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童謠,為孩子們作的短詩。強調格律和韻腳。通常以口頭形式流傳。據認為,許多童謠都是根據古代儀式中的慣用語逐漸加工流傳而來,或是以較晚的歷史事件為題材加工而成。全國各地都有不一樣的童謠,特別是各地方言的童謠,各有千秋,有些同一個方言,童謠一般還對孩子有很大的教育用處,童謠也有很誇張的比喻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很有幫助
童謠充滿了童趣。
背景介紹
“介母飛過青又青(哎)介母飛過打銅鈴(呵)”“阿美你顯能,阿媽教你吃餛飩”“松糕,松糕,高又高,我請阿叔吃松糕溫州童謠起源於明清時代,來自民間,流傳廣泛,不僅有著豐富的民俗風情,而且還寓教於樂,趣味盎然。它用朗朗上口的語句,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個故事,一個個做人的道理。它的傳唱,是知識道德傳播的有效途徑,給予我們很多啟示。
平陽縣
水頭鎮位於雁山敖水之間,居民中有講溫州方言的原住民,也有從南面鄰省福建遷入的福建人,福建閩南方言也隨之傳入,形成兩種方言交雜的特殊
語言環境。千百年來當地勞動人民在生活勞動中創編了許多童謠,這些童謠代代相傳,或反映民俗民風、或寓以教育意義……所誦唱的內容貼近兒童的生活,尤其貼近兒童快樂的天性,所用的語言淺明俚俗並結合遊戲,記得牢、傳得廣。
現狀
隨著國語的推廣以及資訊時代的發展,有更多國語童謠傳入人們的生活,方言童謠漸漸被大家遺忘。《童謠·童心·童畫》就是“童謠行動”中創編的美術地方課程,本課讓學生通過收集童謠、誦唱童謠、品味童謠,了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多彩,並將童謠的文學形象轉化為繪畫的語言表現,它是詩與畫的融合,既培養了孩子們對於文學的想像力,又培養了他們造型·表現的才能。童謠童畫,將文學之美,聲音之美,色彩之美,融為一體,圖文並茂,聲情並茂,培養和發展兒童綜合的藝術素質。通 過美術活動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培養學生研究民俗文化的興趣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當前了解溫州童謠的年齡段情況大致如下:
5~10歲知道也聽過溫州童謠的占16.1%,不知道的占83.9%
10~20歲知道也聽過溫州童謠的占44.8%,不知道的占55.2%
20~40歲知道也聽過溫州童謠的占68.3%,不知道的占31.7%
40以上知道也聽過溫州童謠的占83.4%,不知道的占16.6%
《文明童謠300首》
許多小朋友創作了有關節約用水、文明禮貌、言談舉止、安全過馬路、進校門等的童謠,很實用,也很好記。學院路國小的
馮艷創作了一首《手》:“我有一雙手,上課放好手。答題要舉手,飯前要洗手。見了朋友握握手,在家做個好幫手”。“滴滴答,滴滴答,誰在哭,是為啥?原來龍頭流水淚嘩嘩。快去幫它擰乾淚,不要浪費一滴水,珍惜水源全靠你我他”———這是建設國小李誠豪同學創作的節水童謠《滴滴答》。他們不僅平常自己這樣做了,而且還經常提醒身邊的人。孩子們在自己創作童謠的同時,也用這些童謠來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倡導文明行為。
瓦市國小的吳欣怡同學創作了《做客歌》:“小朋友,請聽好,上門做客要記牢。進門之前把門敲,見了主人問聲好。主人請茶雙手接,接過之後說謝謝。家居擺設別亂動,翻箱倒櫃沒禮貌。大人談話不打擾,靜靜坐在一起瞧。想
和朋友一起玩,另外一處不喧鬧……”該校還動員學生自己創作,把枯燥的學生守則變成朗朗上口的童謠,同時把這些學生創作的童謠集結成一本《校園風鈴》,成為該校德育校本教材。
“我們把《大變樣》等文明童謠編成了快板,組織學生在校園內表演傳唱,還舉行文明童謠背誦比賽等活動。”南浦集團學校德育教導鄭捷老師說。該校一位班主任表示,童謠上口快,學生們通過說、唱、編、演、畫等多種方式開展學習童謠的系列活動,不僅使學生活躍思維、陶冶情操、豐富知識、訓練語言,提高文化素養,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良好的道德品質。
