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畫

漁民畫

東海之濱舟山,是中國第一大群島,世界著名漁場。這裡休養生息著一群純樸的漁民畫家,他們用大海的天真純樸和無限的想像,把美好的願望以及真摯的情感,通過一幅幅奇趣構思的斑斕圖畫表現出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漁民畫
  • 外文名:fisherman painting
  • 發源地:舟山
  • 作畫顏料:一般為水粉、丙烯、廣告畫顏料
  • 形式:多為線與面的搭配與構造
  • 特色學校:舟山市定海區海濱國小
介紹,原因,

介紹

舟山漁民畫造型上誇張、隨意和製作上的精緻贏得了國內外專家和觀眾的認可。
1980年成功舉辦了首屆舟山漁民畫展覽後,使舟山的漁民畫升華為一種反映海洋文化、海島風情的優美畫卷,成為展示中國海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987年11月,舟山漁民畫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獲得了廣泛好評。1988年1月,文化部命名舟山群島定海、普陀、岱山、嵊泗4個縣(區)為“全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
漁民畫
至2008年,有1000餘件作品在全國性報刊發表,入編各類畫冊,入藏多家美術權威架構,併到10多個國家作對外文化交流展出,享譽國內外。
多年來,他們在保持舟山漁民畫藝術風格整體性的基礎上,強調地域特色,力求多樣性,創作了一批又一批漁民畫新作,多次在省級、全國及國外展覽上展出、獲獎。
舟山漁民畫表現的多是大海及與海有關的事物,即使是神話傳說也是在大海里遨遊。漁民出沒於狂風巨浪,甚至生死搏鬥的生活經歷,造成作品奇幻、神秘、抽象近乎怪誕的風格,賦予作品現代民間氣息強烈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意識。而這些主觀的感受和強烈的生活氣息又通過造型上的誇張、隨意和色彩上的艷麗、強烈而表現出來,由此形成了舟山漁民畫特有的整體性藝術魅力,在中國現代民間繪畫藝術中獨樹一幟。漁民畫家們把他們對理想、對生活的美好追求與渴望都反映在他們的作品中,如劉雲態的作品《漁姑夢》、《咪咪夢》,張亞春的作品《嬉魚》。有的以漁民生活、生產和漁家風俗風情活動為內容,如林國芬的《揀魚》和《剖鯗》,陳艷華的《補網》等,有的反映了海島的民間傳說,如張定康的《穿龍褲的菩薩》描繪了“青浜廟子湖,菩薩穿龍褲”這一民間故事。

原因

因為漁民畫家們熱愛自己的海島,熱愛自己的勞動和生活,他們以海為動力,依照自己的環境和生活在創作中進行聯想,用形象的思維來表達他們樸素的思想情感。他們從客觀事物的真實形象出發,進行大膽的創意和誇張,立意奇特,想像豐富,用畫筆流露著自己對生活的真情實感和對大海的深情眷戀,作品散發著濃郁的“海腥味”。這些充滿大海氣息的藝術作品,無一不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氣息。比如在魚的身上可以畫很多的魚網、海鷗及海洋動物,這些東西巧妙的組合在一起,交織成一個具有民間特色的造型,而形式又是非常新的。再如漁民捕魚、捕蟹要用到很多工具,漁民畫家們去表現時可以把不同時間、不同空間、不同視點和各種物體的特徵要領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也可以把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都描繪在一幅畫面中,使畫面有很大的生活容量。在造型上不受任何限制,大膽想像,大膽變形,大膽誇張,他們常常以自己的感情為中心,根據需要在同一畫面里可以出現仰視、俯視、平視、側視等現象,構成了舟山漁民畫特殊的造型模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