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翁島

漁翁島

漁翁島是澎湖三大島的西翼大島,所以又名西嶼。“西嶼落霞”,自古以來就列為“澎湖八景”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漁翁島
  • 地點澎湖
  • 別稱:西嶼
  • 橋樑:跨海大橋
位置境域,基礎設施,燈塔,西台古堡,虎嶼沉城,

位置境域

漁翁島,又稱西嶼,是澎湖群島中以馬公鎮為中心的三大離島之一,其餘二島為望安島與七美島。漁翁島離馬公最近,現在已建有跨海大橋,“西嶼落霞”,自古以來就列為“澎湖八景”之一。

基礎設施

燈塔

西嶼上有一座台灣地區的第一座燈塔,它初建於清道光八年(1828 年),當時為塔頂燃長明燈;在光緒元年(1875 年),改建為西式燈培;培身為圓形,白色鐵制,高38 尺,距水面158 尺,上裝白熾燈,可照射15 海里,比舊燈塔照得更遠。漁翁島上最為著名的景點是“西台古堡”,是台灣省的一級保護古蹟。
漁翁島

西台古堡

西台古堡位於西嶼燈塔偏東數百米處,它是一座隱蔽式的海岸防禦工事。始修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 年),當時中法海戰方告結束,清廷從李鴻章之議,撥款在此興建工事,費時3 年方成。古堡占地達8.15 萬平方米,由若干條掩蔽於地下的寬闊隧道構成,整體成“山”字形,隧道寬13尺、高11 尺,上加露出地面的頂蓋,牆厚2 尺。堡內裝置大炮4 門,最大的口經12 英寸,最小為5 英寸。據云,駐軍最多時曾達5000 人。古堡四周又建築堅固的石寨,寨牆頗高,防禦工事相當完善,至今猶存。
“現在,西台古堡已成為澎湖列局的一大遊覽觀光點了。虎並嶼虎井嶼是澎湖列島的第七大島,位於澎湖島西南方向約3.2 公里的海面上,為一長形東西向的島嶼。虎井嶼的主要景點是其擁有神秘的“沉城”奇觀。“沉坡”奇觀位於虎井嶼的東南海底。每當水面平靜之時,漁人蕩舟至東南近岸海面,俯視海底,隱隱約約可見一紅色小城,周圍約數十丈,垣牆猶存,雉諜可數。有善水者,潛入水底,移時或立城堞上,魚蝦水族游於身旁。據傳這沉城早在清代即為人們所傳述,近年有的遊客於秋季往訪,也可見水底紅城影影綽綽,似隱似現。

虎嶼沉城

清代方誌中,將“虎嶼沉城”(又名“虎井沉城”)列為“澎湖八景之一”。只是沉城之來歷眾說紛壇,莫衷一是。據今人黎仁在其巨著《台灣省通志》之《驅荷篇》作過考證,大略云:明天啟四年(1624 年),明將俞咨皋統兵驅逐侵入澎湖的荷蘭兵。荷蘭士兵自知不是對手,乃兩度求和,請求容其運米入舟即撤離澎湖。俞咨皋以窮寇莫追而許之。但荷將高文律等認為明軍之勝出於偶然,乃轉據媽宮澳天險以守,後又在澎湖島西南端的蒔里澳築炮樓堅守頑抗。俞咨皋急攻不下,乃從福建運來大批炸藥,派人潛近荷兵炮樓里埋藥炸之。爆炸之時,聲震數里之外,炮樓隨之沉入海底,成為今日的虎嶼沉城。黎仁的說法,具有一定道理,只是虎嶼沉城與蒔里澳炮樓相距有3 公里之遙,似有存疑,尚待考證。也有的人說,它不是沉城,而是一般
運傳船隻沉沒於此;也有的人傳說,這是元代就有的紅磚城,因地震之故,為海嘯沖落至海底云云。各有道理,不——提及。如今,作為虎井嶼的一個著名而神奇的風景點,沉城已成為澎湖列島上一個引起遊客極大興趣的觀光勝地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