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甲龍

漂泊甲龍

漂泊甲龍是種鳥臀目甲龍下目恐龍,化石發現於加州南部。

基本介紹

物種學史,形態特徵,分布範圍,該科種類,

物種學史

屬名意為“漂泊的盾甲”,因為本·卡斯勒(Ben Creisler)提出這些化石因為半島山脈地體北上移動,而被帶離原本的地點。種名則是以古生物學家Walter P. Coombs, Jr.為名,以紀念他多年來對於甲龍類的研究貢獻。

形態特徵

漂泊甲龍是種中型甲龍科恐龍,身長估計約為6公尺。化石是一個部份骨骼(編號SDNHM 33909),包含:股骨脛骨腓骨、不完整的肩胛骨肱骨尺骨、左右坐骨、脊椎、肋骨、至少60個不相連的骨盆部位裝甲、8顆牙齒。

分布範圍

這些化石發現於加州卡爾斯巴德附近的海相諾馬角組,年代為白堊紀晚期的上坎潘階。這隻恐龍的屍體可能被沖刷入海洋中,並在海底成為小型沙礁。漂泊甲龍因為它們的甲板形狀與排列方式,而被歸類於甲龍科。

該科種類

門: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亞目:
裝甲亞目 Thyreophora
下目:
甲龍下目 Ankylosauria
科:
甲龍科 Ankylosauridae
屬:
漂泊甲龍屬 Aletopelta
種:
A. coombsi
化石時期:白堊紀晚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