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滇北藜蘆
- 拉丁學名:Veratrum stenophyllum Diels var. taronense Wang et Tsi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科:百合科(Liliaceae)
- 屬:藜蘆屬(Veratrum)
- 分布區域:雲南(西北部)和四川(西部)
- 海拔:2900-3800
- 中國植物志:14:029
- 英文植物志:24:85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命名來源,
形態特徵
有強脈而具折;花綠白色或暗紫色,兩性或雜性,具短柄,排成頂生的大圓錐花序;花被片6,宿存;雄蕊6,與花被片對生,花絲絲狀,花葯心形,藥室貫連;子房上位,3室;花柱3,宿存;果為一膜裂的蒴果,3裂,每室有種子數顆。形態特徵:百合科藜蘆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60-100厘米。莖粗壯。葉橢圓形,長20-25厘米,寬5-10厘米。圓錐花序,側生總狀花序為雄花,頂生花序具兩性花,小花多數密生,花被片黑紫色。蒴果長1.5-2厘米。寬約1厘米,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林緣、草甸或山坡林下。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有些種類的地下莖有毒,可殺蟲。根及根莖入藥,能催吐、祛痰、殺蟲,主治中風痰壅、癲癇、喉痹等;外用治疥癬、惡瘡、殺蟲蛆。
命名來源
[Fl. Reip. Pop. Sin. 14: 282.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