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聞日寇竄寧鄉

滿江紅·聞日寇竄寧鄉

《滿江紅·聞日寇竄陷寧鄉》是詞人謝覺哉分別在1944年6月19日和20日寫下的兩首詞。這兩首詞熱情地謳歌了湖南人民反抗鬥爭的光榮傳統和革命精神;表達了詞人對家鄉親人在民族危亡中遭到悲苦生活的無限同情,以及對國民黨官吏只知欺壓人民而畏外敵如虎的卑劣行徑的強烈譴責和批判。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滿江紅·聞日寇竄陷寧鄉》
  • 創作年代:近代
  • 文學體裁
  • 作者謝覺哉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滿江紅·聞日寇竄陷寧鄉
【其一】
我夢家鄉,便想到家鄉夢我②。第一是七十衰妻③,兩眉深鎖④。雛孫想像阿公容⑤,大兒恐亦二毛可⑥。更開門七字柴米鹽⑦,不易舉⑧。
多少人,凍與餓。又遭上,大兵火⑨。看大溈嶺東⑩,回龍鋪左。豪吏縛民如縛雞,將軍避敵如避虎。老鄉們攙著老和幼,何處躲?
【其二】
中國若亡,除非湖南人盡死。從明末直到而今,英雄幾許。百萬農軍北伐時,十三雄鎮南明史。豈是那十年奴化治,能抑止。
湖南官,膽如鼠。湖南民,氣勝虎。要滌腐生新,鋤凶雪恥。又建湖湘根據地,人盡為兵政民主,讓國黨鬧成大虧空,我們補。

注釋譯文

①滿江紅;詞牌名,每片93字,一般用入聲韻。日寇竄陷寧鄉:1944年5月下旬,日本帝國主義為了挽回太平洋戰場的失敗,以12萬人發動湖南戰役,目的是為了打通南北交通線,企圖與孤懸於東南亞的日軍聯繫起來,進行垂死掙扎。國民黨守軍雖三倍於日軍,卻畏敵如虎,不戰而退,致使湖南南部重要城市,一個個陷入敵手,使億萬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故鄉寧鄉陷落的訊息傳到延安,謝老十分憤慨,故填該詞。
②我夢家鄉,便想到家鄉夢我:套用鄭板橋滿江紅·思家》中“我夢揚州,便想到揚州夢我”句。這首詞也受鄭詞影響。據謝老日記載,1944年6月19日正在讀鄭板橋詞,寫了《滿庭芳·讀板橋詞有感》。
③七十衰妻:指謝老原夫人何敦秀。
④兩眉深鎖:悲苦愁悶狀。
⑤雛孫:小孫兒。阿公:祖父。
⑥二毛:人到老年,頭髮斑白,以頭白代稱老人。可:應。
⑦七字柴米鹽:為柴、米、油、鹽、醬、醋、茶七件日常生活必用物品。因字數有限制,僅舉三代七。
⑧舉:操辦、舉措。
⑨大兵火:日寇進攻湖南時,長沙大火。此火不是日寇所為,而是國民黨守軍潰逃時焚城所致。
⑩大溈嶺東,回龍鋪左:大溈嶺指寧鄉境內的溈山;回龍鋪是寧鄉重鎮。兩句概指寧鄉全縣。
將軍:指國民黨將軍。
搤庖嚗坮人盡死:唐才常說的“若要中國亡,除非湖南人盡死”。這裡是借用詞。唐才常,字拂塵,湖南瀏陽人,屬清末維新派,曾參加戊戌變法運動,失敗後又參加興中會,繼續鬥爭,1900年終被清朝統治者殺害。有《覺顛冥齋內言》行世。
縤萬農軍北伐時:1926年大革命時期,湖南百萬農軍奮起支援,參加北伐戰爭,使北伐軍勝利進軍,很快占領湘、贛、鄂省。
十三雄鎮南明史:明朝末年,由於清軍入侵,弘光帝逃到西南,建立南明政權。1646年,南明的何騰蛟到長沙,聯合李自成起義軍的餘部李錦、明朝左良玉舊部馬進忠等,組成強大的反清軍,他們將湖南分成13鎮,分兵駐守,合力抗清。
十年奴化治:指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國民黨對湖南實行的10年奴化統治。
又建湖湘根據地:黨中央和毛主席決定,由王震、王首道率一部軍隊,到湖湘建立根據地。該南征部隊1944年11月從延安出發,1945年8月勝利到達湘粵邊境。因日本投降而未能在湖湘建立根據地。該部1946年8月返回陝甘寧邊區。
讓:縱使。國黨:指國民黨。

