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人婚俗(《滿人婚俗》),一書記載了各地婚俗,尤其滿洲,都不是真正習俗,只是記些陋俗,供人取笑。書中的介紹只以京旗滿人婚俗為主。北京自元、明、清建都以來,可以說是五方雜處之地。清代入關以後,滿洲風俗傳到北京,即以北京婚俗而論,有滿洲旗人風俗,蒙古旗人風俗,漢軍旗人風俗,本地漢人風俗,南省僑居此地民眾的風俗,鄉間風俗,京西特有風俗,三山外火旗人風俗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滿人婚俗
- 外文名:The Manchu marriage custom
圖書信息,說媒,奠雁禮,“抬”,男家禮儀,"合卺",回門,
圖書信息
作者: 出處: 更新時間: 2006年09月05日
真的談起來,夠作一本書的,這裡就給大家作一簡略的介紹。
說媒
北京婚俗雖有滿漢的分別,除幾點顯著的不同以外,大體是相同的。滿人婚俗的所謂媒妁,只是男女兩家的親戚故舊,來往穿插,十指露縫,愛親作親,決不是專任"媒婆"的才能說親。北京為人作媒,俗稱"喝冬瓜湯"。喝冬瓜湯的確不容易,先要留心記住某家某家郎才女貌,然後到男女兩家去說,來往跑道,費功夫,賠本錢,是絲毫沒有報酬的。 說得男女兩家都有一二分同意,然後過"門戶帖兒"。帖上寫明家長姓名、官階、所屬旗分、新郎職業等簡略履歷。容兩家分道打聽,打聽的內容是:男家家道如何?新郎是否要強?有無惡嗜暗疾?女家家教如何?姑娘容貌怎樣?是否嫻靜?會不會女紅?打聽的內容表面是如此,裡面卻包括很深的意義。例如女家只有一女,養得嬌慣,男家卻上有兩層公婆,中多妯娌姊妹,下多子侄,此親便不能作。打聽合適以後,便通知媒人相看,此時男女雙方尚不知就裡,只憑兩家尊親及至近親友相看,絕沒有對相對看,互通款曲的。相看合意後,互換"年庚小帖",各自到合婚處合婚。
奠雁禮
以男女九宮排出上中下三等婚姻。即便是"下等五鬼婚",只要不妨不克就可以作親。至於男女屬相衝犯,什麼"白馬怕烏牛","羊兔淚交流"之類,是不會有的,如有的話那連婚都不必合了。合成婚後便是"文定",即"放小定"。例以金銀指環荷包各一兩對,以家境區分多少。文定以後,男家預備婚娶,女家預備嫁衣,但由文定到婚期,須有相當時日,一年二年沒一定。女家在文定以後,便約束姑娘不許外出,調息身體等。臨嫁前一月內要行"奠雁"禮,即所謂"通信放大定"。在通信以前,男家索要新娘衣服尺寸和"小日子"。尺寸單是為通信時送往女家新娘衣服所用,小日子是預先問妥新娘經期,以便擇嫁娶日子時好規避。通信之日,所有的禮物中最不能少的是《通書龍鳳帖》,就等於現在的婚書,因封面有金畫龍鳳,故名龍鳳帖。內容是:"伏以秦晉聯盟,世篤婚姻之美,朱陳締好,永偕伉儷之歡,時臻月期,愛卜良辰,欽遵御製數理精蘊,推察陰陽不降吉日,敬備奉迎,謹擇於本年某月某日迎娶。
“抬”
奠雁禮成以後,靜等吉期。有錢人家預備妝奩嫁妝要夠"抬"(由十六抬至百二十抬不等。六十四抬為全份,三十二抬為半份),抬多在吉期前一天送往男家,抬少可以當日送去,若再少不夠時,可雇"窩脖"扛往男家,但必須在前一天送到。
男家禮儀
男家臨發轎之前,先用小兒在喜房裡打鑼"壓炕",隨著鼓手"響房",也有娶回新娘之後再響房的,稱作"倒響房"。響房後點"長命燈","鋪床",命小兒拿"蓋頭",命人送"離娘飯",然後娶親太太辭行,或乘綠轎或壓花轎,娶親官客乘車,鼓樂喧天,直奔女家。
"合卺"
拜完天地,上炕抓蓋頭,吃子孫餑餑,喝交杯盞,是為"合卺"。
回門
五更即起,新娘母家來人接回門,多半是新娘的母親。接回門的任務,第一要陪新娘的婆母到新房走一遭,以便呈驗貞操,如經審查沒問題,皆大歡喜,新婦開箱,以手帕、荷包零星小物分贈家人親友,名曰"開箱禮"。夫家預備糕點,款待親家母,名為"吃梳頭酒"。新娘回到娘家,當然有一番訴說,如果翁姑脾氣大,夫婿滾刀筋,家境外強中乾,不但母女淚流滿面,親友鄰居也多有同為傷心的。少頃新郎到後,重擺圓飯,小坐即起,有的入便席再吃,有的新郎告辭,新婦則可多留半日。婚後第九日為單九,十八日為雙九,女家有人來夫家看視,名"瞧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