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育麥1號

滑育麥1號

滑育麥1號是由河南滑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以周麥16為母本、矮抗58為父本選育而成的小麥品種。

滑育麥1號幼苗半匍匐,葉色濃綠,冬季抗寒性一般,穗長方形,長芒,籽粒角質;穗粒數29.3—35.6粒,千粒質量49.1—52.3克;中感條鏽病、葉鏽病、白粉病、紋枯病,蛋白質含量13.28%,容重782克/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滑育麥1號
  • 親本來源:周麥16/矮抗58
  • 審定編號:豫審麥2017012
  • 作物名稱:小麥
  • 選育單位:河南滑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2005年4月份用周麥16作母本、矮抗58作父本組配雜交組合,秋季按組合播種F1,2006年6月在其F1選擇抗性好,穗多穗大籽粒飽滿的組合收穗行,混合脫粒,秋季播種。2007年F2中選出120個單株,進行單株脫粒考種,系統編號,秋播90個F3株行。2008年20個F3代選中30個株行,行內再選單株,單株脫粒考種。2009年32個F4代選出10個株行,行內再選單株,單株脫粒考種,系統編號,秋播20株行。
2010年30個F5代穗行中選出1個優秀株系,定名為滑育麥1號,進行多點品比試驗,產量表現突出,比對照周麥18增產6.7%。2013—2014年度、2014—2015年度河南省冬水組區域試驗,2015—2016年度參加河南省冬水組生產試驗,2017年通過河南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豫審麥2017012”。

特徵特性

  • 農藝特徵:幼苗半匍匐,葉片寬長,葉色濃綠,冬季抗寒性一般;分櫱力弱,成穗率高,畝成穗適中,穗層較厚。春季返青早,起身快,苗腳利落,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株型偏緊湊,旗葉上沖,穗下節長,株行間通風透光性好,莖穗有蠟質;株高79.2—87.0厘米,抗倒伏能力一般;長方型穗,長芒、白殼、白粒,籽粒角質,大小均勻,飽滿度一般;根系活力強,後期葉功能好,耐高溫,成熟落黃好。產量構成三要素:畝成穗數37.1萬—44.2萬,穗粒數29.3—35.6粒,千粒重49.1—52.3克。
  • 抗性:2014年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鑑定:中感條鏽病,中抗葉鏽病,中抗白粉病,中感紋枯病、高感赤霉病。2015年經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鑑定:中感小麥條鏽病、中感小麥葉鏽病、中感小麥白粉病、中感小麥紋枯病、高感小麥赤霉病
  • 品質特性:2014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結果:蛋白質含量13.28%,容重782克/升,濕麵筋含量24.7%,降落數值373秒,沉澱指數52毫升,吸水量63.4毫升/100克,形成時間2.6分鐘,穩定時間1.8分鐘,弱化度209F.U,硬度65HI,白度71.8%,出粉率69.6%。2015年檢測結果,蛋白質含量12.55%,容重815克/升,濕麵筋含量25.1%,降落數值409秒,沉澱指數53毫升,吸水量63.7毫升/100克,形成時間2.5分鐘,穩定時間2.1分鐘,弱化度170F.U,硬度66%,白度74.6%,出粉率69.4%。

產量表現

2013—2014年度河南省冬水B組區域試驗,12點匯總,11點增產,1點減產,增產點率91.7%,平均畝產578.6千克,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5.39%,極顯著;2014—2015年度河南省冬水C組區域試驗,10點匯總,9點增產,1點減產,增產點率90%,平均畝產541.5千克,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4.62%,不顯著。
2015—2016年度參加河南省冬水B組生產試驗,15點匯總,15點增產,增產點率100%,平均畝產542.4千克,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5.5%。

適種區域

該品種適宜河南省(南部長江中下游麥區除外)早中茬地種植。

栽培技術

播期和播量:10月5—15日,最佳播期在10月10日左右。高肥力地塊畝播量8千克,中低肥力可適當增加播量,如延期播種,以每推遲3天增加0.5千克播量為宜,20—30厘米等行距種植。
田間管理:①施足底肥,一般畝施尿素20千克、磷酸二銨25千克、硫酸鉀15千克或三元素複合肥(15∶15∶15)50千克;返青至拔節期,每畝追施尿素7—10千克。②拔節前進行化學除草,並適當化控;③抽穗揚花期結合天氣情況及時噴施戊唑醇等殺菌劑防治赤霉病,灌漿期噴施磷酸二氫鉀,結合天氣情況及時防治小麥白粉病和小麥穗蚜。④適時收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