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梗概
《滌恥血》的劇情是
宋徽宗時期,
金兀朮率金兵南侵
中原,濟南節度使
劉豫父子投降金兀朮,知府
黃守忠勸諫,被劉豫兒子劉貌所殺,並將黃守忠之子黃興漢投監,其女劉芳不甘事敵,暗將黃興漢放走,投奔
岳飛。金兀朮威逼劉芳為妃,劉芳出逃,拉起人馬,占山為王,抗擊金兵,最後以身殉國,以血滌恥。
根據《
岳飛》中有關劉芳抗金情節改編。寫
金兀朮南侵,節度使劉豫父子降金。知府黃守忠勸諫,被豫子劉貌所殺,並將守忠之子黃興漢下監。劉豫的女兒劉芳暗將黃興漢放走,投奔岳飛。兀朮逼娶劉芳為妃,芳出逃,占山為王,抗擊金兵。一日黃興漢在運糧途中被金兵所圍,劉芳殺退金兵,將興漢接上山去,結為夫妻。新婚之夜,黃興漢得知其為仇人劉豫之女,恥於成親。芳苦求不允,遂單騎出陣殺敵。黃興漢率兵接應,芳已身負箭傷,血染征衣,黃興漢悔之莫及。劉芳以血滌恥,含笑而逝。
演出和改編
民國二十六年(1937)十一月十五日,
獅吼劇團首演於開封華光劇院。
陳素真飾劉芳,趙義庭飾黃興漢。據《河南民報》載文:“此劇命意正大,在國難中尤為對症之藥”,“收公理建設之效,輔教育之所不及,俱見編劇者一片婆心”。
當時東北三省淪陷,華北危急,
中華民族到了亡國滅族的邊沿,《滌恥血》的上演對激發人民的愛國熱枕起到極大作用。在當年“
七七事變”之後,這部戲無疑更是反映中國人民抵禦
日本入侵的“愛國”戲。
1936年京劇
四大名旦之一
尚小雲先生在開封演出時,要看陳素真先生的演出,但由於陳先生因錄製唱片嗓子出了問題,就沒能為尚先生演出,樊粹庭和陳素真就覺得對不住尚先生,就將《滌恥血》劇本贈與了尚先生,尚先生將此劇改編為《綠衣女俠》,上演於京津滬一線城市。後人評價:鄉野土戲被京劇大師們青睞,足見豫劇魅力。
時隔40多年後,這齣戲於19世紀80年代初,由河南省著名戲曲家
石磊先生改編為《大宋英烈》。早在1979年在北京讀書時,石磊看到了《滌恥血》的手抄本,曾為該劇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及主人公劉芳的愛國熱情所感動,頓生改編此劇的念頭。1982年大學畢業後,到河南省戲劇研究所上班,便開始了對這部戲的改編工作。當年夏天借出差之便三次到開封,吃住都在對此劇十分熟悉的豫劇名旦
王敬先家裡,同王的愛人一起,找資料,談表演,寫一場,研究一場,費時半年,將原來的33場戲壓縮成12場,《滌恥血》的改編稿終於定稿,劇名沿用了王敬先當年演出的劇名—《綠衣女俠》。當時由於劇團正在搞承包,此劇由吳鵬霄導演,蘇芝蘭主演,因為劇團演出任務很重,這齣戲排演了半年多,直到1984年春才正式公演。隨後石磊又經過修改,先後經由新鄭縣豫劇團,王敬先披掛演出,及孫映雪演出等幾個階段,邊演出,邊修改,反反覆覆又修改了兩稿。到了1992年由開封市豫劇團的新秀李揚主演的《大宋英烈》已經是第四稿了。此稿只保留了8場戲:砍旗——哭旗——放生——落草——重逢——定情——驚變——滌恥。
由於石磊先生始終抓住了《大宋英烈》中有兩條交織在一起的線:一條是劉芳與父兄之間抗敵與投敵的矛盾,即愛國與賣國的矛盾;另一條是劉芳與黃興漢之間同時存在的愛情與殺父家仇的矛盾。所以1992年4月12日在開封上演後,取得較好的效果。同年8月中旬,由開封組織部出頭,李揚取得了開封市抗生素廠的資助,才將此劇拍攝為下面的戲曲舞台電視藝術片。
著名唱段
捧宋旗肝腸斷我淚洗面,
想起了投金事滿面羞慚。
老爹爹對宋土全不思念,
要做那外人奴屈膝馬前。
你不念咱劉門世受恩典,
投敵寇豈不要遺臭萬年?
你不念那徽欽二帝在北國受難,
靖康恥猶未雪你心怎安?
你不念黎民百姓正遭塗炭,
鐵蹄踏碎我大好河山。
千不念萬不念你應該把兒孫來念,
叫劉芳我從此後怎立人前?
向平日裡你怎樣教導與俺,
你讓俺愛國愛民愛江山。
誰知你國難當頭你把心變,
把國恥與家愁拋擲一邊。
俺雖然是女流忠心赤膽,
懷大志驅敵寇誓保河山。
平日裡盤馬彎弓把武練,
盼的是有一日殺敵陣前。
誰知道父兄們如此短見,
報國志在一旦間化為塵煙。
思思前吶想想後,我的心緒煩亂。
怎甘做那叛逆女萬民嫌。
本應該與他們一刀兩斷,
這件事非小可要思慮再三。
悲切切將宋旗供到香案,
但不知何日裡驅散烏雲得見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