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南戲新編劇本集》是中華書局2011年3月出版的圖書,由溫州市文化局編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溫州南戲新編劇本集
- 作者:溫州市文化局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時間:2001年03月
- 頁數:285 頁
- 定價:16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01027525
《溫州南戲新編劇本集》是中華書局2011年3月出版的圖書,由溫州市文化局編寫。
《溫州南戲新編劇本集》是中華書局2011年3月出版的圖書,由溫州市文化局編寫。內容簡介本書共收入6個根據溫州南戲新編越劇、崑劇、甌劇劇本,包括:“白兔記”、“洗馬橋”、“殺狗記”、“拜月記”、“荊釵記”和“張協狀元”。目...
《永樂大典》收錄的《小孫屠》、《張協狀元》、《宦門子弟錯立身》三個南戲劇本。現收藏於南戲博物館。南戲是古代中國民間小戲的一種。約產生於北宋末年,是在宋詞、唱賺、里巷歌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流傳於中國東南沿海一帶。文物介紹 《永樂大典》收錄的《小孫屠》、《張協狀元》、《宦門子弟錯立身》三個南戲劇本...
南戲新編劇目《荊釵記》、《張協狀元》、《洗馬橋》和新編現代越劇《溫州女人》應邀晉京或赴港台和各市巡迴演出,參加中國戲劇節、中國藝術節,獲得中國戲曲學會獎、曹禺劇本獎、文華新劇目獎、文華表演獎等國家級獎項。近十年來,我市每年都有歌舞、戲劇小品、美術等作品入選全國“群星獎”,累計獲得“群星獎”四金八...
徐渭的《南詞敘錄》說,《王十朋荊釵記》有兩個版本,一本是宋元間無名氏,王十朋是南宋溫州樂清縣人,字龜齡,號梅溪,官至龍圖閣學士。《荊釵記》借用了他的名字,劇中情節卻與他的生平事跡不符。《甌江逸志》說是權臣由於受到王十朋彈劾,便指使門客寫了這個劇本誣衊他。另一說,錢玉蓮本娼家女子,在王十朋中...
《中華戲曲劇本集萃:宋元南戲卷》是2020年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中華戲曲劇本集萃:宋元南戲卷》是對中國戲曲劇本集萃中的宋元南戲卷。《中華戲曲劇本集萃》叢書是從唐代開始到當代為止的中華戲曲劇本的總集。宋元南戲卷是從將我國現在留存下來的完整南戲進行整理收集,集結成冊。這些劇本都是很好有名和...
《琵琶記》就戲劇文體來說是屬於宋元南戲的範疇,南戲是南曲戲文的簡稱,是與北曲雜劇相對而言的專名。它最初起源於南方的溫州地區,原名“溫州雜劇”或“永嘉雜劇”。據明人祝枝山《猥談》記載道:“南戲出於宣和之後,南渡之際,謂之溫州雜劇。予見舊牒,其時有趙閎夫榜禁,頗述名目,如《趙貞女蔡二郎》等。”...
南戲最初產生於民間,一般封建士大夫罕有留意者,故當時的作者全為一些窮困潦倒而流落民間的下層知識分子,他們大都為生計所迫而從事南戲的編撰活動的。他們聚集在一些大中城市裡,組織起一個個編劇團體,即書會。故當時把這些編撰南戲劇本的窮書生稱為書會才人。如《張協狀元》是由溫州的九山書會編撰的,。《宦門...
南戲大典·劇本編·荊釵記 《南戲大典·劇本編·荊釵記》是黃山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俞為民、洪振寧。內容簡介 《南戲大典·劇本編·荊釵記》主要內容包括:新刻原本王狀元荊釵記;李卓吾先生批評古本荊釵記;新刊重訂出相附釋標註節義荊釵記等。
崑劇兒童劇《神奇的雀翎》獲浙江省第三屆“改革之光”劇本大賽二等獎。獲2003年第十一屆中國人口文化獎(華東杯)最佳編劇獎。改編南戲《拜月記》由平陽小百花越劇團排演,被列入溫州市“南戲新編系列工程”,1999年在浙江省第八屆戲劇節中獲編劇獎。2006年整理改編崑曲傳統戲《折桂記》,由永嘉崑劇團上演,獲第三...
