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盤山古道

溫嶺盤山古道

在溫嶺市大溪鎮陳洋村的深山叢林間,綿延著一條神秘的古道。它蜿蜒于田野山脈之中,與山溪相隨。是一條往來閩浙的官道、商道,也是一條探險科考的古道。它就是有著“東甌王國”國道之稱、溫嶺山脈之祖的盤山古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溫嶺盤山古道
  • 地理位置:溫嶺市大溪鎮陳洋村的深山叢林間
人文歷史,特產,推薦行程,

人文歷史

魯迅先生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浙江省溫嶺市大溪鎮盤山上走的人開始多起來,開始有了路。只知道宋代的溫州狀元王十朋有一首描寫盤山的詩:“一嶺迢迢十里賒,行人終日踏煙霞。青山遮莫盤千匝,歸夢何曾不到家。”盤山路極難走,《嘉慶太平縣誌》上說:“盤山……山勢自雁盪東北太安山(原註:俗名太湖山,樂清界)奔騰起伏至繡嶺(原註:黃岩界),南紆北指,曲折盤旋,周圍數十里,故名日‘盤’。甌人語‘盤山盤半年’,極以狀其險遠。”山路如此險遠,人們卻還是要走,自有其不得不走的理由。
溫嶺盤山古道
古道
盤山古道原來是“東甌王國”的國道。盤山嶺是溫嶺、樂清、黃岩的交界地,是古代台州溫州之間的門戶。要想登門入戶,就不能不走。尤其是宋室南渡以後,政治、經濟、文化南移,台溫兩州地位上升,作為南北交通的要道,盤山嶺上自然行人不絕了。也無怪宋代以後,對盤山的記載漸漸增多。直到明清時期,盤山依然繁榮。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三游雁盪,在遊記中曾提到路過盤山嶺。其萬曆四十一年(1613)四月十一日日記云:“二十里,登盤山嶺,望雁山諸峰,芙蓉插天,片片撲人眉宇。又二十里,飯大荊驛。”到了清代,還由南來北往的行人及當地民眾集資,在嶺腳建了一座路廊,遮風擋雨,供人休憩。古道的衰落始於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公路交通網的興建,走的人漸漸少了,盤山古道亦漸漸被遺忘。
溫嶺盤山古道
溫嶺盤山古道
詩歌描寫
1、東南大學士宋人王十朋,考取進士後回樂清老家,在盤山嶺的路廊照壁上題詩道:“一嶺迢迢十里賒,行人終日踏煙霞。青山遮莫盤千匝,歸夢何曾不到家。”
2、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過盤山古道後,在卷首寫道:“登盤山嶺,望雁盪諸峰,芙蓉插天,片片撲人眉宇。”

特產

潘郎鱔面:選用粗壯的鮮活黃鱔煮熟切絲,然後猛火燒熱色拉油,以蔥、姜、蒜爆炒鱔絲,加乾豆面及各色佐料翻炒,加水燒湯,油潤清香,可與杭州的“蝦爆鱔面”媲美。
麥餅、拭餅:小麥粉烙制的薄餅。前者先製成薄餅再烙熟,後者先製成粉漿,再在平底鍋中拭勻烙熟。均可中裹多種葷素菜餚,捲成筒形,現卷現食。
糟羹:以米粉或薯粉入湯,雜以多種佐料製作成羹,有鹹、甜兩種,為元宵節食品。平時以薯粉製作者,稱“山粉糊”。
硬糕:為溫嶺神童門的特產。選上好糯米浸水,拌上潔淨細沙入鍋,炒後去細沙,打成粉。再將菜葉切碎拌於米粉中。吸去炒米粉“火氣”,篩去菜葉,在米粉中拌上白糖,加入當歸、元參、山楂等中藥,做成長方形糕。然後粘上芝麻、花生,炊熟後以白炭火烘乾,即成“硬、甜、脆、香”的神童門硬糕。
漾糕:大米粉制。2寸見方,上下兩片薄餅,中嵌糖餡。用來饋贈親友時加蓋紅印,以取吉祥之義。麥蝦:麥粉和成麵糊,經充分攪拌,增加韌性。然後以筷削條入鍋,條條麵疙瘩跳入沸水,像蝦一樣在水中浮動,故以此得名。出鍋後加香菇、香腸、早瓜、牛肉等佐料,汗香味濃。

推薦行程

難度係數:初級戶外路線
第一天7:30杭州黃龍體育中心正門準時上車出發12:00到達陳家洋,午餐12:30開始徒步登山,徒步約10公里,用時4.5個鐘頭左右17:00登上仰天斗,今晚在此紮營,看漫天星斗第二天8:00齣發,徒步約8公里,用時4個小時左右11:30到秀嶺村午餐13:30返程回杭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