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紅花荷種子多數,扁平,暗褐色。葉革質,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花期10月以後,與去年成熟果相接。嫩枝及葉背均被絨毛,蒴果有棱,具宿存花柱,極易識別。是伊洛瓦底江、怒江及瀾滄江上游流域常綠林中常見的喬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滇西紅花荷
- 別稱:絨毛紅花荷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金縷梅目
- 科:金縷梅科
- 屬:紅花荷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喬木,高5—30米,徑達35—60厘米,幼枝被星狀絨毛,後漸無毛,轉黑褐色,具皮孔。葉長7—15厘米,寬2—7厘米,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楔形,表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面被銹褐色星狀絨毛,經久不脫,常帶灰白色,側脈7—9(—14)對,與網脈同樣在表面下陷,在背面隆起;葉柄長3.5—4.5厘米,初被褐色絨毛,以後無毛。頭狀花序長2—3厘米;花序柄長1厘米,基部有2—3枚芽鱗狀闊卵形、無毛、有光澤的小苞片;總苞狀苞片7—10枚,近圓形至近腎形,長約1厘米,外面被銹褐色絲狀絨毛及星狀毛;花瓣倒披針形,長2.8厘米(包括長約7毫米的爪),寬5—6毫米;雄蕊8枚,與花瓣等長,藥隔突出;子房無毛,花柱比雄蕊略短。頭狀果序寬2.5—3厘米;蒴果卵圓形,長1.3—1.6厘米,側面有數條突起的直棱,先端具宿存尖長花柱。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600 —)2300—2800米的混交林中。
分布範圍
產於滇西北部(維西、貢山、福貢、碧江、騰衝),緬甸東北部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