1994年她自尋劇本,自薦參加了移植排演的京劇《斬經堂》,獲當年中國小百花越劇節銀獎。1997年起成功扮演《荊釵記》中万俟丞相、錢載和兩個老生角色,受到專家和觀眾的一致稱讚,並獲浙江省第七屆戲劇節優秀表演獎;第六屆中國戲劇節演員表演獎。2000年扮演新編南戲《白兔記》的劉知遠,這是她擔任老生行當以來第一部以...
成書於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的徐渭《南詞敘錄》,論述宋元南戲發展史,解釋南戲行當、術語,並附宋元明南戲劇本目錄一百十三種。南戲,又稱南曲。起源於南宋溫州,也稱溫州雜劇,元滅宋後,仍在江南流行。現存《荊釵記》《白兔記》《殺狗記》《拜月亭》,為南戲的四大名劇。國內已發現的最早的南戲演出本是在廣東...
2016年2月24日,甌劇在溫州市鰲江鎮西塘社區環溪村進行專場演出。榮譽表彰 1954年,華東區首屆戲曲觀摩會演中,甌劇演員陳茶花以一折《賣綃會》獲演員三等獎。1957年,浙江省舉辦戲曲會演大會,甌劇《高機與吳三春》獲得劇本二等獎。1957年,浙江省舉辦戲曲會演大會甌劇《高機與吳三春》獲得演出獎。1957年,浙江省...
服裝、化妝設計:藍玲)、《雙玉蟬》(根據王行同名甬劇本改編。改編:魏峨、陳靜。導演:陳靜(執行)、汪世瑜、馬佩玲。作曲:顧達昌。舞美設計:樂國慶。服裝、化妝設計:藍玲),傳統折子戲《樓台會》《何文秀·哭牌·算命》《王千金祭夫》《拾玉鐲》《斷橋》《二堂放子》《送花樓會》《露真》等十餘個。1985年4月...
從蒼南得以保存的“八仙”劇本看,角色上仍沿用南戲的“生、旦、淨、醜、外、末、貼”七種,但劇本本身幾乎看不出有何故事情節和戲劇衝突,僅是一種展演式的短本。從蒼南現仍在表演的“打八仙”形式來看,內容上雖表現了西王母慶壽的熱鬧場面,但僅是一種熱鬧的吉祥戲,借其熱鬧的排場來烘托節令氣氛,兼具...
宋元南戲 宋元南戲大約產生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浙江的溫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帶,是戲曲的成型時期。南戲是中國較早成熟的戲曲形式。它熔歌唱、舞蹈、念白、科範於一爐,表演一個完整的故事。由於故事情節比較曲折,劇本一般都是長篇,數倍於北曲雜劇。它用南方曲調,韻律、宮調均無嚴格規定。其唱法富於變化,...
新編崑劇《寶玉別園》(北昆紅樓夢劇本)2012年11月01日 翁佳慧 三山會館 交響樂與歌劇精品音樂會《籃鬍子公爵的城堡》2012年04月01日 上海愛樂樂團 上海東方藝術中心 崑劇(老本新排)《踏傘》2012年09月30日 胡維露 袁佳 三山會館 2012年11月03日 胡維露 袁佳 天蟾逸夫舞台 2013年03月03日 胡維露 袁佳 ...
其中新編梨園戲《節婦吟》獲首屆中國戲劇節優秀演出獎、第四屆全國優秀劇本創作獎,榮登全國“天下第一團”優秀劇目展演各獎項榜首。新編梨園戲《皂隸與女賊》獲文化部第九屆“文華新劇目獎”。《董生與李氏》獲首屆曹禺戲劇文學獎,並榮膺2003—2004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一九九零年文化部授予全國...
