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熱溫疫》是清代黃朝坊編的一本溫病類中醫文獻,成書於清嘉慶九年(1804)。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溫熱溫疫
- 作者:黃朝坊
- 創作年代:清代
- 類別:溫病類
- 卷數:三卷
《溫熱溫疫》是清代黃朝坊編的一本溫病類中醫文獻,成書於清嘉慶九年(1804)。
溫熱溫疫 《溫熱溫疫》是清代黃朝坊編的一本溫病類中醫文獻,成書於清嘉慶九年(1804)。內容簡介 附刊於《金匱啟鑰》。共列春溫、溫瘧、瘧、病熱、濕溫、斑毒、瘟疫、癘風等病,述其涵義、證治、脈象和方歌。作者簡介 黃朝坊,字妙山,湖南醴陵人。著有《金匱啟鑰》、《醫案》。
溫病學派是吳門最具地方特色和科技優勢的一大流派,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吳門醫派主流。明清時期達鼎盛階段,並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居世界科技領先的地位。歷史淵源 溫病學派是中國明代末年以後,在南方逐漸興起的,以研究外感溫熱病為中心的一個學術派別。明清之際,溫疫流行猖獗,尤以江浙一帶為著,且該地區氣候溽暑,...
風溫溫熱溫疫溫毒冬溫 暑溫 濕溫 秋燥 卷二中焦篇 風溫溫熱溫疫溫毒冬溫 暑溫伏暑 寒濕 濕溫(瘧、痢、疸、痹附)秋燥 卷三下焦篇 風溫溫熱溫疫溫毒冬溫 暑溫伏暑 作者簡介 重慶市榮昌區吳家鎮名中醫,已故。劉世峰:重慶市榮昌區人民醫院副主任中醫師,重慶市中醫藥學會理事,重慶市中醫藥學會科普專委會副主任...
溫熱暑疫全書 溫病著作,共四卷,清代周揚俊撰於1679年,1949年後有排印本。本書將溫病、熱病、暑病、疫病依次分卷論述,選輯《傷寒論》、《溫疫論》等有關原文加以注釋發揮,參閱溫病諸家的學術見解、特點和成就結合個人見解,詳細分析各種證候並確立其治法。更附前人醫案作為臨證借鑑。現存初刻本等清刻本。
風溫 溫熱 溫疫 溫毒 冬溫 暑溫伏暑 寒濕 濕溫(附:瘧、痢、疸、痹)秋燥 卷三 下焦篇 風溫 溫熱 溫疫 溫毒 冬溫 暑溫伏暑 寒濕 濕溫 秋燥 卷四 雜說 汗論 方中行先生《或問·六氣論》傷寒注論 風論 醫書亦有經子史集論 本論起銀翹散論 本論粗具規模論 寒疫論 偽病名論 溫病起手太陰論 燥氣論 ...
《明清醫家論溫疫》是2013年10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蘇穎。內容簡介 《明清醫家論溫疫》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溫疫源流與發展。包括溫疫的初起認識階段、溫疫的逐步發展階段、溫疫的深入研究階段、溫疫的成熟完善階段等四個方面的內容。第二部分,明清醫家防治溫疫的思想與方法。包括明清溫疫學派醫家...
風溫 溫熱 溫疫 溫毒 冬溫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暑溫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伏暑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 四十一 四十二 溫濕寒濕 四十三 四十四 ...
此書為溫病學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共六卷,系清?吳瑭撰,嘉慶三年(1798)完成,前後花了六年時間。刊行之後,為醫家所重,乃致翻刊重印達五十餘次之多,並有王孟英、葉霖等諸家評註本,或編為歌訣之普及本。今之溫病學教材,取該書之說亦多。圖書目錄 上焦篇 風溫 溫熱 溫疫 溫毒 冬溫 桂枝湯方 辛涼平...
《溫病指要》是佚名編寫的一本溫病類著作,成書年代不詳。內容簡介 上焦篇論述風溫、溫熱、溫疫溫毒、冬溫證治,附暑溫、伏暑、濕溫、溫瘧、秋燥;中焦篇、下焦篇分述風溫、溫熱、溫疫、溫毒、冬溫、暑溫、伏暑、濕溫、寒濕、秋燥證治,著重說明各種溫病病因病理、治療方藥。版本信息 現存抄本,藏於浙江中醫學院...
略去“自注”內容;《溫病條辨》主要選取原病篇、上焦篇、中焦篇、下焦篇的“條文”及“方藥”部分,略去“辨析”、“註解”、“方論”等內容,並將條文序號變更為阿拉伯數字,以便於檢索。目錄 溫熱論 濕熱病篇 溫病條辨(精選)問心堂《溫病條辨》自序 原病篇 上焦篇 風溫 溫熱 溫疫 溫毒 冬溫 暑溫 伏...
