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藨草,是莎草科植物,具鬚根,稈叢生,高30-60厘米。用於開胃消食;清熱利濕。主治飲食積滯;胃納不佳;呃逆飽脹;熱淋;小便不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滇藨草
- 拉丁學名:Scirpus schoofii Beetle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莎草目
- 科:莎草科
- 族:藨草族
- 屬:藨草屬
- 分布區域:我國雲南省(東川市)。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具鬚根。稈叢生,高30-60厘米,直徑2.5-3.5毫米,扁圓形或圓柱狀,平滑,基部具2-3個葉鞘,鞘長2-16厘米,上端開口處呈斜截形,邊緣乾膜質,淡棕色,頂端鈍圓,具短尖,無葉片。
苞片1枚,為稈的延長,長8-30厘米;小穗8-20餘個簇生成頭狀,假側生,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3-10毫米,寬2-3毫米,具多數花;鱗片橢圓形或近於倒卵形,頂端鈍或圓,膜質,長約3毫米,背面綠色,具1-3條明顯的脈,中脈延伸出頂端呈短尖,兩側褐黃色或褐色並具多數不明顯的脈,邊緣具緣毛;下位剛毛極短,無倒刺或順刺;雄蕊3,花葯短,近於狹卵形,藥隔稍突出;花柱中等長,柱頭3。
小堅果寬倒卵形,三稜形,長約1毫米,成熟時呈黑色,具密的橫皺紋。花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滇藨草生長在海拔2300米左右的湖邊等濕地上,。
分布範圍
產於我國雲南省(東川市)。
主要價值
滇藨草有淨化水質和園林綠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