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

拼音: shī 注音: ㄕ

繁體字:溼 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造字法:

簡體部首:氵 部首筆畫:3 總筆畫:13

筆順:捺捺橫橫折折捺折折捺橫豎橫

五筆86:IGXF

五筆98:IGXF

五行:水

UniCode:U+6EBC

四角號碼:31114

倉頡:EMVG

GBK編碼:9CE1

筆順編號:441155455412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溼
  • 拼音: shī   
  • 注音: ㄕ
  • 釋義:潮濕
基本解釋,漢語字典,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音韻參考,字源字形,

基本解釋

shī ㄕˉ
◎ 同“濕”。

漢語字典

[①] [shī]
[《廣韻》失入切,入緝,書。]
亦作“溼1”。“濕1”的繁體字。
(1)潮濕。與“乾”相對。
(2)沾濕。
(3)猶遲緩。
(4)中醫術語。風、寒、暑、濕、燥、火為六淫。濕屬陰邪,流行於夏季。
(5)乾燥。
[②] [tà]
[《廣韻》他合切,入合,透。]
同“漯1”。
古水名。
[③] [xí]
[《集韻》席入切,入緝,邪。]
(1)通“隰”。
(2)通“?”。低下。
[④] [xiè]
[《集韻》悉協切,入帖,心。]
亦作“隰2”。
古人名用字。
[⑤] [chì]
[《集韻》叱入切,入緝,昌。]
見“濕5濕”。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𠀤失入切,音䏉。《說文》幽溼也。從水,一所以覆也。覆土而有水,故溼也。《爾雅·釋地》下者曰溼。《易·乾卦》水流溼。
又吏治太急曰束溼。《前漢·酷吏傳》急如束溼。《注》言其急之甚也。溼物則易束。
又溼溼,水光開合之貌。《木華·海賦》瀼瀼溼溼。
又《揚子·方言》溼,憂也。宋衛謂之愼,或曰𥌳。陳楚或曰溼,或曰濟。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志而不得,欲而不獲,高而有墜,得而中亡,謂之溼。或謂之惄。《注》溼者,失意潛沮之名。 俗作濕。《徐鉉曰》今人不知,以濕為此字。濕乃水名,非此也。《毛氏曰》濕,本合韻,托合切,水名。後誤以為乾溼字。

說文解字

幽溼也。從水;一,所以覆也,覆而有土,故溼也。㬎省聲。失入切

音韻參考

[廣 韻]:失入切,入26緝,shi,深開三入侵A書
[平水韻]:入聲十四緝
[唐 音]:*ship
[國 語]:shī,qì
[粵 語]:sap1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字源演變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字形對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