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溮河區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是一份政府檔案,包括工作回顧和預期展望。
一、2013年工作回顧
2013年,面對錯綜複雜的經濟形勢和加快發展的繁重任務,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區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持續求進、務實發展、積極作為,較好的完成了區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全區經濟社會持續保持好的趨勢、好的態勢和好的氣勢。
(一)國民經濟穩健增長,質量效益持續提升。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的嚴峻形勢,我們始終把穩增長作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積極應對,綜合施策,強化督導,穩定運行,國民經濟持續穩健增長,發展的質量、效益持續提升。2013年,全區生產總值完成203.7億元,同比增長9.7%,增速位居全市第二位,分別高出全省、全市平均水平0.7和0.6個百分點;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7.9億元,同比增長24.2%,其中稅收收入完成6.74億元,同比增長23.4%,稅收收入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達到85%,收入總量、收入增幅、稅收總量、財政收入質量均居全市第一位,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達到3.9%,較上年提升0.34個百分點,發展的質量持續提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0.5億元,同比增長22%,增速位居全市第二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09.6億元,同比增長14.2%,增速位居全市第二位;區屬規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7.1億元,同比增長18%,增速位居全市第二位;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2%;外貿出口完成3297萬美元,增速位居全市第三位;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9978元、20051元,扣除物價因素,同比分別增長11.8%和8.5%。
(二)主導產業穩步做大,產業結構持續最佳化。堅持把調結構、促集聚、增效益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主要任務,切實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一二三產比重調整為14.1:38.3:47.6,一產比重下降0.1個百分點,二產比重下降0.2個百分點,三產比重上升0.3個百分點,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現代物流業發展勢頭強勁。以金牛物流產業集聚區為載體,把發展壯大現代物流業作為全區的“一號工程”,致力打造溮河經濟發展的“升級版”。制定了集聚區產業發展規劃和產業鏈招商計畫,與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簽訂了長期合作協定,發展定位更加明晰。切實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8萬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360套公租房和8棟安置樓建成投入使用。將集聚區規劃面積調整擴大至14.36平方公里,與信陽移動合作建設高水平的電子信息平台,承載能力持續增強。全力加快重點攻堅項目建設,10個市重點攻堅項目完成投資18.1億元,大別山農產品現代物流中心20個展示區主體工程全部完工,水產品和果品交易區建成運營。截止2013年底,金牛物流產業集聚區已入駐“四上”企業70家,主營業務收入達到72.4億元,實現稅收2.7億元,從業人員達到1.85萬人,集聚效應持續顯現,綜合帶動能力持續增強。茶產業發展提質增效。鞏固茶葉種植面積、拉長產業鏈條、做大產業規模,茶產業呈現出茶農增收、企業增效、產業發展的大好局面。2013年,全區新建茶園4.2萬畝,茶園總面積達到56.5萬畝,涉茶產值達到51.5億元,我區連續五年榮獲“全國十大重點產茶縣(區)”稱號,成功躋身“全國十佳生態產茶縣(區)”行列。信海茶葉科技園、文新三園、信陽國際茶城等重點涉茶項目加速推進,信陽毛尖集團成為全國茶葉行業綜合實力十強企業,文新茶葉躋身全國茶葉行業綜合實力百強。成立了區茶葉協會,實現了茶葉企業抱團發展。工業發展持續轉型。積極爭取國家產業政策,切實加強企業服務,大力實施科技創新,深入實施質量立區戰略,積極推進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新型工業化,有力推動了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經濟成長內生動力持續增強。2013年,全區累計爭取結構調整、技術改造、產業振興、中小企業發展等政策性專項扶持資金 1692萬元,新增資本市場融資7億元,成功爭取國家級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2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1個,省級科技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3個,7項科技成果獲得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2013年,全區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實現2.7億元,同比增長16%,我區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區稱號。文新茶葉成功爭取省重大科技專項資金500萬元,紅茶產業被科技部確立為國家級科技特派員創業鏈,二紡機公司紡織錠子研發中心被認定為國家級紡織行業重點產品研究中心,環宇內衣納米碳纖維複合電熱材料及納米茶皂素環保高效精煉製劑兩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我區與信陽師院共建的省建材設備節能與智慧型化控制工程研究中心被認定為省級研發平台,同合車輪公司鑄鋼車輪獲得“河南省名牌產品”稱號,雲龍包裝公司被授予省“綠色企業”稱號,新增3家市級優秀創新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