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滴滴警務
- 類型:警務平台
- 研發部門:南京市玄武公安分局
- 發布時間:2017年7月18日
- 受理時間:上午8點到晚上8點
產生背景,使用方法,主要功能,專家會診,一鍵報警,分享經濟,任務發布,相關爭議,平台評價,平台影響,
“滴滴報警”功能,是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巡特警大隊和指揮室共同研究提出的。之前民警只能通過多方聯繫、協調,請相關專家到現場協助進行處置,很容易貽誤處置時機。”而在“滴滴警務”上,接到這一警情,民警可以馬上點選相關專家,拉起一個群作為“會診室”,也可結合民警實時工作狀態更加科學地接警、派警。
在玄武公安分局微信公眾號上點擊進入“滴滴報警”後,點擊“案件警情”-“報(備)案”或者點擊“便民服務”-“更多”進入報警界面,點選同意,報警人可自行填報或掃描路牌定位,並填寫姓名、手機號,選擇報警類型及填寫警務描述,此後即可一鍵報警,周邊警力就會趕往現場處置,報警人員還可以實時查看接警人員位置。如過了1分鐘仍沒人“搶單”,指揮室會按照正常流程派警。
轄區內的民眾對人員走失、盜竊非機動車、人身傷害、災害現場、擾亂秩序、公安類救助等警情可鴉察實現“一鍵報警”,將“巡邏就近接警”與“指揮調度派警”結合起來,確保警情件件有落實、快速處置。“一鍵報警”受理時間為上午8點到晚上8點。
“滴滴警務”平台連線整合技能、知識、裝備、力量等分散或閒置的社會資源和警務資源,實現互動利用、協同匹配、價值再造,可線上實時地指導基層開展疑難案件偵辦、搶險救災、複雜警情處置等工作,努力達到警務需求與資源配置的最最佳化、效能提升最大化。目前該平台內已經妹戀全匯集了災害事故類、複雜警情類、偵查辦案類等8大類專家,總計凶巴刪海200多人。
“滴滴警務”平台打破傳統接報警機制,大膽嘗試“網約車”式報警、搶單模式,通過“滴滴報警”一鍵報警,附近警力搶單接警,實現接處警的快速匹配及可視化運行,為報警人提供實時、公開、透明的接警過程體驗,減少工作環節,提高工作效率。提供線上、可視、互動式的接處警服務。民眾利用手機或通過掃描二維碼門路牌快速準確定位,實現一鍵式報警,報警人可實時查看處警警力位置減輕等待的焦慮感,可與民警互動交流。同時,民警可有效減少因報警人位置、警情描述不準確而導致的延誤或誤解。“滴滴警務”初期選擇了處警占比較高的人員走失、盜竊非機動車、人身傷害、災害現場、擾亂秩序、公安類救助等更需要準確地理位置的6類警情,受理時間為上午8點到晚上8點。
“滴滴警務”平台首次在警務創新中引入分享經濟模式,通過整合分享眾多的社會資源和警務內部資源,全面提升警務工作效能,激發警營活力。對於警務內部資源,我們通過“滴滴警務”平台能夠物盡其用,府嚷凶盤活閒置資源,使警務人員全方位展示自己的才能;對於社會資源,通過“滴滴警務”平台則能為我所用,讓更多資源融入警務工作,服務廣大民眾。“滴滴警務”平台還首開跨域、跨界的開放形態,實施加盟發展、授權管理,警界各地、政府部門均可融入共享,創新發展。
“滴滴警務”平台首創業務需求與警力個人意願精準銜接,非緊急警務活動通過任務發布招募參與人員,滿足了警務工作人員社會化交往、分享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個人職業發展與隊伍建設深度融合,進一步最佳化警營生態。
“滴滴警務”平台自2017年7月18日亮相後,就引發社會的關注和爭議。不少市民、一線民警和專業人士對主動創新意識表示認可,贊同在行政執法中引入市場化的一些做法,但也存在不少疑慮。
有市民表示此舉增強了報警的便利性及準確性,並發揮多部門協同聯動優勢;但也有部分市民擔心,“滴滴報警”會使接警量變大,造成基層警力不足,加大基層民警的工作壓力。此外,也有人擔心會有人對出警惡意差評。
一些人稱讚這一平台大膽借鑑共享經濟模式,充分激發競爭和資源,是現有警務模式的提升;也有人提出,警察是強調紀律和規範的隊伍,從事的工作與民眾的安全直接相關,缺少系統管理、強調個人喜好的方式難以適應現實需求。
相關專家觀看了“滴滴警務”的功能演示後表示,“滴滴警務”首開跨域、跨界的開放形態,實施加盟發展、授權管理,警界各地、政府部門均可融入共享,創新發展。南京東南大學教授、交通學院副院長陳峻說,在當前信息化、智慧型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滴滴警務”平台設計了多種服務功能,通過網路進行資姜捉燥兵源整合與信息共享,對於綜合提升警務活動效能、便利公眾服務需求、發揮多部門協同聯動優勢等都具有很好的價值,是一次具有前瞻性和創新性的嘗試。
2017年7月18日,坑微達“滴滴警務”上線發布後,新華社、《人民日報》、《法制日報》、《人民公安報》以及江蘇省內主流媒嫌腿紋體、微博等都進行了專門報導,對其運用“網際網路+”思維改革創新公安工作的思路給予了肯定。
任務發布
“滴滴警務”平台首創業務需求與警力個人意願精準銜接,非緊急警務活動通過任務發布招募參與人員,滿足了警務工作人員社會化交往、分享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個人職業發展與隊伍建設深度融合,進一步最佳化警營生態。
相關爭議
“滴滴警務”平台自2017年7月18日亮相後,就引發社會的關注和爭議。不少市民、一線民警和專業人士對主動創新意識表示認可,贊同在行政執法中引入市場化的一些做法,但也存在不少疑慮。
有市民表示此舉增強了報警的便利性及準確性,並發揮多部門協同聯動優勢;但也有部分市民擔心,“滴滴報警”會使接警量變大,造成基層警力不足,加大基層民警的工作壓力。此外,也有人擔心會有人對出警惡意差評。
平台評價
一些人稱讚這一平台大膽借鑑共享經濟模式,充分激發競爭和資源,是現有警務模式的提升;也有人提出,警察是強調紀律和規範的隊伍,從事的工作與民眾的安全直接相關,缺少系統管理、強調個人喜好的方式難以適應現實需求。
相關專家觀看了“滴滴警務”的功能演示後表示,“滴滴警務”首開跨域、跨界的開放形態,實施加盟發展、授權管理,警界各地、政府部門均可融入共享,創新發展。南京東南大學教授、交通學院副院長陳峻說,在當前信息化、智慧型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滴滴警務”平台設計了多種服務功能,通過網路進行資源整合與信息共享,對於綜合提升警務活動效能、便利公眾服務需求、發揮多部門協同聯動優勢等都具有很好的價值,是一次具有前瞻性和創新性的嘗試。
平台影響
2017年7月18日,“滴滴警務”上線發布後,新華社、《人民日報》、《法制日報》、《人民公安報》以及江蘇省內主流媒體、微博等都進行了專門報導,對其運用“網際網路+”思維改革創新公安工作的思路給予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