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本草(第2卷)》是一本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滇南本草(第2卷)
- 出版時間:2009年10月
- 出版社:雲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420 頁
- ISBN:9787541634413
- 定價:280.00 元
《滇南本草(第2卷)》是一本圖書
《滇南本草(第2卷)》是一本圖書...
《滇南本草》是一部記述西南高原地區藥物,包括民族藥物在內的珍貴著作,全書共3卷流傳於世,載藥458種,這也是我國第一部地方本草專著。民間稱蘭茂為“布衣科學家”,在研究雲南本草的過程中,蘭茂仔細分辨藥物的性質、氣味、味道,還...
滇南本草圖說 《滇南本草圖說》是明代蘭茂撰,范洪述的一本本草類中醫文獻。成書年代未詳。內容簡介 據尚志鈞等考證認為,本書實為《滇南本草》的另一版本。版本信息 見清光緒三十四年《鳳陽府志》。
據《滇南本草》記載“黃花草,生田邊。串枝,開黃花,結黑小子。味苦,性寒。主治熱結火症,日夜燒不退,五經血燥,煎服立愈。”種子含油約36%,又含粘液酸與甲氧基一三羥基黃酮,均供藥用;廣東、海南有用鮮葉搗汁加水(或加...
被稱為“務本”的清光緒丁亥年(1887年)由雲南務本堂刊刻的五卷本《滇南本草》(含《醫門攬要》),就是後來的最新整理本三卷《滇南本草》的主要依據。務本《滇南本草》的刻印版藏片,現存雲南省圖書館。音韻 蘭茂自二十歲起,...
雲南省藥物研究所收集,積累了近4萬多份臘葉標本,編撰出版了《雲南天然藥物圖鑑》第一至五卷、《滇南本草(增補本)》第一至二卷、《雲南重要天然藥物》、《雲南民族藥志》第一至二卷、《雲南主要天然藥物》(臘葉標本部分)等藥學書籍...
【異名】蘿蔔桿(《滇南本草》),萊菔菜(《本草從新)》,蘿蔔纓(《本草再新》),萊菔甲(《現代實用中藥》),蘿蔔甲(《江蘇植藥志》)。 【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萊菔的根出葉。植物形態萊菔條。 【採集】冬季或早春採收。風乾或曬乾。
據《滇南本草》中記載法落海:“味辛、微苦,性大溫。入肺、脾二經。”有理氣止痛、止咳平喘等功效。可用於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形態特徵 傘形科當歸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達2米;根圓柱形至圓錐形,徑約2.5厘米;莖粗壯,...
《圖譜》:“繡球防風一名,僅見《滇南本草》。……其名蓋取象於花序之形狀。……國內惟產滇(蒙自、昆明、廣通、姚安、賓川等處)、黔,海拔1300-2200公尺間。山谷附近荒坡叢草中偶見。七月至九月,花果隨之成熟。”本品除原文所...
《滇南本草》中記載,甜橙味辛、甘、微苦,性微溫,有疏肝行氣、散結能乳、解酒的功效,主治肝氣鬱所致脅肋疼痛、腕腹脹滿、產婦乳汁不通、乳房結塊腫痛等病症。甜橙果皮具有理氣、化痰、健胃、導滯的功效,主治感冒咳嗽、食欲不振、胸...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61卷分類等級:種名稱狀態:俗名拉丁名:Buddleja officinalis Maxim.名稱出處:滇南本草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65(1)卷分類等級:種名稱狀態:俗名拉丁名:Callicarpa macrophylla Vahl名稱出處:雲南 來源:中國植物志,...
1、治暴赤火眼,風熱腫痛,羞明怕日,翳遮等症:地草果一錢,川芎一錢,廣木賊五分,蟬蛻一錢(去頭、足),黃芩一錢,白蒺藜一錢(去刺,搗汁),白菊花一錢,梔仁一錢,羊肝一斤。水煎服。(《滇南本草》)2、治婦人乳結不...
蜂花前清茶選用植物王國—美麗雲南的純天然植物,依《滇南本草》及雲南少數民族民間傳統秘方,經科學調配,運用現代加工技術精製而成。所選植物蜂花粉、馬齒莧、蒲公英等符合國家衛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要求,藥食兩用...
《滇南本草》記載李子味甘酸,有清熱、生津、利水、健胃、祛肝火的功效,主治虛勞內熱、消渴、腹水、小便不利、消化不良等 症。據現代醫學記載,李子能促進胃酸和胃消化酶的分泌,有助於改善食慾、促進消化,李肉對肝硬化有輔助治療作用...
據《滇南本草》記載:七星草“或依根貼土上,或石上生。采服治沙淋、血淋、白濁、冷淋,又能包肚臍治陰症。敷名瘡大毒,如神 。”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及福氏痢疾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七星草含有數種化學成分,...
草血竭,中藥材名。本品為蓼科植物草血竭的根莖。秋季採挖,去淨莖、葉、泥砂,曬乾。功能主治為:散血止血,下氣止痛。治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食積,症瘕積聚,月經不調,浮腫,跌打損傷,外傷出血。①《滇南本草》:寬中...
②《履巉岩本草》:"性涼,無毒。"③《滇南本草》:"性寒,味苦辛。"④《綱目》:"辛,微溫,有小毒。"⑤《醫林纂要》:"甘辛鹹。"【歸經】①《本草經疏》:"入手太陰經。"②《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經。"功用主治 ...
《滇南本草》記載 天胡荽:“發汗,散諸風頭痛,明目,利小傾,療黃疚。”天胡荽植株有特殊香味,具有觀賞、藥用、食用價值,屬無公害保健綠色型野香菜。植物學史 歷史記載 天胡荽始載於唐代《千金·食治》卷二十六,孫思邈在書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