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溫淑海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惠陽縣鎮隆鎮陂塘角村
- 出生日期:1903年
- 逝世日期:1968年
- 性別:男
人物生平,人物年譜,不戰而逃,支持抗日,
人物生平
溫淑海(1900~1990),祖籍歸善縣(今惠陽市)鎮隆陂塘角村,生於新加坡。早年畢業於廣東西江講武堂。1923年(民國12年)任粵軍少尉排長,後入黃埔軍校。1925年,先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連長、第一軍營長,次年參加北伐戰爭。1934年後,歷任國民黨軍第一集團軍第一軍第一師教導團上校團長、第四路軍獨立第二師五團上校團長、第五十一軍四五一旅九〇二團上校團長、第八十三軍一五一師四五三旅少將旅長。1938年10月日軍在大亞灣登入後,曾生等由香港回惠陽坪山(今屬深圳市)籌建東江地區人民抗日武裝時,溫淑海當即同意曾生關於成立“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的請求,並任命曾生為總隊長,發給其委任書,還借給一些槍枝、彈藥。11月下旬,率部於瀝林古莊山重創來犯日軍千餘人,晉升為少將。12月日軍退出惠州後,溫淑海又順應民心處決了周意志、劉淑定、周奕廷等漢奸。1940年升任五十一師副師長,次年任第六十五軍一八七師副師長。1943年秋,率部參加韶關保衛戰,指揮前沿陣地3個團,激戰兩天三夜,打退日軍多次進攻,斃傷日軍千餘人,獲“粵北大捷”,受到嘉獎。1945年1月後,歷任第七戰區直屬獨立第九旅旅長、第六十五軍一六〇師師長、整編第六十五師一六〇旅旅長等職。1948年,升任第九十九軍副軍長、曲江警備司令,授中將銜。1949年(民國38年)任廣州綏靖公署參謀長、第一五四師師長。後避居香港,1990年逝世。
溫淑海熱心支持地方教育和公益事業。1928年參加惠州梌山中學校董會,幫助籌款興辦梌山中學,解決辦學經費。抗日戰爭期間駐紮龍崗大井村時,嚴明治軍,整肅軍紀,維護社會治安,嚴禁菸(鴉片)、賭,並將所有罰沒款為龍崗建成新市場、大廣場和龍崗鋼筋水泥橋。調防惠州後,龍崗民眾在廣場建立“淑海亭”以作紀念。1942年(民國31年)春,又為家鄉籌建鎮隆中學,親任該校董事會董事長,給予人力、物力的支援。還派工兵連平整建校基地,派出車輛運送建築材料,歷時一年半,校舍建成。
人物年譜
廣東西江講武堂步科及陸軍大學第四期畢業。
民國12年(1923)任粵軍少尉排長。民國14年(1925)10月,在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中任連長,後在國民革命軍第一軍任營長。
民國23年(1934)任第一軍第一師教導團上校團長。民國25年(1936)任第四路軍獨立第二師五團上校團長。
民國27年(1938)10月,溫同意成立“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委託曾生任總隊長,並借給曾一些槍枝子彈。民國27年(1938)12月,惠州淪陷。日寇退出後,溫將漢奸周意志、劉淑定、周奕廷槍斃。
民國29年(1940),溫任第六十五軍一八七師師長。
民國34年(1945)1月任第七戰區直屬獨立第九旅旅長;6月任第六十五軍一六0師師長。
民國36年(1947)任整編第六十五師第一六0旅旅長。
民國37年(1948)4月任第九十九軍軍長,9月授陸軍中將銜。
民國三十八年(1949)任廣州綏靖公署參謀長,第一五四師師長。同年秋到香港。
不戰而逃
1938年9月30日晚,日艦雲集下沖港至鹽灶背、船澳的港灣——“亞婆角”。該處為大鵬灣最深水的港灣。日艦集中該港灣後,即用大量橡皮艇載步兵登入。
國民黨151師旅長何聯芳部,退出淡水向龍崗、青溪,沿廣九鐵路旁撤退。駐龍崗、坪山一帶的151師旅長溫淑海部,被由壩江、小桂港登入的一支日軍向疊福出沙魚沖側面包抄。溫淑海本人聞風飛跑向英界沙頭角逃命,被英兵繳械。所部星散,無人指揮,四處搶劫難民。其中有一位朱營長竟在坪山屬的“馬欄頭”地方殺害兩難民,劫奪了財物逾萬元。溫淑海所部,有小部分士兵和官佐是本地人(溫亦是距淡水30里的鎮隆村人),攜械逃回老家,利用地形熟悉,在惠州甲子沙鎮隆一帶出沒,美其名為“打游擊”。
溫淑海逃到香港,到處被港人鄙視諷刺,無地容身。後溫探知日軍占領廣州後,在惠州東江一帶,只守各縣鎮重要據點,乃潛回老家收集殘部,在惠屬一帶活動。這位不戰而逃入英界,毫無軍人氣節的將軍,後來竟拔升為師長,成為失守廣州的余漢謀的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