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9月,上海浸會大學校董事會議決設一土地委員會和建築委員會,以籌措土地和建築校舍事宜。同年11~12月,董事會選定併購置了離上海外白渡橋約六英里之黃浦灘邊基地165.5畝(27.3英畝)為浸會大學和神學院校址。由於所購灘地低洼,土質鬆軟,為防江潮浸沒,隨後開始了把部分灘地墊高六英尺以備建樓的工程。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8月,校董事會決議先築思晏堂(Yates Hall)等校舍。堂名思晏,以紀念美國浸會來華傳道的開拓者晏馬太博士(Dr.MatthewT.Yates)。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春,開始校園建築施工,打好思晏堂的地基用了8個月時間。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月21日,由美國南浸信會主席和美國南北浸會第一屆聯席主席E.W.史蒂芬斯(E.W.Stephens)主持思晏堂(Yates Hall)奠基禮。晏馬太之女西門夫人另捐款6000元供堂內裝修之用。思晏堂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末,落成,清光緒三十五年(1909年)2月10日,大學部開學。
清光緒三十五年(1909年),滬江大學附屬中學與大學一同開辦。民國四年(1915年),一所四年制的中學建立起來,大學決定為它建造獨立的校舍。民國九年(1920年)和民國十一年(1922年),在校園的南面先後建起了中學下院(思孟堂MelroseHall)和中學上院(思雷堂RichmondHall),建築經費共12萬元(合8.1萬美元),分別由美國友人和美國南浸禮差會捐助。民國十三年(1924年),在中學上院的西南面建了中學膳堂(Academy Dining Hall)。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0月,在中學下院的東南面建成獨立的中學禮堂(Academy Assembly Hall)。
民國十二年(1923年),造起了滬江大學第一幢女生宿舍,即懷德堂(Treat Hall)。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又專門建造了女生體育館,又稱艾德蒙堂(Edmands Hall)。建築費4.82萬元(合1.1萬美元),為加利福尼亞州格蘭特·艾德蒙夫人(Mrs.Grant.Edmands)及其女捐助。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0月8日,校董會批准新造一幢女生宿舍的方案。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建第二女生宿舍馥賚堂(Franklin-RayHall)。堂名馥賚,以紀念兩位前浸會幹事詹姆斯·H·弗蘭克林(JamesH.Franklin)博士和T·B·賚(Dr.T.B.Ray)博士。1949年3月26日,舉行了馥賚堂落成典禮。馥賚堂全部造價折合美金16.95萬元,由美國南北浸禮會捐撥。
湛恩紀念圖書館於民國十七年(1928年)2月25日破土動工,至9月建成,並於11月舉行了落成典禮。建築費4.44萬元(合1.62萬美元)。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0月8日,滬江大學校董會批准圖書館擴建方案,並將擴建後的圖書館命名為“湛恩紀念圖書館”。擴建工程於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動工。1949年3月26日,滬江大學春運會上,同時舉行湛恩紀念圖書館和馥賚堂(女生宿舍)落成典禮。慶典上宣布新圖書館全部造價折合美金5.48萬元,全由校友及師生在國內募捐而來。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籌建思魏堂以紀念
魏馥蘭博士。思魏堂與大學禮堂的連體建築於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月建成。
主要建築
綜述
滬江大學現存有30餘幢歷史建築,是上海保存最完好的校園歷史建築群。這些建築多為清水紅磚砌築、兩坡紅瓦屋面,風格統一,以後期羅馬風風格和哥德式建築風格為主。
思晏堂
思晏堂為滬江大學第一座綜合性大建築,也是滬江大學教學、行政中樞,內設圖書館、郵務處、庶務處、教務處、正副校長室及可容300人的禮堂,余為課室(18間)。以後思晏堂二樓東面的禮堂改建亦為課室。解放後,思晏堂改作教學樓。1956年9月24日,損毀於龍捲風。1957年5月15日,重建完成,建築上部已非原貌。思晏堂現為現代化教學中心。