第二節溫病的範圍及命名 / 11 一、溫病的範圍 / 11 二、溫病的命名 / 11 第三節溫病的分類 / 11 一、根據病證性質分類 / 12 二、根據發病初起的證候特點分類 / 12 第四節溫病與相關概念的關係 / 12 一、溫病與傷寒 / 12 二、溫病與溫疫 / 14 三、溫病與溫毒 / 14 第三章溫病...
《朱進忠老中醫感悟經典:溫病條辨》是2016年6月1日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進忠。內容簡介 《朱進忠老中醫50年臨床治驗系列叢書 朱進忠老中醫感悟經典:溫病條辨》主要內容包括:風溫溫熱溫疫溫毒冬溫、暑溫、伏暑、濕溫寒濕、溫瘧、秋燥和補秋燥勝氣論等。圖書目錄 概論 一、《溫病條辨》的一般介紹...
兩宋金元後,到了明清,溫病學的發展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溫病學家輩出,溫病學專著叢現,對有關溫病學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深入的研討,終於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溫病學的發展進入了成熟時期。形成時期 (明清)這一階段,以吳又可《溫疫論》和清葉天士《溫熱論》、薛生白《濕熱病篇》、吳鞠通《溫病條辨》...
問心堂溫病條辨原病篇(引經十九條)卷一 上焦篇(法五十八條,方四十六首)風溫 溫熱 溫疫 溫毒 冬溫 暑溫 伏溫 濕溫 寒溫 溫瘧 秋燥 補秋燥勝氣論(法八條,方六首)卷二 中焦篇(法一百零二條,方八十八首,外附三方)風溫 溫熱 溫疫 溫毒 冬溫 暑溫 伏暑 寒濕 濕溫(瘧、痢、疸、痹附)秋燥 卷...
第四篇 溫毒類溫病 第一章 溫毒類溫病辯病論治 第一節 大頭瘟 第二節 爛喉痧 第二章 溫毒類溫病辨證論治 第一節 衛分證治 第二節 氣分證治 第三節 營血分證治 第四節 後期證治 第五篇 溫疫類溫病 第一章 溫疫類溫病辯病論治 第一節 濕熱疫 第二節 暑燥疫 第二章 溫疫類溫病辨證論治 第一...
《溫病方書》是清代沈靈犀撰的一本溫病類中醫文獻,成書於清光緒元年(1875),為《泉唐沈氏醫書九種》之一,不分卷。內容簡介 沈氏認為風溫、溫熱、溫疫、溫毒、冬溫各證名稱雖異,然其證治頗多相似之處,惟暑溫、濕溫、溫瘧、秋燥等治法不盡相同,各具證治特色,故詳加論述。版本信息 現存版本見於《泉唐沈氏...
溫病條辨湯頭 《溫病條辨湯頭》是近代佚名編寫的一本溫病類著作,約成書於1937年。內容簡介 是書分上、中、下焦篇,以湯頭歌括形式介紹《溫病條辨》所載風溫、溫熱、溫疫、溫毒、冬溫一百六十餘方的臨床運用,便於誦記。版本信息 現存抄本,藏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圖書館。
指致病暴戾、具有強烈傳染性的許多致病因素,所致病證稱為溫疫。③溫毒。致病具有溫熱性質和腫毒特徵的一類溫熱病邪。主要特點 溫邪致病的共同特點是從外界通過一定途徑(主要是口鼻)侵入人體,所致病證均具有溫熱性質,發病較快,侵入人體的部位各不相同,且易化燥傷陰。其各自的特點是:①風熱病邪。風邪從熱而化...
由於溫疫之邪由口鼻而入,先入其里。若里氣結滯,使氣機閉塞不通,則膜原之邪不能透達,表氣亦不能解,故而攻里尤重於解表。創立瘟疫學說 創立了瘟疫學說,領先西方世界200年。形成了一個比較系統的溫病辨證論治綱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學術見解,充實了祖國醫學溫熱病學的內容。他的邪氣侵犯途徑對葉天士的溫熱...
《醫學問對》系清代名醫高上池著,清代名醫王旭高評論。本書以問答形式深層闡釋溫病學的基礎理論和臨床套用,發揚葉天士衛氣營血和吳鞠通三焦辨證綱領,在風溫、溫熱、溫疫、溫毒、暑溫、濕溫、秋燥、冬溫、溫瘧九種溫病中,填補葉、吳二氏闕缺的治法,是對溫病學的又一發展,具有較強的臨床指導意義。 圖書目錄 ...
三焦病的傳變,取決於病邪的性質和受病機體抵抗力的強弱等因素,如病人體質偏於陰虛而抵抗力較強的,感受病邪又為溫熱、溫毒、風溫、溫疫、冬瘟,若順傳中焦,則多從燥化而為陽明燥化證;傳入下焦,則為肝腎陰虛之證。如病人體質偏於陽虛而抵抗力較弱者,感受病邪又為寒濕,若順傳中焦,則多從濕化,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