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滿江紅·中秋寄遠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辛棄疾
- 詞牌名:滿江紅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滿江紅1·中秋寄遠2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雲遮月。但喚取、玉纖橫管,一聲吹裂3。誰做冰壺涼世界4,最憐玉斧修時節5。問嫦娥、孤令有愁無6?應華發7。
雲液滿8,瓊杯滑9。長袖起10,清歌咽11。嘆十常八九,欲磨還缺12。但願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13。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
雲液滿8,瓊杯滑9。長袖起10,清歌咽11。嘆十常八九,欲磨還缺12。但願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13。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 滿江紅:詞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傷春曲》。雙調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韻;後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韻。用入聲韻者居多。
- 寄遠:寄情思與遠人。
- 冰壺涼世界:形容月光皎潔,月夜顯得潔淨涼爽。冰壺,盛凍的玉壺,比喻潔白清冷。
- 嫦娥:神話傳說中的月中仙子。孤令:同“孤零”,孤零零地,孤孤單單地。
- 華發:頭髮花白,指衰老。
- 雲液:天上的仙酒。用作酒的美稱。
- 瓊杯:玉杯。用作酒杯的美稱。
- 長袖起:語本《韓非子》:“鄙諺曰:‘長袖善舞,多錢善賈。’此言多資之易為工也。”這裡指賞月宴席上妓女翩翩起舞。
- 清歌咽:形容歌聲湊清。咽,聲塞。
- 看承別:別樣看待,看法不同。
白話譯文
快快登上西樓吧,恐怕老天會放出浮雲來遮蔽明月。要叫來美人,讓她手按橫笛,把優美的曲子吹奏得清脆激越。這是誰做就冰壺般清涼的世界?我最喜愛這玉斧修磨過月亮的時節。試問月里嫦娥,你孤單一人好受嗎?想必你早就愁得頭髮花白。
筵席上美酒不斷地斟滿,玉杯端起來覺得滑膩,美人揮動長袖翩翩起舞,歌聲中卻摻雜著悲咽。可嘆十次之中常有八九次,月兒被盼回了,卻很快虧缺!但願它像今夜一樣永遠團圓,我想人情也未必常常是離別。要把從前的離恨都化成歡樂,等到你回來相聚再互相傾訴。
創作背景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中秋懷人的詞。它並不注重對月夜美景的具體描寫,而只借月亮的圓缺和宴會的氣氛來表現自己對遠方親人的懷念之情。它的內容深受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影響和啟發,但基本表現風格各別。蘇詞充滿浪漫主義氣息與奇特悠遠的想像,此詞則快言快語,直寫眼前事,心中情,現實主義特徵較為明顯。全詞即景生情,借景抒情,有情景交融之妙。
詞的上片就中秋月這一面來寫,主要展現詞人的飛揚意興。起韻即激情噴涌,以一“快”字為催促,表達要上西樓賞月的酣暢興致。而一“怕”字,又泄露出詞人擔心中秋月不夠明朗的心思。在情感節奏上,此韻一揚一抑,起伏有致。接韻借用前人故事,寫詞人由西樓待月而請美人吹笛喚月,這就為中秋月的出場蓄足了勢。三韻正面賦寫中秋月的無垠光華,寫得氣勢酣暢。在這裡,詞人採用了一個精彩的比喻——把月色籠罩下的世界比喻為冰壺中的世界,則月色的皎潔無垠、透明清涼之狀可感。又採用了一個玉斧修月的神話,把月亮的圓美無瑕之狀也形容了出來。這裡的“誰做”、“最憐”二詞,不僅顯出了詞人對此中秋月的無比賞愛之情,而且形成了相當空靈的意境。上片末韻由無邊的月色迴轉到月亮本體,追問月宮裡獨處的嫦娥有沒有愁恨,這也是古代賞月者在神話時代容易產生的綺情。但是通過“應華發”的自答就可以發現。詞人在這裡問訊嫦娥的目的,並不止於發一發嚴格古典男子的綺情幽思,而有借之訴愁的用意。這就使上片的詞情至此氣脈暗轉,為下文抒發別恨調好了調子。
下片開始,詞人先用狀寫滿天月色的“雲液滿”一句承上啟下,然後展現自己在月下酣飲歡樂的情狀。長袖善舞的佳人,清歌悲咽的佳人為之助興添歡。這是最令詞人愉快的場面。但是詞人的心意勻不在此,詞人由此中秋明月夜、由此歌舞助興人想到的是令自己牽情的遠人,於是不由自主地發出了深沉的嘆息。詞人嘆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就像天上的明月總是圓時少、缺時多一樣。這一嘆息,是承接著蘇軾《水調派頭·明月幾時有》而來,其中不能不含有蘇拭詞中對於“月圓人不圓”的恨意,但詞人此句意思顯然又有所變化,詞人主要是借月亮的不得長圓,嘆息人事不得圓滿特別是情人之間不得遂願長聚的遺憾。“但願”一韻,更明顯地折向題目,表明儘管詞人理解人事的不如意不可改變,但還是衷心地希望能夠與所愛者長相聚,就像詞人希望此夜月色好景能夠長久護持一樣。由此“不講理”的態度,可以洞見詞人內心的痴情。而“人情”一句,雖像是對於人間常情的遺憾卻實際上是指向詞人所痴情的那個人。意謂一旦離別,別人在心裡未必與自己一樣珍惜護持這段感情。這樣的口吻,使得詞人的內心幽怨苦可觸及。結韻出入意想,又化幽怨的情感為期待相逢的急切之情。詞人說假如能夠回到她的身邊,詞人會將離別時所生的幽恨,轉換成勸樂的感受向她盡情訴說。在這樣的結韻里,詞人的入骨痴情和體貼憐愛的幽緒,被傳遞得婉轉動人。
名家評價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葉嘉瑩:通過這樣的感情表達,讀者領略到了辛棄疾這位湖海豪士內心隱藏著的無限痴情。真豪傑,其志過人,其情也必過人,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