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飄盡寒梅

滿江紅·飄盡寒梅

《滿江紅·飄盡寒梅》是北宋詞人張先的詞。這首詞是追念舊日愛情之作。作者嫻熟地、大量地運用了傳統的比興手法,上片前半多用興,下片後半多用比。最後還以“東風惡”來比邪惡勢力摧殘美好愛情,使詞自有傳統的含蓄之美。又於抒情回憶中展現一個悲劇性的愛情故事,結構上作了錯綜變化的安排。詞人這樣打破時間順序,錯綜安排結構,不僅收到了富於情節性、曲折性,引人入勝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充分表現了激情的波瀾起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滿江紅·飄盡寒梅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石林詩話》卷下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張先
  • 解析:為追念夕日戀情之作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賞析,作者,

作品原文

滿江紅
飄盡寒梅,笑粉蝶游蜂未覺。漸迤邐、水明山秀,暖生簾幕。過雨小桃紅未透,舞煙新柳青猶弱。記畫橋深處水邊亭,曾偷約。
多少恨,今猶昨;愁和悶,都忘卻。拚從前爛醉,被花迷著。晴鴿試鈴風力軟,雛鶯弄舌春寒薄。但只愁、錦繡鬧妝時,東風惡。

注釋譯文

①迤邐:曲折連綿的樣子。
②偷約:暗中相約。
③鬧妝:用金銀珠寶等作為鞍、轡的裝飾物。

作品賞析

文學賞析
此詞是追念舊日愛情之作。起二句寫春的萌動訊息。寒梅飄盡,即早春來臨之時。她是悄悄來的,似乎是不期然而至.所以連最殷勤、最愛熱鬧的粉蝶游蜂也未曾察覺。早春之來誰先知呢?下一“笑”字,就分明道出自己先知,是初戀的人先萬物而感覺得春意。以下五句,詞筆隨時序的漸次推移,描繪春光的漸次明媚。漸漸地水藍了,山綠了;大地回春,人家裡也開始感到融和的淑氣。浴雨的小桃初放,色澤尚未殷紅;縈煙的新柳才青,長條還很纖細。這裡,表面寫景,實際是以小桃、弱柳喻人。初春最具有魅力,也是最富於希望的時光。就在這樣美好的初春里,自己與所愛之人初戀,並且有過難忘的私下相會。畫橋深處,水邊小亭,尋春的人們可以去與小桃新柳相見,也可以在這裡期待著初戀的情人。這樣美好的背景,便已暗示出當時約會的美滿情況。又兩句分別領以“記”字、“曾”字.至此才使讀者明白上片所寫全是回憶。
換頭四句,把詞筆收回到現在。往日歡愛已經逝去,只留下永無窮盡的懷念,使自己沉湎於猶新的記憶中。常常因為醉心於舊日的美好情境,而忘卻了眼林里弄舌。如此美妙,令人怎得不愛慕鐘情?前面借桃柳隱喻其人,這裡又喻以嬌小的禽鳥,就更為生動。詞情至此,已達高潮。作者卻在收束處突然轉出愛情的悲劇結局,詞情從高潮跌入低潮,形成悽愴的尾聲。可是作者似乎不忍把話說死,有意寫下“但只愁”一語給同情的讀者以一線希望。這就與周邦彥同調(晝日移陰)詞結句,以“最苦是”領起的效果大有不同。不作肯定語便戛然而止,把東風惡否等問題留給讀者去深思,這樣不更有餘味嗎?在北宋詞史上,張先是一位承先啟後的重要詞人。他既善寫傳統的小令,又努力去創作長調。長調須講究結構的錯綜變化,張先在這方面作出了創新、開拓,而為周邦彥等開了先河,此詞即其一例。清陳廷焯指出:“張子野詞,古今一大轉移也。……有含蓄外,亦有發越處。”(《白雨齋詞話》卷一)試以此詞證之:他嫻熟地、大量地運用了傳統的比興手法,上片前半多用興,下片後半多用比。最後還以“東風惡”來比邪惡勢力摧殘美好愛情。所以,此詞自有傳統的含蓄之美。又於抒情回憶中展現一個悲劇性的愛情故事,在結構上作了錯綜變化的安排。如:上片全寫回憶;換頭轉寫現在;“拚從前”四句又是回憶戀愛情景;結尾二句則故作不定之詞,卻暗示這段愛情的悲劇性結局。如依時間順序,則換頭所寫之現在,應置於最後來寫。詞人這樣打破時間順序,錯綜安排結構,不僅收到了富於情節性、曲折性而引人人勝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充分表現了激情的波瀾往復。所以,此詞又有創新的發越之美。尤其全詞將含蓄與發越融為一體,更是天然而無雕飾。

作者

張先
作者張先作者張先
(990-1078)北宋詞人。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天聖八年進士。歷任宿州掾、吳江知縣、嘉禾(今浙江嘉興)判官。皇祐二年,晏殊知永興軍(今陝西西安),闢為通判。後以屯田員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嘗知安陸,故人稱張安陸。治平元年以尚書都官郎中致仕,元豐元年卒,年八十九。張先“能詩及樂府,至老不衰”(《石林詩話》卷下)。其詞內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對都市社會生活也有所反映,語言工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