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和王昭儀韻(宋代汪元量詞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滿江紅·和王昭儀韻》是南宋詞人汪元量所寫的一首詞。該詞上片追述昔日官中的繁華生活,下片構想王昭儀的處境和心曲,代她一訴衷腸。全詞多次使用典故,描述了家國破碎的悽慘,將詞人內心的哀愁表達地淋漓盡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滿江紅·和王昭儀韻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汪元量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滿江紅1·和王昭儀2
天上人家3,醉王母4、蟠桃春色。被午夜、漏5聲催箭,曉光侵闕6。花覆千官鸞閣外,香浮九鼎龍樓側。恨黑風吹雨濕霓裳,歌聲歇。
人去後,書應絕。腸斷處,心難說。更那堪杜宇7,滿山啼血。事去空流東汴水,愁來不見西湖月。有誰知、海上8泣嬋娟,菱花缺。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滿江紅:詞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傷春曲》。
  2. 王昭儀:即王清惠。作者被元得之前,曾在官廷作琴侍,與王清惠關係甚密。
  3. 天上人家:指皇官。
  4. 王母:指謝後。
  5. 漏:滴漏,古代一種滴水計時工具。
  6. 闕:官門兩邊供望的樓,泛指帝王住所。
  7. 杜字:古代蜀國望帝的姓名,相傳他死後靈魂化做杜鵬鳥,鳴聲淒切,古人又以為,此鳥啼聲不斷,出血乃止。
  8. 海上:指北方邊鄙之處。

白話譯文

宋理宗與謝後整日歡娛,宴會通宵達旦,盡情享樂,人們沉漫在歡樂之中,不覺晨曦已照宮樓。鸞閣外、花叢中文武百官肅立慶賀,龍樓旁、寶鼎中香菸繚繞。元兵南下,一切豪華頓時煙消雲散。
人走之後,家書已絕。斷腸之時,無人訴說。哪能承受杜鵑啼血,遍地哀鳴。北宋亡於金,南宋亡於元。有誰知,北方的邊鄙之處,有伊人在哭泣,菱花形的銅鏡一碎為二。

創作背景

王昭儀即王清惠,在南宋末入官為昭儀。她才華過人,和汪元量惺惺相惜,關係甚密。汪元量以琴侍於宮廷,曾“為太室、王昭儀鼓琴奉後酒”。至元十三年(1276年),二人同隨三宮被俘至元大都。王在途中曾作《滿江紅·太液芙蓉》,傳誦一時。汪元量在抵燕之後,也作了這首和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片主要以追述昔日宮中的繁華生活為主,和王詞原作相同。二人身份不同,回憶內容不一。王詞中回憶得充之經歷,而汪詞中多回憶宴會。“天上”三句,借西王母瑤池蟠桃大會的盛況,比喻謝後歡宴的樂。“被午夜”兩句,宴會氣熱烈,通宵達旦,一夜在不知不覺中逝去。“花覆”二句看出場面的豪華。閣外,龍樓房,花團錦簇,香菸繞。帝王將相,氣派十足。“根黑風”兩句,戰爭的血雨風急降臨,豪華頓失。汪詞取意於白居易《長根歌》“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汪詞改用“黑風吹雨”的意象,表達十分含蓄。
“人去後”四個三字句,節奏急促,如音節中的快拍,刻畫出王清惠北上後的心境:家書斷絕,肝腸寸斷,無人可訴。這主要寫鄉愁。“心難說”是翻錄王詞原作“千古恨,憑誰說”句,講家愁國根。時值蒼生塗炭,江山瘡痍,形勢危艱,令人柔腸寸斷,加深了“難說”的深度。“杜鵑啼血”常作為國亡家破痛烈心情的象徵。“事去”一聯,不僅對偶精工,而且內容深廣。“東汴水”句指金滅北宋,“西湖月”句指元滅南宋,十四個字將南北宋亡國歷史概括無遺。“西湖月”對應“人去後”其中蘊藏濃濃鄉愁。汪元量在北地曾有《向州月夜酒邊賦西湖月》長詩:“月亦傷心不肯明,人亦吞聲淚如雨。”詞結尾“有誰知”三句,“有誰知”意為此詞無他人知,只有己知。“泣”字和王清惠原詞中的“淚沾襟血”遙遙相對。汪詞引用此典,以鏡破喻親人離散,兼喻國家山河破碎。
汪元量這首和詞揮酒自如,用語貼切。和王清惠原作相比,意思相近而不雷同,押其韻而不拘常,絲毫不見絲毫的窘迫和束縛。詞中既有對王詞的唱和,又傾訴出知己之情,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展現在詞中。

名家點評

中文系學術委員會主任王水照:一首和詞,對於原作應是依次押原來韻字而又不為聲韻所拘牽,又應與原作意思銜接而又不能雷同。這首汪詞完全實現了這兩個基本要求。揮酒自如,用語貼切,不見絲毫的窘迫和束縛;命意用筆,上片略與王詞原作相類,下片卻純就王清惠及其作原詞的景況落墨,既不失唱和詞的題中應有之義,又見出相拆相慰的知己之情—寫王清惠的心曲,實際上也展現著作者的內心世界。(《宋詞鑑賞辭典》)

作者簡介

汪元量(1241—1317年後)南宋末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雲,亦自號水雲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後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後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雲集》、《湖山類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