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國權

滕國權

滕國權校長1988年創建星火技術,從兩間平房起步,勵精圖治,緊跟人才市場,短短十幾年,星火技校的規模、檔次、教學質量和綜合培訓實力均走在了全國的先進行例,在省內更是獨領風騷,一騎絕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滕國權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星火技術創始人
  • 代表作品:星火技術
個人職稱,經歷,

個人職稱

民建中央教育委員會職教小組成員
淄博市政協委員兼教科文衛委員
山東省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
山東省希望工程特殊貢獻者
山東省青年創業導師
山東省扶殘助殘先進個人
中國民主建國會全省抗震救災優秀會員
民建全省優秀會員
山東省創業促進會理事
淄博市十大傑出青年
淄博市巾幗創業導師
淄博市創業指導專家
淄博市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副會長
淄博市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
淄博市社會組織工作先進個人
淄博市工商聯教育培訓服務委員會主任
淄博市“民企幫村”先進個人
淄博市工商聯優秀會員
2010年度魯中教育風雲人物
山東省創業促進會理事

經歷

儘管現實沒有如果,但“如果”非讓滕國權回歸至1988年的那個秋日,再選擇一次人生道路的話,站在2011年的時間刻度上,他說,他毅然選擇教育、職業教育,而且是民辦職業教育。
這是他的理想,也是一種信念。在淄博這片土地上,歲末年初的回望中,屈指數來,滕國權和他旗下的山東星火職業培訓學院(簡稱:山東星火,下同)一走就是23年。
對於這個世界的大多數而言,時間的流逝總會讓記憶變得模糊,每一段歲月的足跡也終將成為過去。然而,對於滕國權他們來說,在“讓無業者有業,讓有業者樂業”的理想風帆下,那曾經為之奮鬥、並立誓終生為之奮鬥的事業征途,注定在某一區域和某一行業留下那些或喜或泣、或溫情或感傷的瞬間、記憶……
悖論:用工荒與就業難
這是一個位處淄博中心城區的人力資源市場。
每年春節過後都是它最為繁忙的時刻。這是多年來周圍民眾形成的特殊記憶,2011年的初春當然亦是如此。
忙碌帶有一定的持續性,至少王明峰這樣認為。自節後第一個工作日開始,他就沒有停止過在該市場搜尋的腳步。
作為眾多來淄打工群體中的一個,王明峰的這種搜尋關乎著他整年的收成。
不過,這樣的搜尋不僅僅在類似王明峰這樣的求職者那裡出現,伴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節後陸續迎來開工時刻,“求賢若渴”的情形再次發生。畢竟,在“用工荒”揮之不去的今日,“招來工人,就等於占領市場先機。”身為桓台一家製造企業人力資源專員的曹敏的話語很具代表性。
然而,自2月9日至16日,長達一周的時間內,儘管求職者和招聘者雙方表達了最大“職位熱情”,但沒有“交集”的結果依舊不能讓雙方為之滿意。
“工資太低。”王明峰這樣抱怨。
“高工資的技術工,他們(指的是打工者)不會。”曹敏針鋒相對的指出。
這是一個無可迴避的現實,橫亘在每一個求職者與招聘者的心中。
於是,當上述“現實”不斷深化,為了各自的生計,求職者與招聘者還得繼續展開車輪戰似的奔跑和忙碌,“疲憊、辛苦、煩躁。”這是雙方共同的心聲。
事實上,上述情況並非只在前述人力資源市場出現,“每年的“春風行動”中都會遭遇類似的用工尷尬,且程度不斷加深。”淄博勞動就業部門的一名工作人員透露。
上述觀點同樣在2月11日舉行的“淄博市2011年春風行動啟動儀式暨春季用工洽談會”上得到體現。
是日,本報記者在張店區大富豪家具城門前廣場的招聘會現場發現,儘管參加現場招聘會的1560餘家用人單位提供就業崗位3.8萬個,並且服務員、操作工、業務員等熱點崗位繼續保持需求強勢;雖然洽談會中,進場求職人員達到4.7萬人次,並且,在這些前來找工作的人群中,本科和大中專應屆畢業生占了很大的比例,但現實的情況還是讓參加此次招聘會的媒體發出了“這廂‘用工荒’,那邊‘就業難’”的感嘆。
感嘆的不止是媒體,還有人群中,身為山東星火職業培訓學院院長的滕國權,“這就像一條大河的兩岸,求職者在此岸,招聘者在彼岸。”對此,他這樣形容。
搭建一個橋樑
恰當的比喻道出了用工荒與就業難同時存在的命題。這讓在民辦職業教育征途中行走的滕國權為之煩惱,畢竟,“讓無業者有業,讓有業者樂業”是他的理想。“很多時候,我一遍遍地告訴求職者和招聘者,山東星火就一個這座大河上的橋樑……”2月17日,滕這樣告訴本報。
