗日壯舉》序(1992年10月30日),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版
114、《宋史研究論叢》第2輯序;河北大學出版社1993年9月版
115、姜錫東《宋代商業信用研究》序(1991年9月5日);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版
116、契丹的役;《宋史研究論文集》(1992年年會編刊)河南大學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1994年
117、論遼夏金經濟的發展及其歷史地位(與喬幼梅合著);《河北學刊》1994年第1期
118、從對《遼史》列傳的分析看遼國家體制;《歷史研究》1994年第1期
1995年
119、宋學的發展和演變;《文史哲》1995年第1期
120、弘揚中華文明的壯舉;《中國圖書評論》1995年第1期
121、李華瑞《宋代酒的生產和征榷》序(1994年國慶前夕);河北大學出版社1995年3月版
122、喬幼梅《宋遼夏金經濟史研究》序(1995年4月18日);齊魯書社1995年5月版
123、劉秋根《中國典當制度史》序(1993年3月20日);《河北大學學報》1995年第3期
1996年
124、《宋史研究論文集(1994年年會編刊)》序(1995年5月29日);河北大學出版社1996年1月版
125、晁迥與宋學——儒佛思想的滲透與宋學的形成;《河北大學學報》1996年第3期
126、《巨野縣誌》序(1993年2月10日);齊魯書社1996年6月版
127、釋智圓與宋學——論宋學形成前儒佛思想的滲透;新加波國立大學中文系學報1996年單行本
1997年
128、楊倩描同志《吳家將——吳玠、吳璘、吳挺、吳曦合傳》序;《河北大學學報》1997年第3期
129、《中國社會科學家自述》漆俠自述;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130、《宋史研究論文集(1996年年會編刊)》序;雲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131、宋太宗與守內虛外;《慶祝鄧廣銘教授九十華誕紀念論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998年
132、陳士諤、陳致遠《鐘相楊麼起義考》序(1999年上元節);嶽麓書社1998年6月版
133、釋智圓《閒居編》跋;《河北大學學報》1998年第3期
134、《中國改革通史》序言(與姜錫東合著);《河北大學學報》1998年第4期
135、楊渭生主編《兩宋文化史研究》序(1998年8月15日);杭州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1999年
136、王安石的《明妃曲》;《中國文化研究》1999年春之卷
137、悼念恩師鄧廣銘恭三先生;《仰止集—紀念鄧廣銘先生》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版
138、《宋史研究論叢》第3輯序;河北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月版
139、釋“鏖糟陂里叔孫通”;《河北大學學報》1999年第3期
140、儒家的中庸之道與佛家的中道義——兼評釋智圓有關中庸中道義的論點;《北京大學學報》1999年34期
141、“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以獻身的精神投入歷史學;《河北學刊》1999年第5期
142、荊公學派與辯證法哲學;《河北學刊》1999年第6期
143、《宋史研究論文集》(1998年年會編刊)序;寧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144、讀先師鄧廣銘教授《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光明日報》1999年12月13日(刁培俊執筆縮寫)
145、論歷史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歷史方法探索之一;《探知集》
2000年
146、高聰明《宋代貨幣與貨幣流通研究》序(1999年7月20日);河北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
147、王善軍《宋代宗族與宗族制度研究》序(1999年6月15日);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版
148、唐宋之際社會經濟關係的變革及其對文化思想領域所產生的影響;《中國經濟史研究》2000年第1期
149、陳峰《武士的悲哀——北宋崇文抑武現象透析》序;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
150、裴汝誠《半粟集》序(1999年7月25日);河北大學出版社2000年6月版
151、高紀春《宋史·本紀考證》序(2000年1月7日);河北大學出版2000年10月版
152、王安石、張載哲學比較研究——兼論張載的社會觀;《鄭天挺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中華書局2000年6月版
153、釋“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義;《河北大學學報》2000年第5期
154、王雱:一個早慧的才華四溢的思想家;《中國史研究》2000年第4期
2001年
155、《歷史教學》50周年紀念;《歷史教學》2001年第1期
156、《包拯研究與傳統文化——紀念包拯誕辰千年論文集》序;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
157、《宋史研究論叢》第4輯序;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年5月版
158、宋學的形成與文風、學風、政風的變革;《中國社會歷史評論》,中華書局2001年6月版
159、歐陽修在宋學形成中的先鋒作用;《宋史研究論叢》第四輯,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年6月版
160、馬克思主義史認識歷史最有效的工具;當代中國出版社2001年6月版
161、胡瑗在經學和教育上的傑出貢獻;《天津社會科學》2001年第4期
162、浙東事功派代表人物陳亮的思想與朱陳“王霸義利之辨”;《河北大學學報》2001年第3期
163、蘇軾“蜀學”與程頤“洛學”在思想領域中的對立;《河北學刊》2001年第5期
164、周長山《漢代城市研究》序(2001年4月16日);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
參考資料來源:

