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木姜子

滇南木姜子

滇南木姜子(學名:Litsea martabanica (Kurz) Hook.f.)是樟科木姜子屬植物,常綠喬木,常綠喬木,高達10米;樹皮灰褐色或黑褐色。小枝圓柱形,黑褐色,無毛。頂芽裸生,被柔毛。葉互生,長橢圓形,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急尖,有時兩側略不對稱。傘形花序;總梗無毛或近於無毛;苞片卵形;花梗短,有柔毛;花被片卵形或披針形,花絲基部有長柔毛,雌花中花柱絲狀,果長圓形,4-5月開花,6-8月結果。

分布於泰國、緬甸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雲南南部。生於海拔750-2000米的灌叢或闊葉林中。

滇南木姜子為一種特異的新香料,在香料植物中實屬罕見的化學型或品種,其特異主要表現在精油主要成分方面。該種果精油氰代甲苯含量較高,可直接或單體分離後用作人造橙花油、橙花香精,用於化妝品、花香型香精調配。滇南木姜子為特異香料,具有開發利用和保護的價值。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4-12米。小枝褐色,纖細,幼時有淡黃色柔毛。頂芽卵圓形,外被黃褐色短柔毛。葉互生,長橢圓形、長8-16厘米,寬3.6-6厘米,先端長漸尖或漸尖,或略為鐮刀狀漸尖,基部楔形,革質,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具銹色絨毛,後毛漸脫落至近無毛,羽狀脈,側脈每邊6-8條,近葉緣處呈弧形彎曲連線,中脈纖細,初時在葉上面沿中脈有毛,網脈在葉下面明顯;葉柄長1-2厘米,被銹色絨毛。
傘形花序4-8生於長1.5-4厘米的短枝上呈總狀花序;傘形花序梗長8-10毫米,被柔毛;苞片4,卵形;每一傘形花序有雄花5朵;花梗長6-8毫米;花被裂片6,黃色,長圓形,長5毫米,先端鈍,外面被絲狀毛;能育雄蕊9,花絲有毛;腺體腎形,細小,有柄;退化雌蕊細小,無毛。雌花較雄花小;花被裂片長2-3毫米;退化雄蕊9-12,有毛;子房卵圓形,無毛,花柱粗而彎曲,柱頭盾狀。果長圓形,長1-1.5厘米,直徑5-6毫米,先端有尖頭,成熟時黑色;果托杯狀,深約3毫米,直徑6毫米;果梗長6-8毫米,但有時達13毫米,稍增粗。花期10-11月,果期6-7月。在中國西雙版納勐侖種植的(4)5-6年生樹,可開花結實。生長期5-10(11)月;停長期12月至次年4月;花期3-4(5)月;果熟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750-2000米的灌叢或闊葉林中。幼樹梢耐蔭,成齡樹較喜光。光照不足,結果率低。生長需年平均氣溫17℃以上,在年均溫20℃以上地區,生長較快,開花結果較早;需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土壤較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和微酸性、酸性的壤質土。幼苗(樹)具有耐低溫的特性。

分布範圍

分布於泰國、緬甸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雲南南部及西南部(西雙版納、思茅、鎮康等),西雙版納植物園引種栽培。
滇南木姜子滇南木姜子

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以種子繁殖為主。果熟期採收黑色果實,洗除果肉後,稍晾乾的種子千粒重約210克。種子含油脂,因易失水而變質,無休眠期,需及時補種。採用濕砂播種,可防止種子失水變質和起到延長種子壽命的效果。歷時10-20(30)晚,種子發芽率達68-90%。幼苗具2-3片新葉時,可移入營養袋撫育成苗。苗床上搭遮蔭棚,成活苗生長5-6個月可拆除。

栽培技術

定植及管理:於雨季始或之中,取10個月生以上的袋苗定植。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坡地,可開闢為小平台式的種植園,每畝種33、55株,株行距為3米×4米、4米×5米。種植後當天,應及時澆定根水,以利成活。幼林期,每年需除草2-3次,除塘草和松塘土1-2次。林地行間,可根據實際情況間種農作物、芳香藥用植物等。應注意及時防治病蟲危害。種植地宜選向陽之地,樹高宜控制在4米以內,可促進花果枝增多和提高產量,同時利於采果。
採收與加工:滇南木姜子果熟始期,可採收青綠色和剛開始變黑的果實,拾集落地的果實等,其加工主要採用水中蒸餾法蒸餾果皮油,每甑(次)蒸餾時間4-6(7)個小時,以蒸餾基本不出油為止。半乾果可用石油醚浸提,製成淨油。

主要價值

滇南木姜子為一種特異的新香料,在香料植物中實屬罕見的化學型或品種,其特異主要表現在精油主要成分方面。鮮果出油0.70%,乾果出油1.52%,乾果皮出油2.50%,精油主要成分為氧代甲苯,含量為84.46%,其他尚含α-胡椒烯(2.05%)、β-丁香烯(2.38%)、蛇麻烯(1.87%)等共17個成分。該種果精油氰代甲苯含量較高,可直接或單體分離後用作人造橙花油、橙花香精,用於化妝品、花香型香精調配。滇南木姜子為特異香料,具有開發利用和保護的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