中學上院和中學下院
中學下院(思孟堂MelroseHall)和中學上院(思雷堂Richmond Hall),當時兩幢樓內所含房間為:禮堂一所(座位320個)、圖書館一所、試驗室兩所、大教室一間、教室十一間、應接室一間、辦事室二間、青年會俱樂部一間、童子軍和學生自治會辦事室各一間、教員休息室一間、教員臥室二間、學生臥室六十三間。中學上院的西南面為中學膳堂(Academy Dining Hall)。中學下院的東南面為獨立的中學禮堂(Academy Assembly Hall),起初上層為禮堂,下層為辦公室及理科實驗室,後中學禮堂改作大學音樂堂。中學上院、中學下院現分別為第一、第二辦公樓,中學禮堂現為學校辦公樓,中學膳堂已無存。
女生三堂
女生三堂,為女生宿舍懷德堂、馥賚堂、女生體育館艾得蒙堂。懷德堂(Treat Hall)為女生生活和學習的專門場所,樓分五層,第一層為會客廳、膳堂、家政學習室、閱報室、女教職員辦公室。二層為女生和女教職員寢室,每室二人。當樓梯之沖為女舍監室,其旁有淋沐室及女教職員會客廳。三層皆為女生寢室。四層大部為健身房,內設籃球、壘球諸器。其側有淋沐室,以應學生運動後沐浴。五層為箱篋室及工勤人員臥室。滬江大學是中國大學中第一個正式實行男女同校的大學。女生宿舍的建成,為大學擴大招收女生提供了條件。
女生體育館,又稱艾德蒙堂(Edmands Hall),底層為女生膳堂、音樂室,二樓為女生健身房。該館後又稱健身房。
懷德堂、馥賚堂現分別為第五宿舍、第二教師公寓,艾得蒙堂現為南體育館。
湛恩紀念圖書館
湛恩紀念圖書館,樓分二層,建築壯麗,工程堅實。下層右為閱報室、教員研究室、管理員辦公室,藏書室;上層為閱覽室,可容數百人。上下層遞送圖書則用升降電機,方便快捷。後在原館基礎上造對稱的東翼,並連以塔式門廳,面積增加了近一倍,裡面有一個可容1000名學生的閱覽室和二十多個供專門用途的小房間。後面還有一個防火的書庫,裡面有高級研究者的小間。同時湛恩紀念圖書館成為紀念
劉湛恩校長的正式場所。湛恩紀念圖書館現為儀表一館。
思魏堂
思魏堂位於大學禮堂北側,上層為禮拜堂,下設教會辦公室、教員休息室等。1949年2月,校董會常務委員會決定將大學禮堂也命名為“思魏堂”,以紀念魏馥蘭校長為滬江大學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建築特點
滬江大學作為美國南北浸禮會創辦的教會大學,其設計思想受歐美廣泛流行的建築復古思潮的影響,熱衷於建築遺產和歷史樣式中尋求思想上的共鳴,因而以詩情畫意的哥特風格為主的浪漫主義建築大量出現在學校建築中,而在美國盛極一時的折衷主義建築更是任意選擇與模仿歷史上的各種風格,追求純形式美,這都對滬江大學的校園建築設計產生過影響。
大禮堂、思晏堂、馥賚堂、思福堂等建築,陡峭的屋頂,收分的外牆扶壁,屋頂上的老虎窗,上牆的門廊入口,外牆的十字花窗,以及多層凸窗、尖券洞、小尖塔、細部花飾浮雕、小禮拜堂內的錐式屋架等均表現出哥德式風格的浪漫。巨大的兩圓心尖券窗洞內用細小柱子分成細而高的長窗,從而強調向上的動感,這是哥德式建築風格的典型特徵。厚重的牆體及洞口牆體截面呈八字形向內收斂,並排上層層線腳以減輕暴露出的牆垣的笨重感,半圓弧形的拱券、立面上浮雕式的半圓連續小券形成的裝飾腰線,思魏堂的小禮拜堂室內柱頭上張開雙翅的老鹰鵰像等等都是羅馬風時期建築的典型特徵。
思裴堂、思伊堂、思孟堂、思雷堂及音樂堂除上述哥德式特徵外,外立面或室內廊道中採用了哥特晚期的四圓心券,尤其是音樂堂採用了裝飾性很強的三葉拱和弓形尖拱以及相應的浮雕裝飾。
湛恩紀念圖書館即帶有明顯的晚期垂直式哥特建築特徵,兩建築擴建前後時間相差20年,風格卻渾然一體,較好地延續了校園文脈。
滬江大學教師住宅別墅也是這所教會大學建築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均採用坡屋頂,設老虎窗,外牆用紅磚或青、紅兩色磚混砌,採用預製混凝土花飾門窗套,窗多用花飾磚拱,室內多設有磚砌壁爐,單體別墅雖各有不同,但整體體現出當時美國獨立式小別墅的風格特徵。
滬江大學校園建築所表現出的特殊建築風格,是流行於歐美的折衷主義設計思想對中國教會大學這一特定校園空間形態產生影響的結果。
文物價值
滬江大學現存建築呈現出多種不同建築風格,某些建築還將多種建築風格特徵糅合在一起,構圖嚴整,細節精細,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保護措施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滬江大學近代建築位於上海市
楊浦區軍工路516號(今上海理工大學)。
交通信息
自駕:自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滬江大學近代建築,路程約5.8千米,用時約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