軼事典故

聽課從師

漆俠在他的回憶錄中,這樣記述了聆聽恩師《宋史專題研究》第一堂課的情景。
“第一堂課,先生以魯北話作為基本的國語,說得非常清楚,而真正吸引人們的則是先生講課的內容……先生從宋的立國形勢,北有強鄰契丹遼國,京都開封又系四通八達之地,由此論述宋代‘以兵立國’,以養兵作為基本國策。與此同時,對凡是有危害於專制統治的諸因素,‘事為之防,曲為之制’,結果是以‘防弊之政,作立國之法’,為歷代所未有。先生對宋代立國規模的論述,無論從廣度上還是從深度上看,不僅是當時學術界絕無僅有的,而且這些論點,經住了歷史的檢驗,愈益證明它的正確。”雖然選修了鄧廣銘的課,但漆俠起初並未與老師交談過。促成漆俠踏上宋史研究之路的,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兩人的幾句對話。
1984年漆俠(左一)與老師鄧廣銘在香港參加國際宋史研討會1984年漆俠(左一)與老師鄧廣銘在香港參加國際宋史研討會
“我考入大學之後……利用卡片抄錄一些材料。期終考試時,我的這些卡片放在桌面上,先生經過時看了一些卡片,他笑著問我:‘你打算學宋史?’我說是。接著先生說:‘你有工夫可以到我家去。’自此,我總是隔些時候到先生家去,向先生提問。先生不但回答我提的問題,還指定我看哪些書。許多書是從先生家借的,除借之外,先生還給了許多書……充實了我的書架。”
1948年,漆俠大學畢業考入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史學部,成為鄧廣銘先生的第一名研究生。自此,漆俠開始踏上中國古代史特別是宋史研究的學術道路。

健身之道

漆俠教授一年四季堅持冷水浴,每天早晨起床後,用冷水擦拭全身再進行沖洗,每次不少於20分鐘,即使在滴水成凍的寒冬臘月,也從不間斷。由於長期堅持鍛鍊,增強了體質,也適應了外界環境和氣候的變化,從而增強了對各種疾病的抗病能力。

親屬成員

  • 妻子:萬瑞蘭,2001年6月去世。
  • 女兒:漆平。

後世紀念

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通過建立漆俠紀念室,設立漆俠先生獎學金,研究生每年舉行紀念漆俠學術研討會等一系列活動,紀念和傳承漆俠的精神。
經宋史研究中心師生的蒐集與整理,2008年12月河北大學出版社出版了12卷本的《漆俠全集》,全面展現了漆俠在史學領域的巨大成就與貢獻。該書獲第二屆河北省社會科學特別獎。
由漆俠主編、六十多位專家學者合作完成的《遼宋西夏金代通史》於2010年12月正式出版,該書於2013年榮獲教育部優秀成果二等獎,並榮獲河北省社會科學特別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