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縣位居中原北陲,毗鄰幽燕,戰事頻仍,人民飽嘗戰亂之苦,自古民間習武之風盛行。北宋時期,北方匈奴屢屢犯邊,朝廷鼓勵百姓結社自保,習武備邊,推動了武術的普極和發展。
滄縣武術源遠流長,滄縣武術團體、武術門類、拳械套路眾多。至2004年底,縣內共有燕青、八極、劈掛、太祖、螳螂、六合、少林、崑崙、通臂、明堂、彈腿、唐拳、查拳、功力、長拳、大洪拳、滑拳、形意、八卦、太極等拳種20餘個,習練者7000餘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滄縣武術
- 類型:中原北陲的武術
滄縣位居中原北陲,毗鄰幽燕,戰事頻仍,人民飽嘗戰亂之苦,自古民間習武之風盛行。北宋時期,北方匈奴屢屢犯邊,朝廷鼓勵百姓結社自保,習武備邊,推動了武術的普極和發展。
滄縣武術源遠流長,滄縣武術團體、武術門類、拳械套路眾多。至2004年底,縣內共有燕青、八極、劈掛、太祖、螳螂、六合、少林、崑崙、通臂、明堂、彈腿、唐拳、查拳、功力、長拳、大洪拳、滑拳、形意、八卦、太極等拳種20餘個,習練者7000餘人。
滄縣位居中原北陲,毗鄰幽燕,戰事頻仍,人民飽嘗戰亂之苦,自古民間習武之風盛行。北宋時期,北方匈奴屢屢犯邊,朝廷鼓勵百姓結社自保,習武備邊,推動了武術的普極和發展。滄縣武術源遠流長,滄縣武術團體、武術門類、拳械套路眾多。至...
滄縣武術廣集眾家武技精華,充實自家門派不足。傳承文明,光大精武精神,使滄縣的武術門類和獨特的拳械技藝愈加豐富完善,諸多拳械套路在博納眾家之長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提煉、改進、創新,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自家門派和拳械風格特色。...
八極拳流派體系的形成,凝聚著吳鐘師祖高境界的技術、技能和智慧,代表著千百年來古代武術的最高成就。八極拳門人將永遠銘記吳鐘師祖的英名,歷代傳頌。故滄縣后庄科村(現今山東省慶雲縣后庄科村)是八極拳的“第一故鄉”即發源地。傳播...
滄州武術(孟村八極拳),流行於河北省滄孟村回族自治縣的傳統武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孟村八極拳,全稱“開門八極拳”,清康熙、雍正年間,經孟村回族武師吳鐘精研、發展,形成獨立門派。其特點是近靠短打,技擊性強,柔中帶剛...
李鳳崗,滄縣人,清道光、鹹豐時期著名武術名家,因精通拳術、器械,尤其善使雙刀,被武林人士稱為“雙刀李鳳崗”。人物生平 李鳳崗自幼跟叔父李冠銘練習六合拳,14歲時已精通六合拳門的各類拳術、器械。後經著名鏢師戴四爺介紹進入天津鏢局...
滄州武術(劈掛拳),河北省滄州市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劈掛拳發源於河北省滄州,明代中期已流行。民國年間馬英圖、郭長生兩位武師對原來的劈掛拳進行了系統化整理。劈掛拳法速度快,勁力爆,招術嚴厲,變化...
自1998年到2003年僅向北京大學就輸送了13名武術本科生,20名預科生。向其他院校及有關單位輸送武術人才100餘名。在近幾年的省市測驗武術比賽中,共獲得41枚金牌,28枚銀牌,32枚銅牌。並為滄縣一、二、三屆武術交流大會和第七屆滄州...
滄州武術(燕青拳),流行於河北省滄州市的傳統體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燕青拳具內家拳練精化氣、弧形走轉之勢,又兼有外家拳的開張、劈打、舒展之態,更以其動作變化豐富而體態靈動,受到廣大愛好者的喜愛。2008年6月7日...
源起或流傳滄州的門類、拳械達52種之多,占全國129種門類 、拳械的40%,乃中國武術發源地之一。1992年,滄州市被國家體委首批命名為“武術之鄉”,成為全國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地級市。其回,漢。武術共存。2006年滄州武術被國務院列入...
王是河北省滄縣人,回族,生於窮藝人之家,祖父以皮條、槓子聞名,其父有“粗胳膊王”之稱。王子平自幼苦練武功,除武術、摔跤、舉重外,凡有益於拳術練功者,如槓子、皮條、扯旗、跳繩、踢毽子、游泳、騎射等,莫不研習,因此被譽...
由於王志海對傳統中國武術,特別是中國苗刀的傳承,他被稱為把中國苗刀帶入美國的第一人,並在本次大賽上獲得了由美國總統歐巴馬親筆簽名的“總統金獎”和“世界百佳傑出名人金獎”榮譽稱號。王志海是滄縣乃至滄州武術界的領軍人物,為使...
當代著名武術理論文化研究家及武術家、武術專業教育學碩士學位獲得者、國家體育總局武館中心科研部主任康戈武,在對丁發祥和八極拳有歷史經過艱苦的精心考證後,在其暢銷名著《中國武術實用大全》一書中披露研究成果如下:“據《滄縣志》載,...
顧慶林,1970年3月生於河北省滄州市青縣,燕青拳傳人,北京市武術運動協會燕青拳研究會會長。顧慶林自幼習武,12歲正式拜師,曾先後跟隨倪鳳來、楊茂林學練秘宗拳(即燕青拳),練過鐵砂掌、鷹爪功、燕青架子功、八極拳、太極拳等,...