《文明童謠300首》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童謠內容和形式完全張揚了兒童遊戲心理,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具有現實操作性”,一位小學生家長表示,我們希望全社會創造一種氛圍,讓孩子全身心地去聽、去講、去演、去創作這種在歡樂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文明童謠,使我們的孩子能夠唱著文明童謠健康成長。
一首好的童謠,能給人以良好的思想行為啟蒙,甚至可以影響人的一生。據了解,鹿城區在開展文明童謠進校園活動中,將挑選優秀的童謠,請音樂工作者譜曲,做成受孩子們歡迎的童謠歌曲,還將組織孩子們以童謠和童謠歌曲為內容,創作各種形式的表演,如以朗誦、說唱、快板等形式,舉行朗誦會、讀書會、徵文比賽、牆報比賽等。組織開展傳誦文明童謠為主題的班、隊活動,多種形式的推廣文明童謠。組織學校師資力量編排文明童謠文娛遊戲節目,例如編練童謠快板,編皮筋舞,跳繩操等,通過一系列活動使
文明禮儀的知識內容在校園裡、學生中廣泛宣傳,寓教於樂,讓一首首文明童謠在孩子們中間廣為傳唱,深深紮根在他們的心中,成為啟蒙孩子們成長的金鑰匙
研究
魯劍光,
溫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一屆執委委員、浙江省音樂協會會員是溫州童謠《叮叮噹》的曲作者,認為一種好的民間藝術被遺忘是十分令人痛惜的,但所慶幸的是仍有些許老人還教唱著他們的子孫,讓孩子們傳承“溫州童謠”這一民間藝術,使溫州童謠還不至於銷聲匿跡,但緊憑這些夕陽老人的懷舊之情是無法真正挽救“溫州童謠”的,挽救溫州童謠藝術的是當代是青年們。
為了抵制“灰色童謠”、“另類童謠”等的產生和流傳,推進
校園精神文明建設,鹿城區文明辦、區文聯和區教育局組織全區國小參加“我是文明小市民”為主題的文明童謠徵集活動。在徵集過程中,有的開展了校內評比,有的是動員全校師生,甚至是學生家長來參加,還廣泛徵求文學界與一線教育工作者的意見。經過對徵集來的1200多首童謠進行了細緻的篩選、編輯、加工、潤色,選出300首優秀作品編印成《文明童謠300首》一書。
這些童謠大都出自小學生之手,思想性強,融藝術與趣味為一體,寫出了小學生自己的親身經歷、
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生動事例,反映了鹿城區人民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中呈現出的
精神面貌,同時也揭露和鞭撻了社會上一些不文明的言行。全書分愛國篇、愛鄉篇、禮儀篇、交通篇、環保篇、健康篇、學習篇等13個部分,以六言句式、七言句式為主要格式,語言平白易懂,句式短小整齊,生動活潑,聲韻朗朗上口。2010年,首批2萬本《文明童謠300首》已陸續送到全區68所國小。
傳統歌謠介紹
1、送松糕
松糕松糕高又高; 我請阿叔吃松糕。
松糕厚,送娘舅; 松糕薄,冇稜角; 松糕實,迎大佛;
松糕松,送舅公; 松糕燙,不好囥; 松糕冷,不好打;
松糕爛,送阿大; 松糕燥,拜鑊灶; 松糕粉,送阿嬸;
松糕末,不好端; 阿叔越吃越口渴。
2、問姓謠
黃金。阿尼黃? 草頭黃。阿尼草?
青草,阿尼青? 萬年青,阿尼萬?
糯米飯。阿尼糯? 果老糯。阿尼果?
山果。阿尼山?高山。阿尼高?
年糕。阿尼年?1943年。
造起飛機場,
壘起高射炮,
把日本打多一大堂,
你看日本急勿急。
手榴彈,往天上甩,
甩起半天高。掉落一把刀,
3、學習解放軍
解放軍思想通,
思想通,學雷鋒;
勿怕痛,學習邱少雲;
勿怕髒,學習黃繼光;
勿怕嚇,學習劉文學;
勿怕難,學習劉胡蘭;
4、娒娒,你真早
娒娒,你真早, 半夜割晚稻;
晚稻未開花, 我要吃黃瓜;
黃瓜忒能淡, 我要吃橄欖;
橄欖忒清味, 我要吃糖蔗;
甘蔗密密爭, 我要吃金“奈”;
金“奈”滿肚子, 我要吃糯柿;
糯柿密密核, 我要吃大蒜;
大蒜密密瓣, 我要吃江蟹,
江蟹十隻腳, 拿把棒兒趕喜鵲;
喜鵲尾巴長長, 打只船兒叫親娘。
5、燕兒
燕兒,燕兒,飛過殿兒。
殿門關,飛過山;
山也平,地也平,飛過山下打虎鈴;
虎鈴打到鯉魚灘,
鯉魚娶親,蛤蟆拜經;
田雞送人情,姜太公公做媒人。
蒼蠅打鑼嘭嘭響,
虎蟻抬轎頭皮漲。
抬到雀兒橋,雀兒吶喊叫;
抬到絡麻園,絡麻踏爻完。
6、正月初一頭
正月初一頭, 捉張單個頭;
走拉縣前頭, 買只醬菜頭, 煮起一鍋一罇頭。
阿一夾一夾,
阿三拔雙箸,
阿四流眼淚,
阿五給媽講,
阿七端起抿,
阿八挾箸添,
阿九走拉到,
阿十看看罇頭非能燥。
7、點指扳扳
點指扳扳腳踏南山,
南山北斗,點到路口。
伲人做官,伲人做賊,
做官不清,不如爛鐵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