儘管有時,這樣的話語並不會在急功近利的群體上掀起太大波瀾,但23年的民辦職業教育中,他們還是讓很多求職者和用人單位得到了溝通。前者的隊伍中,來自濟寧市鄒縣24歲的農民宋新慶和其父宋瑞祥就是其中的兩個。
準確的說,兒子宋新慶是2002年5月來淄打工的。像許許多多的打工者一樣,隨著日復一日單憑力氣的勞作抹去初出打工的興奮,一種“渴望獲得更高待遇”的情緒也漸漸在他心底滋長。“好待遇,需要好技術。”這是父親宋瑞祥的觀點。
上述觀點也在兒子宋新慶心中紮根,“要在競爭激烈的現在社會中有立足之地,必須有自己的特長或者有一門技術才行。”當時,他這樣想。本著這樣的想法,2010年3月中旬報名學習電工專業和電氣自動化專業。
一個多月過去了,在山東星火學習的兒子漸漸讓父親宋瑞祥驚訝地發現:兒子宋新慶不僅是專業知識長進很大,生活習慣也有了很大改變,變得懂事和更勤快了。對社會也有了比較正確的認識,去掉了浮躁和偏見。而這樣的變化在其苦口婆心20多年的培養教育中,還是首次出現。
對於父親的驚訝,宋新慶最初只是微笑。問多了,方才表示,在山東星火學習技術是一個主要內容,學會做人做事也非常關鍵。
他說,上述關鍵在學院“自信則立,自強則達”的校訓中得到反映,即學員首先要確立自信,知道自己的能力,明白自己在社會的位置,通過自身的技能建立自信心。在此基礎上,走上社會多奉獻,找到自己在社會的位置,通過勤奮勞動得到認可,達到自強。然後再慢慢積累經驗,去開創自己的天地,這么多年有許多的學員有了自己的事業。當年學習計算機組裝與調試的畢業學員孫中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杜拜開起了網咖,都把生意做到了國外。
兒子的一番話感染了父親,當現實的例子擺在他面前,父親宋瑞祥在算了“剛進工廠時自己是每天40元的工資,隨著業務熟練現在已經漲到了65元。人家那些有電工證的每天85元,和自己乾一樣的活,而每天工資要高20元,每個月就多拿約600多元,看來要想提高收入,還是要學習技術”一筆賬後,他決定踏入了山東星火的校門,從此,在山東星火職業培訓學院電工專業教室里,坐著兩位相貌相似的父子倆。
兩個月求學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學滿畢業後,父子相繼被求賢若渴的企業招回。如今,不但兒子宋新慶成為該企業數控工具機操作和電氣自動化工種的骨幹力量,實現了月收入近3000元的心愿,而且宋瑞祥也成為“宋工”,作為待遇是工資達到3400多元,並繳納五險。
撐起“三業”的天空
事實上,在山東星火紮根淄博23年來,宋氏父子不過是該校經過職業培訓就業再就業以及創業群體(簡稱:“三業”)中的兩個。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作為“就業再就業及創業培訓基地”的山東星火通過面向農村為主,緊貼市場需求,開展“定向訂單式”培訓等措施,為農村、企業、社會培養了各類專業實用型技術人才1200餘人。設計的專業有:焊工、工業電工、廚師、中式麵點、西式糕點、計算機套用、美容美髮、商場禮儀、市場行銷、種植、養殖等,部分專業結業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資格證書》,結業學員就業率達95%以上。
上述行動有效地促進農村進城務工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和新成長勞動力的就業、再就業和創業工作”的同時也獲得社會的認同。“這與我們了解企業招聘信息,開展訂單式崗前培訓分不開。”滕國權說。
所謂的“訂單培訓”就是依據“企業招工—訂單培訓—上崗就業”的環節,為企業所招聘的新員工進行崗前培訓,使其順利上崗,自然就業。
上述成果自然引發企業的認同,滕國權說,目前他們通過建立校企合作和融合互動的專業開發機制,開展了多元化培訓,僅2010年一年,學院就先後為山東新華醫療器械、山東東大化工、山東博匯集團等200多家企業開展訂單培訓,培訓人數達1487人。通過上述或為崗前或為在崗技能提升的培訓,不僅提高了企業職工的素質,也解決了企業用工難題。
當然這樣的認可與滕國權們的奮鬥無法分離,本報從山東星火獲悉,目前學院專門設定的就業安置辦公室安排專人負責轉移就業工作,在培訓過程中,不斷了解學員培訓情況和就業意向,並詳細登記有關事宜。從學院用工信息庫中,選出工資高、待遇優的用工單位,上門洽談,根據學員的基本情況和意向,學院與用工單位進行對接,為結業學員進行就業安置,月工資保證在800—2000元/月。而這樣的行動自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求職者。