海鹽腔是一種傳統戲曲聲腔。因形成於明代成化年間的浙江海鹽而得名,與餘姚腔、弋陽腔、崑山腔並稱為明代南戲四大聲腔。據陸容《菽園雜記》記載,成化年間,嘉興府之海鹽縣已“有習為倡優者,名曰‘戲文子弟’”,海鹽腔已在當地興起。至嘉靖、隆慶年間,流布地區已擴展到嘉興、湖州、溫州、南京、台州、蘇州、松江...
在84本傳統的“正統”劇本中,有《報恩亭》、《循環板》、《雷公報》、《紫陽觀》等四平瑞安高腔大戲和若干摺子小戲等等,實際上遠不止此數,然素以此數為高腔曲牌聯套體制,曲牌名稱大都佚名。瑞安高腔的樂隊吹奏歡快的嗩吶、鑼鼓、音樂,在歡快的氣氛中,演員按出場為序分:老生、大花、小花、正生、老旦、正旦...
調腔流行於舊紹興府、台州府所屬各縣和寧波、舟山、溫州及浙西等部分地區。清皇朝建立後,由亂入治,直至鹹豐、同治,調腔由廟堂進一步走向民間,進入全盛時期,,新昌調腔進入全盛期,以杭州為中心向四外流傳。曲牌體、唱腔有調腔、崑腔、四平,以調腔為主,並有幫腔,是紹興地區唯一以南北曲為劇本。明末至清...
《劉文龍》是叢兆桓執導的汕尾陸豐正字戲,根據明宣德正字戲古劇本《劉必希金釵記》整編。內容介紹 正字戲有“南下大戲”之稱,以中州音韻官話(正音)唱念,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被中外戲劇界專家、學者譽稱為“中國戲劇活化石”,2006年被評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元曲、雜劇、南戲的傳承。《劉文龍》根據...
解放後整理的傳統劇目《僧尼會》《斷橋》在劇本和表演上都有新的創造。時調 時調,是明清以來時尚民間小戲的統稱。有來自明清俗曲,有的屬南羅,有的為油灘,有的源於地方小調。由當地民歌、歌舞演變而成,是一種演唱農村生活小戲的聲腔,劇目有《走廣東》《賣棉紗》《王婆罵雞》等。以上六種聲腔,在婺劇中不是...
首先,由於松陽高腔藝人年齡老化,年輕藝人青黃不接,口傳心授的傳承方式面臨挑戰,同時民間劇團難以走向市場,面臨滅絕的危險;其次縣財政緊張,沒有更多的經濟扶持能力,松陽高腔面臨資金緊缺,無法開展好各項深入搶救和保護工作;第三,松陽高腔專業研究者奇缺,高腔劇本及高腔音樂整理滯後,縣內沒有一支正規化的松陽...
京劇本於1965年5月由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同年10月,上海文化出版社將劇本收入《華東戲劇叢刊》。《流亡劇團的孩子們》現代戲。1986年,林種編劇。寫抗日戰爭時期,有一支由小孩子組成的“流亡劇團”,一路步行演出,進行抗日宣傳,最後抵達延安的故事。該劇由壽寧縣北路戲劇團於1987年赴省,為紀念毛澤東《在...
從蒼南得以保存的“八仙”劇本看,角色上仍沿用南戲的“生、旦、淨、醜、外、末、貼”七種,但劇本本身幾乎看不出有何故事情節和戲劇衝突,僅是一種展演式的短本。從蒼南現仍在表演的“打八仙”形式來看,內容上雖表現了西王母慶壽的熱鬧場面,但僅是一種熱鬧的吉祥戲,借其熱鬧的排場來烘托節令氣氛,兼具...
調腔流行於舊紹興府、台州府所屬各縣和寧波、舟山、溫州及浙西等部分地區。清初,新昌調腔進入全盛期,以杭州為中心向四外流傳。曲牌體、唱腔有調腔、崑腔、四平,以調腔為主,並有幫腔,是紹興地區唯一以南北曲為劇本。明末至清中葉,調腔與崑腔一起在紹興盛行。清末,崑腔趨向衰落,而調腔獨受寧、紹、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