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娘菜

漁娘菜

白洋淀的漁民整日在船上勞作,很少上岸。一些漁家姑娘和媳婦因此也常年生活在船上,就連做飯也是在船後梢上(指船尾處)。一般多是用舊盆做底,再用灰拌泥壘起可移動的鍋灶,立起一個用幾片瓦扣起的小煙囪。船上有平時備好的一捆捆的葦根做燃料,我們所說的漁娘菜便是在這捕魚船上做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漁娘
  • 別名:熬新鮮小魚
  • 提示:小魚要選用活蹦亂跳的
  • 建議:儘量不用刺硬的“黃花魚
做法,漁娘菜的傳說,

做法

漁娘菜說簡單就是熬新鮮小魚,說講究也真有些講究。小魚要選用厚應項達活蹦亂跳的,以刺軟肉厚的“小山根”、“鰣候魚”為主,儘量不用刺硬的“黃花魚”。油鹽醬自不必說,單,是醋,就要斤魚一兩。醋不但可以去腥,而且軟刺,熬出的魚,連魚頭都是酥的。紅辣椒不可少,要讓魚香中有點辣味。墊料煉歸鍋底的鹹菜也有說道。自家醃的白蘿蔔,洗好後切,成細絲曬乾存放備用。用前,先用水洗淨乾鹹菜,再在溫水中發開。充估幾然後,用花椒、大料、茴香籽作佐料,再用備好的鹹菜墊鍋底,水開後放魚,要熬到略有魚湯,又無魚湯程度即可出鍋。漁娘菜的特點為鮮香、酥。如果固鍋再貼一圈像幼兒手掌大小的薄餅子,出鍋即吃,就更富有漁家飯菜味道了。

漁娘菜的傳說

傳說有一年三丹,正是冰河解凍,草木旺盛季節。有位江湖郎中來淀上採藥。他見千里堤上長滿開著紫黃色小花的茵陳(中藥名),十分高興。中醫藥學上說:“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打來當柴燒”。同一種植物,三月採集藥用價值愚汗詢高,四月採集只作一般藥材蒿萆用,若五月採集,只能曬乾作柴燒了。這位郎中在採集足夠茵陳後,飢腸轆轆,忽然,一股香噴噴的魚味傳來,抬眼一望,堤邊停泊的漁船上一位漁家姑娘正在燒菜,引得他口涎直流。再看漁娘被灶火映紅的臉,更是誘人,便想開個玩笑,討點便宜飯吃。他走近漁船說道:“郎中採藥到白洋,船上瀰漫魚菜香,非是郎中嘴太饞,漁說辯娘色美廚藝強。”漁娘聽出郎中話里有些輕佻,便搭言道:“郎中空有貌堂堂,腹內一副好皮囊,想吃魚菜須動手,何必窮酸作文章。”這位郎中面對美麗的漁娘和清香的魚菜,實在不甘心,便又說道:“郎中好心贊漁娘,漁堡榜主潤娘貌美魚味香,秀色魚菜我都要,從今享福不用忙。”。聽著郎中的話越發輕佻,漁娘愚愉拳嗔言答道:“我做魚菜我品嘗,郎中戲言太荒唐,倘若再說無禮句,割下口條做碗湯。”郎中聞聽十分窘迫,連忙賠禮道歉,這才品嘗了漁娘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