此外,在開展職業培訓、培訓跟蹤服務的同時,滕國權旗下的山東星火以創業帶動就業也取得了社會的認同。這期間,湖田鎮官莊學員張彩萍通過學習養殖技術,回去後辦起了養鴨場,自身生意紅火的同時,也實現了自主創業,並招收10多個待業人員在養殖場就業,對此,淄博媒體曾進行專門報導。
陽光工程與特做培訓的那些事
在常規培訓獲得認同的同時,目前山東星火還先後開展的“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青年農民創業培訓、企事業單位特種作業人員安全培訓、企業在崗人員職業資格鑑定培訓、企業在崗人員技能提升培訓、城鎮退役士兵技能培訓、殘疾人技能培訓、困難職工技能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培訓、軍地兩用人才培訓”等技能培訓以及公益活動也在更大範圍內引發注意。
而這中間,更加值得一提的是陽光培訓和特種作業人員安全培訓。
數據顯示,僅2010年,山東星火就承擔了陽光工程500多人的培訓任務。根據陽光工程培訓要求,滕國權他們先後開辦了新型農業機械使用與維修、林果重點推廣項目(有機核桃栽培)、都市農業特色種植(有機蔬菜種植)和農產品加工四項涉農專業的培訓班,合計辦班11期,500多名農民在培訓中學到了一技之長,經考核驗收全部結業。
本報採訪獲知,由於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強,農民參加培訓的熱情也高漲起來。其中,在山東星火設在中埠鎮種植養殖實訓基地開辦的有機核桃栽培技術學習班上,100多人參加了培訓。這期間,因名額和年齡限制,10多名未領到“培訓券”的村民在開班的第一堂課找到了辦班負責人,要求旁聽,其中包括一名要求旁聽的62歲的老人,那天,老人說,他的旁聽不是為了領取什麼紀念品,而是為學點本事,為黑鐵山生態項目恢復區的下一步建設出把力。
對於上述工程,來自官方的評價是:山東星火圍繞農業經濟發展人才需求和國家在農業領域實施的重大工程項目,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培訓,提高農民就近就地就業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
陽光工程獲得認同,特做培訓也讓山東星火亮點頻出。實際上,據悉,山東星火自2004年就被設為山東省特種作業培訓基地,7年來,他們與160個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係,根據特種作業的不同企業不同工種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大綱和施教方案,針對非煤礦山等企業特作人員文化水平較低,輕理論重實踐的特點,製作通俗易懂、形象逼真的課件開展電化教學和模擬培訓。“我們嚴格保證培訓時間,嚴格按要求對復訓人員培訓24課時,新取證人員培訓100課時。”山東星火教師翟慎強表示,而為了方便企業,他們甚至採取了在校培訓與在企業開班相結合的方法,對有些企業的復訓人員培訓開設了夜校形式,這樣一來,既不影響生產,又保證了培訓時間。
“目前我們為160個企業輸送數千名持有‘特種作業操作證’的合格特種作業人員,這些持證上崗到生產一線的人員,使得校企掛鈎合作的160個企業無一發生安全責任事故。”對此,滕國權充滿自豪。
未來:教育資源合理配置
正所謂“一份耕耘,一分收穫”,滕國權他們在民辦職業教育的東突西進讓山東星火在魯中乃至山東聲名鵲起。日前,該院由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了“全國職工教育培訓示範點”的稱號。
光環下,是他們的付出,“近年來,針對下崗失業人員和困難職工開展了一系列地崗前培訓和轉崗技能培訓,使20000多名下崗失業人員和困難職工掌握了一門實用技能,重新走上就業和創業之路。”而這對於堅守23年的山東星火以及其腳下的淄博這片土地來說,本身就值得書寫。
不過,對於滕國權來說,這些已經屬於過去,“未來,我們還要不斷向前。”採訪中,他這樣強調。對於“向前”的理由,滕引用著名經濟專家易憲容“如今,中國經濟不斷釋放積極信號,而勞資、就業問題的妥善解決是這一信號的保證”的話語來闡釋。
值得慶幸的是,對於淄博而言,從加大對職業培訓機構的扶持到增強對失業人員的職業培訓力度,從就業“組合拳”到“春風行動”的漸次遞進,這一系列舉措都使其就業壓力趨於緩解。
