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組織內阿米巴病

溶組織內阿米巴也叫痢疾阿米巴,主要寄生於結腸內,引起阿米巴痢疾或阿米巴結腸炎。痢疾阿米巴也是根足蟲綱中最重要的致病種類,在一定條件下,並可擴延至肝、肺、腦、泌尿生殖系和其他部位,形成潰瘍和膿腫。溶組織內阿米巴為全球分布,多見於熱帶與亞熱帶。

基本介紹

  • 別稱:痢疾阿米巴病
  • 英文名稱:entamoebiasis histolytica
  • 就診科室:消化內科
  • 常見病因:營養不良、感染、腸道功能紊亂、腸黏膜損傷,細菌協同作用等所致
  • 常見症狀:腹部不適,腹瀉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併發症,治療,

病因

小滋養體能否侵入組織及引起病變,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其中主要有:
1.宿主生理機能改變
如營養不良、感染、腸道功能紊亂、腸黏膜損傷等,致使宿主抵抗力降低。
2.細菌協同作用
在適合種類的細菌協同作用下(細菌可提供阿米巴生長、繁殖的適宜理化條件),促進阿米巴增殖,另外還可直接損害宿主腸黏膜,有利於阿米巴的侵襲,增強其致病力等。

臨床表現

溶組織內阿米巴病潛伏期長短不一,自1~2周至數月以上不等。雖然患者早已受到溶組織內阿米巴包囊感染,僅以共棲生存,當宿主抵抗力減弱以及腸道內感染等,臨床上開始出現症狀。根據臨床表現不同,分為以下類型:
1.無症狀的帶蟲者
患者雖然受到溶組織內阿米巴的感染,而阿米巴原蟲僅作共棲存在,大部分人不產生症狀而成為包囊攜帶者。在適當條件下即可侵襲組織,引起病變,出現症狀。因此,從控制傳染源及防止引起致病的觀點出發,以於包囊攜帶者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必須給予治療。
2.急性非典型阿米巴腸病
發病較緩慢,無明顯全身症狀,可有腹部不適,僅有稀便,有時腹瀉,每日數次,但缺乏典型的痢疾樣糞便,而與一般腸炎相似,大便檢查可發現滋養體。
3.急性典型阿米巴腸病
起病往往緩慢,以腹痛腹瀉開始,大便次數逐漸增加,每日可達10~15次之多;大便時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與里急後重,後者表示病變已波及直腸。大便帶血和黏液,多呈暗紅色或紫紅色,糊狀,具有腥臭味,病情較重者可為血便,或白色黏液上覆蓋有少許鮮紅色血液。患者全身症狀一般較輕,在早期體溫和白細胞計數可有升高,糞便中可查到滋養體。
4.急性暴髮型阿米巴腸病
起病急劇,全身營養狀況差,重病容,中毒症狀顯著,高熱、寒戰、譫妄、腹痛、里急後重明顯;大便為膿血便,有惡臭,亦可呈水樣或轎水樣便,每日可達20次以上,伴嘔吐、虛脫,有不同程度的脫水與電解質紊亂;血液檢查中性粒細胞增多;易並發腸出血或穿孔,如不及時處理可於1~2周內因毒血症而死亡。
5.慢性遷延型阿米巴腸病
通常為急性感染的延續,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病程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不愈,在間歇期間可以健康如常。復發常以飲食不當、暴飲暴食、飲酒、受寒、疲勞等為誘因,每日腹瀉3~5次,大便呈黃糊狀,可查到滋養體或包囊。患者常伴有臍擊或下腹部鈍痛,有不同程度的貧血、消瘦、營養不良等。

檢查

1.血象
普通型白細胞總數和分類正常;暴髮型和合伴細菌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慢性患者可有輕度貧血。
2.糞便檢查
糞便呈暗紅色果醬樣,有特殊腥臭味,糞質較多,含血及黏液。鏡檢可見大量粘集成團的紅細胞、少許白細胞和夏科-雷登結晶,能找到活動的、吞噬紅細胞的阿米巴滋養體。慢性患者糞便中能查到包囊。
(1)生理鹽水塗片法適用於急性痢疾患者的膿血便或阿米巴腸炎的稀便,主要檢查活動的滋養體,但標本必須新鮮,送檢越快越好,置4℃不宜超過4~5小時。典型的阿米巴痢疾糞便為醬紅色黏液樣,有腥臭味。鏡檢可見黏液里含很多粘集成團的紅細胞和較少的白細胞,有時可見棱形結晶和活動的滋養體。這些特點可與細菌性痢疾的糞便區別。
(2)包囊濃集法對慢性患者的成形糞樣,亦可用直接塗片法查找包囊期,常作碘液染色以顯示細胞核,便於鑑別診斷。但包囊檢查可用濃集法提高檢出率。常用的方法有硫酸鋅浮集聚法和汞碘醛離心沉澱法。
(3)人工培養已有多種改良的培養基可供選用。從糞便標本分離培養蟲體的診斷常規都用有菌培養,但一般在多數亞急性或慢性病例的檢出率不高,故培養法似不宜用作常規檢查。無共生物培養需特種培養基和技術要求,宜用於研究。
臨床上多見的不典型遷延型阿米巴病,常不易在糞便內找到病原體。據分析,無症狀患者或病變局限於盲腸和升結腸者,常規濕塗片或固定染色塗片的一次檢出率不超過30%,間隔一天以上的3次送檢,陽性率可提高至60%~80%,送5次者可達90%以上。
3.血清免疫學檢查
用間接學凝試驗(IHA),間接螢光抗體試驗(IFA)及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查侵襲性腸病(包括阿米巴瘤),陽性率為60%~80%。
4.影像檢查
X線鋇灌腸檢查:在阿米巴瘤部位有充盈缺損、狹窄或壅塞。
5.結腸鏡檢查
可見大小不等的散在潰瘍,口小底大,邊緣整齊,有時可見一圈紅暈。潰瘍邊緣塗片及活檢可見滋養體。
6.組織檢查
藉助乙狀結腸鏡或纖維結腸鏡直接觀察黏膜潰瘍並作活檢或刮拭物塗片的檢出率最高,大部分痢疾患者可用此法檢出。活體標本必須取材於潰瘍邊緣,膿腔穿刺亦應取材於壁部,並注意膿液性狀特徵。
7.病原檢查
要特別注意盛器潔淨及患者服藥和治療措施的影響。某些抗生素,殺蟲藥物,瀉劑、收斂劑,高、低滲灌腸液,鋇餐以及自身尿液污染均可使滋養體致死而干擾病原體的檢出。

