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4兵團指揮所部第13軍和第四野戰軍第38軍主力,對雲南省南部地區國民黨軍的追擊作戰。
滇南戰役,成為人民解放軍在雲南戰場上的完美謝幕。運籌帷幄 決勝千里滇南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時期祖國大陸上進行的一次大規模的追殲戰。從1949年12月27日開始,至1950年2月19日結束,歷時55天。
基本介紹
- 名稱:滇南戰役
- 地點:雲南省南部地區
- 時間:1949年12月-1950年2月
- 參戰方:共軍、國軍
戰役背景,戰役經過,戰役意義,
戰役背景
1949年,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高瞻遠矚,在渡江戰役勝利後即謀劃野戰軍進軍西北、華南、西南的軍事部署,並對處於西南邊陲的雲南給予極大的關注,在領導爭取盧漢起義工作的同時,便對野戰軍進軍雲南作了周密部署。根據中央部署,在盧漢率部起義後,第二野戰軍第五兵團十七軍四十九師奉命馳援昆明,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第四野戰軍第三十八軍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廣西直插滇南,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的配合下,發起滇南戰役,一舉殲滅國民黨殘敵,粉碎了蔣介石把雲南建成反共基地的圖謀。
戰役經過
1950年1月4日,按照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解放雲南的部署和二野首長劉伯承、鄧小平的指示,四兵團黨委在廣西南寧召開擴大會議,研究進軍雲南的部署。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領導人林李明、張子齋等匯報了雲南的情況。四兵團黨委書記、司令員兼政委陳賡作出了戰役部署:令第三十八軍一一四師、一五一師和滇桂黔邊縱隊第一支隊組成左路部隊,沿中越邊界前出河口、金平一線,斷敵逃往國外的陸路通道,左路部隊由第三十八軍副軍長兼一一四師師長劉賢權率領;令第十三軍為中路部隊,日夜兼程,直出蒙自、開遠一線,襲占蒙自機場,斷敵空中逃路,然後在友鄰部隊協同下殲滅湯堯兵團於滇南地區,中路部隊由第十三軍政委劉有光和副軍長陳康率領;令滇桂黔邊縱隊和盧漢起義部隊各一部作為右路部隊,由昆明南下阻擊西逃之敵,配合主力作戰,右路部隊由邊縱副司令員朱家璧統一指揮;令第十四軍和十五軍作為預備隊,由滇東和滇東北進入雲南。陳賡要求各部隊發揚連續作戰的作風,加強協作,密切配合,不顧疲勞,不怕犧牲,快速前進,大膽迂迴,“先兜後殲”,務必將敵第八軍、第二十六軍全殲於國境線內,以免後患。
左路部隊由廣西田東出發,在邊縱司令員莊田率領邊縱第一、第四支隊的配合下,輕裝向雲南河口急進,1月7日解放文山縣城。11日凌晨,第一一四師三四一團占領中越邊境重鎮河口,把五星紅旗插上了河口橋頭。1月14日,第一五一師四五二團攻占屏邊縣城,17日與中路部隊會合後,次日趕到蠻板,經過兩個多小時激戰,攻占了蠻板渡口,殲敵主力4000餘人。18日夜,第四五二團攻占了紅河上另一座浮橋。至此,紅河沿岸各渡口均被封鎖,切斷了敵人由陸路逃往越南的通道,為聚殲敵軍於雲南境內創造了條件。
中路部隊抵百色後,同敵人爭時間,搶速度,向蒙自開進。1月16日,經過6個多小時的激烈戰鬥,一一○團在一○九團配合下,於拂曉前襲占了蒙自機場和蒙自縣城,當天下午又攻占新安所。至此,勝利完成了搶占蒙自機場、攔腰截斷滇越鐵路的任務,封閉了敵人由空中逃往台灣或從滇越鐵路逃往境外的通道。17日拂曉,第三十七師副師長吳效閔率一○九團團直、二營、三營和一一○團團直、一營、二營,對箇舊守敵發起攻擊,經過6個多小時的戰鬥,全殲守敵3000餘人。19日夜幕降臨時,第十三軍一一三團在第三十八軍三四○團的密切配合下,全殲宜德山之敵,粉碎了紅河一線敵人南逃的企圖。20日,邊縱第二支隊解放開遠。
右路部隊分三路堵擊西逃之敵。1月22日,邊縱第一支隊副司令員楊守篤率領邊縱西進部隊兩個團,搶先攻占了元江東岸的制高點二台坡,敵第八軍五一○團戰敗投降。經第三十七師、三十八師與敵幾晝夜鏖戰,敵湯堯部被分割包圍在元江東岸荒無人煙的紅土坡、二塘山一帶。瀕臨絕境的敵軍被層層包圍,敵第八軍軍長曹天戈、參謀長楊也可束手就擒。國民黨陸軍副總司令兼第八兵團司令湯堯妄想潛逃,被解放軍第三十七師一一○團一營一連連長張合鎖俘獲。至此,敵第八兵團兵團部、第八軍軍部被全殲。2月8日上午,窮途末路的敵第一七○師師長孫進賢帶3200餘名殘兵敗將被迫投降。野戰軍和邊縱部隊在當地傣族民眾的大力支持下,順利渡過瀾滄江,並迅速追上逃敵,於2月17日夜攻占邊境重鎮南嶠縣城,殲敵700多人,只有少數散兵逃出國境。2月19日,野戰軍把五星紅旗插到了中緬邊境的打洛鎮。
戰役意義
滇南戰役勝利結束,為雲南全境的解放和野戰軍迅速推進至邊防前哨,保衛邊疆、鞏固國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