作品鑑賞

這兩首詞是聞日軍竄陷寧鄉後情緒十分激憤之中寫成的。“日寇竄陷”四個字已充分顯示了作者鮮明的民族愛憎感情。第一首詞將這種感情引向階級愛憎的境遇,把對家鄉親人在民族危亡中遭到悲苦生活的無限同情,引向對國民黨官吏只知欺壓人民而畏外敵如虎卑劣行徑的強烈譴責和批判之中。謝老覺得這還不夠全面,於是作了第二首詞,以回憶的筆調,滿腔熱情地歌頌了湖南人民反抗鬥爭的光榮傳統和革命精神,以百倍的信心預示了湖南人民必然取得抗戰勝利的光明前程。兩首詞分成四片,回敘現實到歷史,運用敵我力量的對比完美地揭示了詞的主題;詞的結構嚴謹,感情發展順理成章,深刻而富於哲理,感人至深。
作者最懂得藝術辯證法,善於捕捉稍縱即逝的文思,把握情緒的複雜起伏變化,將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融化於淺白如話、質樸自然的語言和敘述之中,是一般作者苦思冥想而求之不得的,但他卻能順手拈來,垂手可得,全然不費吹灰之力。正如宋代詩人王安石所云:“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這與作者生活根底的厚薄、認識生活的深淺、駕馭題材的生熟、藝術造詣的高低有絕對的關係。
作者像運用十八般武藝一樣,使出各種招數,調動各種藝術手段,為活化詩詞的藝術形象和深化主題思想服務。第一首詞,開頭兩句僅改動鄭板橋詞中的兩個字(將揚州改為家鄉),直接人詞,十分準確地表現了自己對家鄉的深切思念,兩個“夢”字更使文思躍然紙上,如痴如夢,真假難辨。對七十衰妻,抓住“兩眉深鎖”這一最典型的舉止,刻畫了她內心複雜的內涵。“雛孫”、“大兒”兩句,雖全為構想之詞,但讀來生動如畫,形象再現作者離家之久,念家之深。人民生活悲苦的事可舉出很多,但最典型的莫過於每天開門都不可缺少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在藝術上這叫做以個別代一般,以一當十。下片採用進層寫法,先寫多少人被日軍逼出家門,受凍挨餓不算,又加上長沙大火的人為慘劇,把人民投入到水深火熱痛苦之中。為了刻畫國民黨官吏的卑劣行徑,作者運用對比、比喻、排比、對偶句式,把他們揭露的入木三分、淋漓盡致:“豪吏縛民如縛雞,將軍避敵如避虎。”末二句,寫的是一個非常悲慘的場面;反問句式飽含著作者的滿腔憤怒,鬱抑難平。與第一首相仿,第二首又化用唐才常的名言,使全詞別開生面,鼓盪起一派豪邁之氣。接著回憶了湖南人民反抗鬥爭的歷史,舉出北伐農軍和明末抗清兩例,使“英雄幾許”的氛圍再度升騰。上片末兩句,似乎使氣脈斷開,但卻轉承第一首詞意,採用反問句式,說明這光榮傳統並不是國民黨十年奴化教育所能抑止的,從而開啟下片內容。下片四句,又採用對比、比喻、排比、對偶句式,一反一正、一官一民、一鼠一虎,生動形象,繪形繪影,呼之欲出。“要滌腐生新,鋤凶雪恥”,將民族敵人和階級敵人放在一起,憤怒聲討,無情鞭撻。接著指出中國共產黨為拯救湖湘人民出水火,毅然派軍南征。此舉一定會受到人民熱烈歡迎,並踴躍參軍入伍,齊心合力創立抗日民主政權。詞的末兩句,總述全詞,縱使國民黨的腐敗潰逃,但有中國共產黨在,一定會驅逐日本侵略者,最後勝利必將屬於人民。“我們補”立場堅定,信心十足,並與第一首“何處躲”形成鮮明對照,使愛憎的主題,融解於全詞之中,又溢表於全詞之外。

作者簡介

謝覺哉(1884年-1971年),字煥南,別號覺齋。湖南寧鄉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學者和教育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法學界的先導、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  1925年,謝覺哉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時期被選為國民黨湖南省黨部常委,任工人部部長,主編《湖南民報》。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上海負責編輯中共中央機關刊物《紅旗》和《上海報》。1935年,任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內務部部長、秘書長。1937年初,任法務部長並代理最高法院院長和審計委員會主席。七七事變後,任中共中央駐蘭州八路軍辦事處代表。1939年任中央黨校副校長。1940年任陝甘寧邊區中央局副書記。1942年任陝甘寧邊區參議會副參議長。1946年6月,任中央法律問題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1948年任華北人民政府委員兼法務部部長。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長、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委員、政務院政法委員會委員、新法學研究院副院長等職。1956年9月,在中共八大上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1959年4月,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1964年12月至1971年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1966年5月,在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上遞補為中央委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