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文學百家之一。 他是被魯迅稱為最優秀的左翼青年作家之一,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魯迅的十六個抬棺人之一。 他是中央黨校語文教學的開拓者。 他走民眾文藝路線,受到毛主席的讚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滎經周文
- 別名:何開榮 何谷天
- 出生地:雅安滎經城關鎮
- 出生日期:1907年6月17日
- 逝世日期:1952年7月1日
- 字號:稻玉
人物簡介,人物評價,主要事跡,
人物簡介
他於1907年6月17日生於雅安滎經城關鎮,1952年7月1日卒於北京。原名何開榮,字稻玉,筆名何谷天、樹嘉、司馬疵、周文等,以周文行世。
人物評價
丁玲如此評價他:“周文同志既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旗幟的黨的事業中的一個堅定頑強的戰士,又是以魯迅先生為旗幟的左翼文化戰線上的一個埋頭實幹的作家。”
主要事跡
不甘迫害外出追尋真理
1907年6月17日,周文出生在四川滎經縣的一個秀才之家,居長,名何開榮。父親行醫,兼開一小藥店,但不幸在其六歲時喪父,又有二個年幼的弟弟,母親一人無法維持生活,十六歲就得謀生養家。他自小寫得一手好字,作文尤其出色。1925年因家境貧寒被迫輟學,到當川邊軍旅長的二表姐夫處做事,當文書。在舊軍隊的幾年中,他目睹軍閥割據、貪污腐敗、民不聊生的種種現狀,義憤填膺,逐漸養成了堅毅、剛強的性格。這段時期的生活積累,成為他日後創作的重要素材。嗣後,他考入雅安“士學館”,學習政治、經濟、三民主義等科目,接觸到“五四”運動傳播的新思想、新文化,讀到了魯迅、郭沫若等人的著作,對人生、對社會有了新的認識。1929年冬,他在家鄉組織“讀書會”,成立“文化促進會”,推進當地白話文的運動進程。後來紅軍經過滎經縣時,不少促進會的成員由於受到過進步思想的薰陶,紛紛參加了紅軍。不久他因編演文明戲《棠棣之花》,遭警察追捕,不得不背井離鄉,外出尋找真理。
職業革命家的生涯
周文經成都、南京、杭州等地,歷經艱辛,終於到安徽安慶找到了黨,找到了革命。1931年“九一八”後,周文被左翼作家葉以群介紹到安徽省教育廳工作,開始走上革命的道路,擔任左翼文化總盟安徽分會的組織部長。至此,周文的人生掀開了新的一頁。
1932年,國民黨當局在安徽大肆搜捕,安徽分盟遭破壞,周文逃到上海參加“左聯”。1933年丁玲、葉以群介紹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時的周文就像孩子找到了母親,感到自己終於是一個“人”了。他以巨大的熱情全身心投入工作,認真踏實、埋頭苦幹、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使他在左聯時期的工作有聲有色,成績斐然,成為左聯的領導幹部之一。先後擔任“左聯”組織幹事,組織部長,反帝大同盟黨團書記。
1936年4月,馮雪峰以黨中央特派員身份來到上海。經魯迅介紹,周文擔任馮雪峰的政治交通和秘書工作,即中央駐上海聯絡局的交通。從此,他經常扮成商人、學者等模樣往返於上海、西安,傳送檔案,護送同志,工作十分辛苦。由於他出色的工作,保障了馮雪峰與黨中央的聯繫一直安全暢通。
1937年9月,回到四川,在成都開展文藝界抗日統戰工作,與沙汀、朱光潛、李(吉力)人等成立成都文化界救亡協會,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成都分會常務理事、總務部主任。主持會刊《筆陣》,兼《四川日報》、《新民報》副刊編輯。
1940年,奉調至延安,籌辦大眾讀物社,任大眾讀物社社長,主辦《邊區民眾報》、《大眾習作》,主編《大眾文藝》,受到毛主席的讚揚。1941年任陝甘寧邊區教育廳長,秘書長。1942年後,任晉綏分局秘書長、宣傳部副部長、晉綏《抗戰日報》社和《大眾報》社長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