診斷

由於阿米巴病的病原查診容易漏檢與誤診,免疫學診斷雖屬間接的輔診手段,卻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

鑑別診斷

本病應注意與細菌性痢疾相鑑別。
1.細菌性痢疾
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常見急性腸道傳染病,以結腸化膿性炎症為主要病變,有全身中毒症狀、腹痛、腹瀉、里急後重、排膿血便等臨床表現。因進入人體的痢疾桿菌菌型不同,數量多少及每個人的抵抗力不同,所以症狀也各不相同。因此臨床上將痢疾分為急性慢性兩種,急性痢疾根據症狀又分為輕型、普通型、重型和中毒型4種。在中毒型中,根據病情又分為休克型和腦型。雖然家長不必對孩子的病況進行嚴格的分型,但應了解痢疾的基本症狀和病情變化的結局。凡病程超過2個月者,稱為慢性痢疾、多數是因輕型痢疾治療不徹底或孩子患有營養不良、佝僂病、貧血、寄生蟲等病體質較弱所致。這種類型的患兒多無高熱,有時可出現腹痛、腹瀉、嘔吐和低熱,大便每日3~5次,可有正常便與黏液便和膿血便交替出現。患慢性痢疾的患兒,因長期營養不良,抵抗力差,易合併其他細菌感染,如肺炎、結核等。
2.細菌性痢疾診斷依據
流行季節有腹痛、腹瀉及膿血樣便者即應考慮菌痢的可能。急性期患者多有發熱,且多出現於消化道症狀之前。慢性期患者的過去發作史甚為重要,大便塗片鏡檢和細菌培養有助於診斷的確立。乙狀結腸鏡檢查及X線鋇劑檢查,對鑑別慢性菌痢和其他腸道疾患有一定價值。在菌痢流行季節,凡突然發熱、驚厥而無其他症狀的患兒,必須考慮到中毒型菌痢的可能,應儘早用肛試取標本或以鹽水灌腸取材作塗片鏡檢和細菌培養。

併發症

1.阿米巴肝膿腫
是阿米巴痢疾最常見的併發症,系阿米巴原蟲侵入腸壁的小靜脈並隨門脈血流到達肝內所致。膿腫一般為單發性,大小不一,且多位於肝右葉。膿腫腔內為被溶解液化的壞死組織和陳舊性血液混合而成的果醬樣物質,炎症反應不明顯。膿腫壁上附有尚未完全液化壞死的結締組織、血管和膽導管等,呈破絮狀外觀。肝膿腫大多發生於阿米巴痢疾發病後1~3個月內,但也可發生於痢疾症狀消失數年之後。臨床上,阿米巴性肝膿腫常表現為長期發熱伴有右上腹痛及肝腫大和壓痛,全身消耗等症狀。
2.阿米巴性肺膿腫
多直接由肝膿腫蔓延而來,常位於右肺下葉,為單發性。
3.阿米巴性腦膿腫
偶可發生,系阿米巴滋養體由血道進入腦而引起,常為多發性。
4.極少數情況下
肝膿腫可穿入心包、穿破腹壁。腸道阿米巴也可進入肛周、陰道、尿道等引起相應部位的膿腫或炎症。常見併發症有腸炎、阿米巴腫、阿米巴性闌尾炎等。

治療

1.治療原則
(1)抗阿米巴治療。
(2)抗生素治療。
(3)中醫中藥治療。
(4)對症支持治療。
2.用藥原則
(1)為取得最佳療效,多採用聯合用藥。
(2)普通型一般採用滅滴靈,其治癒率很高,如加用巴龍黴素或四環素更能提高療效。若有包囊排出,可加用糖脂醯胺或雙碘奎琳或奎碘仿。
(3)暴髮型可採用滅滴靈靜脈滴注,同時用抗生素治療。
(4)慢性型可選用滅滴靈或雙碘奎琳或奎碘仿。
(5)無症狀型和輕型可選用糖脂醯胺或雙碘奎琳或滅滴靈均有一定療效。
(6)抗蟲治療目前以甲硝咪唑(滅滴靈)為急性阿米巴病(包括不同部位的膿腫)的首選藥物,口服吸收良好,副作用少,但到達結腸濃度偏低,單純用於治療帶蟲者的效果並不理想。根治腸阿米巴病應配伍用喹碘方、碘氯羥喹等對腸腔型阿米巴有效的喹啉類藥物。氯喹亦為治療腸外阿米巴病的有效藥物。中藥鴉膽子仁、大蒜素、白頭翁等也有一定療效,且副作用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