這期間,不可否認的是,職業培訓,特別是民辦職業培訓功不可沒。據勞動部門註冊統計,全市現有公辦職業院校10所,在校生23000人。民辦職業院校33所,年培訓50000人次。
數據的對比更加凸顯職業培訓在經濟發展中作用。“這些培訓都為淄博下一步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動力。”滕國權表示。
樂觀存在的同時,不容忽視的是,急需的、緊缺的技能型人才仍面臨較大缺口,“在此背景下,我們應該呼籲社會各界繼續彰顯職業培訓的重要作用,增加職業培訓的聲譽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實際社會地位,更新全社會的人才觀和擇業觀,從解決就業難這一社會問題的實際出發,開拓職業教育的市場。”滕國權說。
根據他的說法,民辦職業培訓機構作為國民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擔負著為社會分憂解難,培育套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責任。經過多年的實踐,和國內許多的民辦職業培訓機構一樣,雖然,在淄博加大了職業教育的投入和規劃的前提下,山東星火等已具規模,但由於歷史、經濟和環境等諸多原因,淄博職業教育與市場、產業發展之間良性互動的有效機制尚未真正形成,就業市場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並沒有轉化為有效的職業教育需求。
究其原因除了政策落實、教育觀念制約以及部分學校辦學特色不明顯,沒有可持續發展的長遠規劃和實力外,滕國權說,目前淄博相關部門委託民辦職業培訓機構承擔的培訓任務,一般都是通過區縣行政主管部門逐級分配培訓名額,再由各區縣分到所在地的培訓院校。這種按區域分配培訓指標的方式,因培訓機構的布局、教學環境、培訓質量等諸多因素影響,不僅往往達不到培訓的初衷,而且不利於教育培訓資源的最佳化配置。
“未來,我希望除了非學歷民辦職業培訓也應該得到必要的政策支持外,我更希望民辦職業教育資源得到合理配置。”站在2011年的時間刻度上,身為淄博政協委員的手握《關於扶持養老護理員培訓,提高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的建議》、《關於重視公共營養師培訓,提高市民健康水平的提案》、《關於重視民辦職業培訓機構發展,促進就業的提案》和《關於建立模擬創業實訓基地,促進高校畢業生創業的提案》四份材料的滕國權這樣表示。
而上述四份材料即將在2011年的淄博“兩會”上以提案方式出現。
歲月交替的心情總會糾纏著些許的複雜。但滕國權和他率領下的山東星火實現的民辦職業教育的“燎原之勢”卻讓這種複雜中擁有更多的欣喜,而這種欣喜本身就是他們接下來背負理想,再次前行的動力。畢竟,滕國權說,通過他們的努力,前述諸如王明峰和曹敏,這樣的求職者和招聘者越來越多地把目光轉向給他們……
滕國權校長具有極強的社會責任感,時刻牢記科教興國的硬道理,在職業技能教育領域殫精竭慮,孜孜求索,憑藉他過人的膽識,超前的意識和高度務實的工作作風,創造性地提出了“實際實用、科學、高效”的職教思想,在短期技能培訓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方面填補了許多空白並取得了巨大成功,其職教理論、辦學模式不但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致擁護和官方的高度肯定,理是被省內外的同類學校紛紛借鑑和效仿。
滕國權校長是以優異成績從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結業的,他酷愛學習,志向高遠,不斷給自己充電、加壓,醉心於職業技能教育的崇高事業。他對培訓質量和教師的要求極為嚴格,所聘教師均為各行各業的專家和業務精英,個個皆是德才兼備,職教高手。滕校長為人謙和,古道熱腸,他熱心公益事業,關愛弱勢群體,幫殘扶困,助學濟貧,其善行義舉,數不勝數。受其影響,在星火技校內,教師、學員崇尚學習,追求進步,互助互愛,蔚然成風。
滕國權校長是市、區十大傑出青年、淄博市優秀校長,這對他是莫大地榮譽和激勵,也是他職教事業又一個嶄新的起點,對此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為廣大老學員、為八方的朋友做的更多、更好 <iframe></iframe>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