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龍

祿豐滇中龍是一種小型的鳥腳類恐龍,體長僅約1米,發掘自下部祿豐組地層中紅色砂岩,僅有一件不完整的頭骨以及一對下頷骨。它形貌非常原始而小型,頭顱纖細,前頷骨上牙齒三到四顆具尖銳的齒冠,像門牙的樣子,而第一顆牙齒像是犬齒似的長牙。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滇中龍
  • 拉丁學名:diachongosaurus
  • :鳥臀目
  • :異齒龍科
簡介,主要特徵,化石材料,分類系統,

簡介

滇中龍學名Dianchungosaurus)是鱷形超目中真鱷類中已滅絕的一,生存於早侏羅紀中國。它原先被認為是屬於恐龍,但於2005年保羅·巴雷特(Paul Barrett)與徐星重新分類為中真鱷類。 它們可能與Tianchungosaurus是同一種動物。模式種是祿豐滇中龍。

主要特徵

中文名稱 滇中龍
拉丁文學名 diachongosaurus(發音 dia-chong-oh-sawr-us,含義 在祿豐滇中地區發現的恐龍)
亞目 頜齒類 角足龍類
屬 滇中龍
模式種 祿豐滇中龍
時代 侏羅紀早期
發現地層 下部祿豐組地層中紅色砂岩
食性 植食
典型狀態 長1米
命名者 yeh, 1975

化石材料

滇中龍目前已被發現兩個標本:
IVPP V4735a:正模式標本,一個前上頜骨。 IVPP V4735b:副模式標本,齒骨的左右部分,附有牙齒。 兩個標本都是在中國雲南省下祿豐組所發現,年代為早侏羅紀錫內穆階。

分類系統

滇中龍最初在1982年被楊鐘健分類於畸齒龍科,但有些人懷疑它們的分類傾向,並認為滇中龍是個疑名;但滇中龍還是通常被認為是畸齒龍科的一個有效屬,直到最近。在2005年,巴雷特與徐星發現滇中龍是不同動物的嵌合體。正模式標本被重新分類於中真鱷類,而副模式標本則被分類於原蜥腳下目,但不確定為何屬。
為了維持科學文獻的一致性,模式標本依舊名為祿豐滇中龍,而副模式標本仍等待者正式的敘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