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閔高架路

滬閔高架路

滬閔高架路(Humin Elevated Road),是中國上海市境內的城市快速道路,連線徐匯區閔行區

滬閔高架路一期工程於1996年10月11日開工建設,於1997年9月11日竣工通車;二期工程於2001年12月19日開工建設,於2003年12月28日竣工通車。

滬閔高架路一期工程為南北走向,北起漕溪路立交,南至滬閔路柳州南路路口,全長2.52千米,道路為雙向6車道;二期工程為東北至西南走向,東北起滬閔路柳州南路路口,西南至莘莊立交,全長5.4千米,道路為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為80千米每小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滬閔高架路
  • 外文名:Humin Elevated Road
  • 起點:漕溪路立交
  • 終點:莘莊立交
  • 長度:7.9 km
  • 等級:城市快速路
  • 限速:80km/h
  • 編號:無
  • 區域:中國上海市徐匯區、閔行區
  • 管理:上海市交通運輸局
歷史沿革,線路設計,線路走向,線路互通,線路參數,建設成果,技術難題,重點工程,價值意義,

歷史沿革

1996年10月11日,滬閔高架路一期工程開工建設。
滬閔高架路
漕溪路立交橋
1997年9月11日,滬閔高架路一期工程竣工通車。
2001年12月19日,滬閔高架路二期工程開工建設。
2003年10月19日,滬閔高架路二期工程高架主體工程貫通;12月28日,滬閔高架路二期工程竣工通車。
2015年2月12日,中環路滬閔高架路立交西向南匝道竣工通車。
2019年9月28日,上海首個“拉鏈式潮汐車道”——滬閔高架路“拉鏈式潮汐車道”投入使用。
滬閔高架路
滬閔高架路拉鏈式潮汐車道
2022年5月,滬閔高架路實施鋼箱梁瀝青路面恢復整治施工。

線路設計

線路走向

滬閔高架路途經徐匯區、閔行區,一期工程呈南北走向,北起漕溪路立交,南至滬閔路柳州南路路口;二期工程呈東北至西南走向,東北起滬閔路柳州南路路口,西南至莘莊立交。
滬閔高架路
滬閔高架路工程位置示意圖

線路互通

匝道名稱
匝道性質
互通道路
所在區域
莘莊立交
上匝道
閔行區
蓮花路上匝道
上匝道
蓮花路、蓮花南路
閔行區
虹梅路立交
下匝道
閔行區
虹梅路上匝道
上匝道
虹梅路
徐匯區
桂林路、上海南站下匝道
下匝道
徐匯區
柳州路、上海南站上匝道
上匝道
柳州路、上海南站
徐匯區
漕寶路上匝道(注)
上匝道
徐匯區
漕溪路立交
下匝道
徐匯區
漕溪路立交
上匝道
上海內環線(南浦大橋方向)
徐匯區
徐家匯
下匝道
徐匯區
註:漕寶路上匝道僅可通往漕溪路立交下匝道。
(參考資料:)
匝道名稱
匝道性質
互通道路
所在區域
徐家匯
上匝道
蒲匯塘路
徐匯區
漕溪路立交
下匝道
上海內環線(延安西路立交方向)
徐匯區
漕溪路立交
上匝道
上海內環線
徐匯區
田林東路下匝道(注)
下匝道
田林東路
徐匯區
柳州路下匝道
下匝道
柳州路
徐匯區
上海南站下匝道
上匝道
上海南站
徐匯區
上海南站上匝道
上匝道
上海南站
徐匯區
桂林路上匝道
上匝道
桂林路、老滬閔路
徐匯區
虹梅路下匝道
下匝道
虹梅路
徐匯區
虹梅路立交
下匝道
上海中環線(虹橋樞紐方向)
徐匯區
虹梅路立交
上匝道
虹梅南路
徐匯區
虹梅路立交
上匝道
上海中環線(上中路隧道方向)
閔行區
蓮花路下匝道
下匝道
蓮花路、蓮花南路
閔行區
莘莊立交
下匝道
滬閔路、上海外環高速公路
上海—金山高速公路、上海—昆明高速公路
閔行區
註:僅漕溪路立交上匝道可通往田林東路下匝道。
(參考資料:)

