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港新醫》(原名《阿芳醫生》)是陳衍寧於1972年至1974年創作的一幅布面油畫,現藏於中國美術館。
該畫作描繪了一位樸實健壯的女“赤腳醫生”手提防病涼茶為出海歸來的漁民們送藥上船的動人情景,歌頌了他們熱心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陳衍寧以較為堅實的油畫寫實技巧,塑造了女赤腳醫生的形象,打破了“文革”時期主題先行和“紅光亮”的模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漁港新醫
- 創作時間:1972年至1974年
- 作者:陳衍寧
- 規格:縱138厘米,橫98.3厘米
- 材質:布面
- 畫作類型:油畫
- 原名:阿芳醫生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形象,技法,歷史傳承,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該畫作描繪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個人——一個富於青春活力的赤腳醫生。她傾斜著身體,提著一隻洋皮鐵桶,在為漁民送藥。她穿著的廣東漁民的寬鬆服裝,那隻踩踏在船幫上的赤腳,記載著一個年輕的赤腳醫生的全部履歷。
創作背景
在“文革”期間批判所謂“資產階級衛生路線”的背景下,於農牧漁第一線直接為民眾服務的鄉間衛生員(因不脫產,當時稱“赤腳醫生”)成為毛主席革命衛生路線的新生事物。《漁港新醫》帶有這種時代的印痕,並成為彼時的代表作。
1972年,陳衍寧把他兩年前完成的油畫《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重畫了一遍,該畫參加了該年舉行的“紀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發表三十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會”,又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對開畫頁,從此轟動一時,給陳衍寧帶來了極大聲譽。此後兩年,陳衍寧放棄了宏大視角,開始關注普通人,於1974年完成了《漁港新醫》。
藝術鑑賞
形象
陳衍寧按照藝術的規律,以較為堅實的油畫寫實技巧,在漁港繁忙熱鬧的氣氛中,塑造了一位頗具生活真實氣氛的在漁船上派發防病涼茶的女赤腳醫生形象,臉頰黝黑紅潤,手足健壯有力而不粗重。作為疾病的抵抗者,她有著與身份相符的健康的體魄,透過她穿著的廣東漁民的寬鬆服裝,可以感受到她身體內部的力度和肌膚的彈性。作為她身份的象徵,那隻踩踏在船幫上的赤腳格外引人注目,那是經過海水浸泡並被南國充沛的紫外線照得通紅的赤腳。她有力的雙手和赤裸的腳,展現出漁家婦女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而充滿稚氣的臉也是顯然具有漁家姑娘潑辣、熱情、善良的特徵。陳衍寧在表現健壯樸實的勞動者形象的同時,還通過裝束和肢體上的一些小細節展現了女性的美感,采色花邊的處理,避免了概念化的造型,而增加了地方色彩,體現了女性愛美的天性。
技法
陳衍寧把具體的“阿芳”肖像改為類型化的“新醫”也是當時的普遍作法,卻紿人一種全新的感覺,畫面上人物的樸實給人一種生活的真實感,打破了“文革”時期主題先行和“紅光亮”的模式,陳衍寧從實際生活中獲取創作素材,擺脫了以往的套路,而回到油畫本身的表現上來。
歷史傳承
《漁港新醫》原名《阿芳醫生》,廣東畫家陳衍寧於1973年創作,參加1974年全國美展時改名為《漁港新醫》,1982年,《漁港新醫》參加“1982年巴黎春季沙龍美展”,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重要展覽
1974年,《漁港新醫》在“1974年全國美展”中被展出。
1982年,《漁港新醫》在“1982年巴黎春季沙龍美展”中被展出。
1984年,《漁港新醫》在“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被展出。
作者簡介
陳衍寧,生於1945年,廣東博羅人。先後任職于海南話劇團,中國廣州交易會,廣東省文藝辦公室和文藝創作室,歷任海南話劇團舞台美術設計、廣東省文藝創作室創作員、廣東畫院專業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美協廣東分會常務理事。1959年考入廣州美術學院附屬中等美術學校,1965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舞台美術大專班。1970—1986年為廣東畫院專業畫家。1971—1985年先後在廣東省文藝創作室、廣東畫院從事繪畫創作。1986年留學美國,1988年畢業於美國俄克拉荷馬市立大學藝術系,後留校任教。曾多次在國外舉辦個人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