羅,易縣人,受聘於馮玉祥部辦武術學堂。羅力大尤以鷹爪功為最。羅愛國之情熾盛,同馮玉祥交情甚厚。馮玉祥出國考察,羅辭職隱居,後患傷寒病去世,年90餘。羅之徒蕭玉璽,滄縣前李寨人,自幼家貧,16歲外出謀生,至興濟遇馮玉祥部一...
天津中華武士會,民間武術社團。1910年,河北滄縣武術名家馬鳳圖受同盟會燕京支部之命與同盟會人士、形意拳家葉雲表等創辦中華武士會。1911年,該會在天津河北三條石自治研究所內召開第一次籌備大會,推選葉雲表為會長,馬鳳圖任副會長兼總教...
季梁棟祖籍河北滄縣狼兒口,久居東北40餘年,傳藝30多載,門人遍布東北三省、唐山、天津、滄州各地,其弟子以八極拳、劈掛拳、通臂拳、苗刀、奇槍、瘋魔棍、五陰鞭桿諸藝獲獎者無數,多人擔任省市武術協會主席,多人為一級裁判員及...
田金鐘(1916---1990),系中國近代天津武術界一代名宿,八極拳六世傳人。河北省滄縣田莊(今屬孟村回族自治縣)人,自幼來津,13歲師從石玉山學金鋼手和少林拳。後拜八極五世掌門吳秀峰為師,學八極拳。對八極拳體會精深。他反對...
滄州武術興於明代盛於清代,大六合門傳承於明末清初。在清末同治年間《六合拳》譜手抄本中就有“三十六路大六合”之說。起源 “大六合門”全稱“滄州成興鏢局李冠銘大六合門”。首傳於清朝道光年間,李冠銘幼年師從滄縣大禇村回老師習...
入選中國民間武術名典,《精武》雜誌封面刊載季梁棟先生拳照。2007年7月由第四代嫡傳季昭華邀請赴台灣傳藝,得到蔣介石之保鏢劉雲樵之弟子徐紀、戴士哲、金立言等人的熱情接待。季梁棟,河北滄州市滄縣狼兒口鎮(村)人,其三祖父“武舉...
佟忠義(1878~1963年),字良臣,男,滿族,河北省滄縣人,武術名家。祖上為滿清皇族(正白旗),原世居後遼潘。始祖燕青覺羅佟國榮隨清入關,定居滄州,開設武館授徒,兼理正骨傷科和針灸推拿科,武術及醫術皆名聞遐邇。6歲習武,後在...
清末出硬功名家上官長元,人稱“官鐵人”。第五支:滄縣科牛余氏為代表。余傳高家口劉氏、劉傳高氏,後輩高玉春在大連是傳播該拳的佼佼者。第六支:天津塘沽孫成山為代表的老一輩武術家、其後人孫連凱、孫忠凱在塘沽一代廣為傳播、
在國術觀念上,他不固步自封,是把西方拳擊和中國武術結合起來的重要實踐者和傳習者,曾在民國時期成功培養了中國近代拳擊手若干人,促進了中國傳統國術的現代化進程。幼年受伊斯蘭經堂教育,讀私塾,繼入滄縣高小。 馬幼年與父馬捷元學...
葉雨亭乃河北省滄縣人,自幼醉心武術,年幼時已跟隨叔父葉璽振學習迷蹤拳,朝夕踢腳揮拳,風雨不改。二十四歲那年,葉雨亭奉葉璽振之命,出任東北長勝鏢局為鏢師。當時東北各地,盜賊如毛,葉雨亭憑其武藝,闖下名堂。後來經北平九門提督...
此二人武藝精湛,技藝高超,在武術界名聞遐爾,二人授徒傳藝,使八極拳在羅瞳得以廣泛傳播,而歷代名人輩出,武林軼事更是層出不窮,在中華武林影響極著。張克明之徒黃四海曾以高超武藝榮立戰功,獲六品頂戴。到了同治年間,河北省滄...
張景星的事跡載入民國22年《滄縣志》。幼年習武 由於受家庭影響,張景星自幼對武術有著極其濃厚的興趣,並隨父習練羅疃八極拳。一招一式練的既勤奮而又規範紮實,且天賦資質極佳,一學就會,一點就透,練習八極拳能悟得其理,練得其...
牛二偉是八極拳、通背、劈掛拳七世傳人。現任河北滄州武協委員,吳鐘八極拳研究會副秘書長,郭長生武學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牛增華武學研習會會長等職務。多年以來,授徒傳藝,傳播傳統武術。牛二偉致力於研究並傳承父親牛增華和師父張群炎、季...
小時候的闞文聰,並不是因為在武術中找到樂趣而開始習武。說起結緣武術的原因,小姑娘有點不好意思:是因為她當時調皮搗蛋,像個小男孩。原來,滄縣東關村闞文聰小時候居住的那條胡同里,除了闞文聰之外只有一個小女孩,而且那個小...
曹晏海,河北滄縣蘆家園村人。此人身材高大、蜂腰乍肩,臂長腿健。少年時酷愛武術,十五歲曾背著家人出走,去崑崙山學藝,沿途討飯一個多月至山西太谷被一老人勸回。他聰穎過人,自學成才,十幾歲能釋讀古文,雙手提筆能寫梅花篆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