線路參數

滬閔高架路全長7.9千米,設計時速為80千米每小時,車道設定為雙向六車道。
滬閔高架路一期工程長2.52千米,高架道路結構總寬25.5米,縱斷面設計標高一般為13.5米至14.7米,縱坡為3.5‰至5‰,龍華港處高架橋最高為19.30米,縱坡為16‰,高架與漕溪路立交橋銜接處高12.14米。匝道結構總寬為8.5米,縱坡為60‰。
滬閔高架路二期工程長5.4千米,高架道路結構總寬25.5米,縱斷面設計標高一般在13.5米至14.5米,縱坡為0.4%至4%,淀浦河處高架橋最高約11.2米,虹梅路立交橋處高架橋面最高點設計標高約29.1米。匝道結構總寬為8.5米,縱坡為6%。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滬閔高架路一期工程在建設過程中,遇到了以下難題:
  1. 滬閔高架路一期工程正下方有運營中的上海捷運1號線,線路侵入道路紅線十餘米,龍華港地面東側橋樁基礎距捷運結構邊線僅50厘米。該線路是上海市捷運早期建成的試驗段,對沉降及變形的要求很高;
  2. 柳州南路至漕寶路路段道路中心線附近有一不規則走向的污水管,位於高架承台下方且不能搬遷,對其沉降要求也較高。
滬閔高架路二期工程在建設過程中,遇到了以下難題:
  1. 由於歷史原因,虹梅路立交橋的建設還沒有滬閔高架路的規劃,導致建設場地狹小,又有上海捷運1號線及高壓走廊限制,條件緊張嚴苛;
  2. 作為上海市21世紀的一項形象工程,上海南站交通樞紐與滬閔高架路的銜接,需同時解決總體景觀、廣場規則、環境條件、交通功能及高架路設計標準等多方面之間的矛盾。
滬閔高架路一期工程採用了沉降少、施工振動小的鑽孔灌注樁的基礎結構形式,採取了適當增加樁長、部分採用鋼套桶和加強清孔等措施,並在每個橋墩上設定了沉降觀測點,使全線高架沉降均在10毫米以內,達到了設計與其要求。
和滬閔高架路一期工程相比,滬閔高架路二期工程主要在以下方面有所變化:
  1. 採用主梁底面為弧形面的連續箱梁結構形式,下部結構的立柱採用裡面為樹叉形的建築外形形式,以滿足人們在渴望交通基礎設施便民的基礎上對城市美觀和精神文明的追求;
  2. 採用架橋機施工的方法,並在架梁階段採取無便道施工;
  3. 採用上行式架橋機橋下餵梁方式和全斷面節段預製拼裝施工工藝,施工速度快、對現場影響小、且混凝土澆築質量不受季節影響。此外,採用先簡支後連續結構體系轉換形式;
  4. 在主梁的節段設計中,採用環氧粘結料、橡膠圈和真空灌漿防水工藝,橋面採用自粘橋面防水專用卷材。同時採用30%的體外預應力束,以承擔二期恆載和活載。

重點工程

漕溪路立交橋設計荷載為汽車-20級,掛車-100;上部結構採用4跨一聯的30米連續鋼砼疊合梁和20米空心板梁,橋面寬18米。橋墩為雙立柱型式,立柱間距9米,採用鑽孔灌注樁基礎。
滬閔高架路在上海南站區域,共設定4條進出廣場主樓的2層匝道,滿足景觀及高架設計要求,於廣場兩側做定向布置,高架上跨各左轉匝道。
滬閔高架路騎跨虹梅路立交,並由合理可行的匝道布置,完成高架與立交交通銜接的方案。
滬閔高架路
中環路未建成時的虹梅路立交橋
滬閔高架路在莘莊立交橋處由高架直接落地,與主要交通流向——滬杭高速公路銜接,通過立交現有各條分隔帶漸變延長至高架和匝道坡腳,合理分隔,分方向引導車流順暢進出,並在高架、匝道、地面道路分方向進行提前預告,消除了結點的衝突,也減少了交織,解決了該結點的交通組織問題。

價值意義

滬閔高架路既是中心城區同向閔行、金山、松江、奉賢、莘莊等衛星城鎮的主要交通走廊,又是滬杭高速公路、320國道的入城道路,在上海市西南地區交通路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交通地位。(上海建設科技 評)
滬閔高架路不僅“挽”起了內環線、莘奉金公路,並可通往莘莊、松江、金山等地,對緩解上海西南地區的交通壓力,進一步完善上海城市交通網路有著重要意義。(新浪網 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